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被”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如果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将标志着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员,意味着中国经济金融实力在全球的领先地位被世界认可,是一件可喜 的事。但是这个喜事的“尽快”成真,还缺乏现实基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卡恩6月28日表示,他希望考虑将人民币“尽快”纳入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但人民币汇率必须首先由市场自由决 定。
如果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将标志着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员,意味着中国经济金融实力在全球的领先地位被世界认可,是一件可喜 的事。但是这个喜事的“尽快”成真,还缺乏现实基础。
国际储备货币是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当局持有、准备用于干预外汇市场保卫本币汇 率、充当最后的国际支付工具的特殊国际货币。国际储备货币主要承担国际价值储藏职能,但同时必须能够做国际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储备货 币,必须首先是国际货币,如果在承担国际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职能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表现优秀,使用人民币的国家自然乐于积累人民币以备不时之需,人民币就会 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也不再是困难问题。
从目前已有的国际储备货币的成长史来看,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需要具备 若干条件:第一,经济和国际贸易规模占世界前列。这产生了在国际经济交易中本币计价的需要和可能,也带动国际社会对本币的需求。第二,金融市场的规模大、 开放度高、流动性强。本币不仅可兑换,而且兑换成本低,交易便捷。第三,市场导向的、公开透明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对本币的内外价值有重要 的影响,其调整必须让国际社会可知且认同。政策措施通过市场机制传导,而非行政命令。第四,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有效的司法执法,尤其在经济领域。这是本国经 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基础,也是其他国家放心持有本币的最后基础。这些条件是相互补充的,不是满足一个就可以的。比如美国经济总体规模早在19世纪末就超过 了英国,人均收入在一战后超过了英国,但美元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才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而中国在这四项条件中,目前只接近第一项,其他条件都严重欠 缺。这些条件的达成有赖于中国经济、社会制度发展和完善,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我们必须清醒估计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所附带的好处——汇 率风险、不必持有国际储备、获得铸币税、政治上的优越感等等,这些好处除了最后一项,经常是被夸大的。比如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出美元时,被视为收取 了铸币税。但中国用美元购买美国商品和资产时,这笔税就退了回来。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所附带风险(无法控制货币供给)和责任(在长期内维持人民币对主 要国际货币的相对强势)可能是超过中国目前的负担能力的。如果在条件不成熟时力促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可能诱使中国过早开放金融市场、人民币过度升 值、给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国家输送利益等等,加大中国的成本。
总之,人民币的国际化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将是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充 分融合、出于人民币的良好特质而被国际社会选择持有的自然结果。面对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体制转型还未完成的现实,人民币的国际化和成为国际储备 货币的过程将是漫长的。(作者系中国国际货币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