反向收购:看上去很美

2010-07-07 15:51923

当中国农业银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仍在轰轰烈烈中进行之时,另外一种上市融资方式正在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选择,那便是融资性反向收购 (APO)。

当中国农业银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仍在轰轰烈烈中进行之时,另外一种上市融资方式正在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选择,那便是融资性反向收购 (APO)。

专家表示,尽管APO具有许多优点,但其同样蕴含风险。中国企业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到海外上市,需要格外小心。

当 中国农业银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仍在轰轰烈烈中进行之时,另外一种上市融资方式正在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选择,那便是融资性反向收购(APO)。

相 关统计显示,以融资活动较为活跃的2008年为例,全球范围企业在美国通过IPO上市的有43家,但通过APO方式的则多达184家,其中63家为中国企 业。

不过专家表示,尽管融资性反向收购的方式具有许多优点,但其同样蕴含一定的风险。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果要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到海外上 市,则需要格外小心。

优点显而易见

所谓融资性反向收购是一种帮助企业同时实现上市和融资的模式,它由反向收购和私募融资两部 分构成。具体而言,就是在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向国际投资者定向募集资金的同时,完成与美国OTCBB市场壳公司的反向收购交易。私营公司通过这种间接方式最 终实现向股票市场公众投资者销售公司的股票。

2003年,美国沃特财务集团针对中国市场客户需要,首创了融资性反向收购,这一模式不仅成为 许多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的渠道,更被华尔街普遍关注和认可。

美国沃特财务集团兼总裁蒂姆·沃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APO介于IPO和 私募之间,既有私募的特点也有IPO的特点,私募程序的特点是低成本和快捷,因此只要3~4个月就可以完成融资;APO同时具有公募的特点,投资人在投资 的同时获得的股票是上市公司的股票,正是由于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刻就获得了流动性议价的股票,所以他能够承受更高的价格。

根据沃特(中国)财 务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志浩的预测,2010年将成为APO迅速反弹之年。“现在危机已经基本过去,可以预见,今年被压缩的来自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 融资需求将集中释放。”

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陶景洲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融资性反向收购的优点显而易见。“比如,这种模式的门槛 低、时间短、成本少。这对于急切盼望到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而言,的确充满了诱惑力。”

陶景洲对本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对于 首次公开募股的企业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包括资产规模、连续盈利时间、信息透明度等等。不过,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或者是刚成立不久的企业 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融资性反向收购则可以成功绕过这些门槛。此外,融资性反向收购所需时间和成本也较首次公开募股要少。“顺利的话,融资性反向收购 所需要支付给投行的费用大概仅相当于首次公开募股的1/10。”

风险暗含其中

由于APO融资流程比较简单,不用通过冗长的证 监会审批流程,同时,这种形式的融资不确定性要远远小于IPO。所以,这种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尤为适合。

记者从科龙律师集团了解到,在今年2 月至5月的12周内,该事务所在就完成的4个反向收购的项目。其中一家位于江苏省的娱乐器材制造企业成功完成收购另一家美国OTCBB上市公司,并于5月 7日正式成为美国OTCBB市场企业。这家江苏企业在2009年的收入约为6100万美元,净收入约为500万美元。

但陶景洲提醒中国企 业,与融资性反向收购的低成本相对应的是其高风险。“由于没有首次公开募股那样严格的审查,一些风险因素也就无从发现,对‘壳’企业和转板认识不足,可能 导致借壳上市最终泡汤,让企业白白损失大笔资金。”

通常,融资性反向收购的第一步是使借壳企业进入美国OTCBB板块,这一阶段会较为容 易。不过,要真正实现融资性反向收购的目的,则需要企业从OTCBB板块转板到纽约交易所或纳斯达克交易所,而这一阶段则是相对困难的。

“有 些中国企业成功进入OTCBB板块之后,却因各种原因无法转板到纽交所或纳斯达克,结果是无法真正实现融资上市的目的。”陶景洲向记者透露,想通过融资性 反向收购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大约只有20%左右能够获得完全意义的成功。

他表示,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上市企业本身的实力和业绩难以打动投 资者,或是企业在业内影响力太小,无法吸引到投资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对“壳”的选择不慎,或是对投资者心理预估不足。

陶景洲 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在美国资本市场,中国概念很容易被炒作。“如果一家中国企业选择借壳上市,一旦‘壳’公司被中国企业收购的消息被炒热,很容易引起投资 者的追捧,造成‘壳’公司股价大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中国企业再想借壳,则需要支付高额代价,企业是否能够承受这种高代价,则需要审慎调查。”

另 一种情况则是投资者的突然撤资。曾有媒体报道,一家中资公司反向收购了一家在美国场外交易市场OTCBB上市的“壳”公司。但在“反向收购上市”成功以 后,正逢美国金融危机,原来商议好的战略投资者等纷纷撤出,使该公司在短时期内,完全无法“融资”,反而先花掉了公司300多万元的资本。

陶 景洲坦言,目前一些中国企业对赴海外上市兴趣浓厚,但对资本运作的游戏规则并不完全清楚。“我建议,这样的企业应该寻求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 专业机构的帮助,以求稳妥地开展海外上市活动。”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巩恩光:企业可搭建境外平台进行融资收购

2014-01-26 16:36
1479

中化集团获得国有银行融资收购加钾的可能性不大

2010-10-08 22:08
1090

重庆: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开发针对性融资产品,创新动产融资业务

2024-11-22 10:42
4997

上海: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与信用链融合,开发特色融资产品,提供精准融资服务

2024-11-20 11:02
18186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

2024-11-19 12:41
24388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

2024-11-19 12:13
2498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