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营物流融资瓶颈亟待打破
2010-06-21 19:221003
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物流企业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与国有和外资物流企业一起,已成为中国物流市场的主体,也是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物流企业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与国有和外资物流企业一起,已成为中国物流市场的主体,也是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06年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排序名单》中,有14家民营物流企业入选,占总数的28%。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有13家,超过10亿元的有8家,超过20亿元的有3家。
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特别是“融资难”已成为这些企业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民营物流企业的融资问题。
一、民营物流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巨大
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与其他企业一样,需要建立正常的融资渠道与大量的资金支持。民营物流企业一般靠自有资金起步,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成为最主要的企业发展资金来源。随着自身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持续扩张,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是设施设备的投入压力。物流行业是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网点建设,运输、装卸设备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投入。二是日常运营流动资金的需求压力。如,人员工资、设备租赁费、燃油费、过桥过路费、购置和维修费、物流业务外包的垫付款等。三是客户应收款帐期压力。大中型物流企业与货主之间的应收账款平均帐期在三个月左右,客户越多,客户规模越大,物流企业流动资金占压越大。四是业务保证金和押金所占压的流动资金压力。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签订合同时,为防止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意外,部分货主企业需要物流企业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一些物流企业向铁路、民航等部门包车、包机,也需要支付预付款或押金。
二、民营物流企业发展遭遇融资“瓶颈”
在企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中,缺乏企业正常发展所必须的融资渠道及流动资金已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民营物流企业的“融资难”,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有效、正常的融资渠道。民营物流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仅有少数的企业建立了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融资渠道。一些企业开始尝试上市和发行债券等社会融资方式,但目前少有成功的案例。与同类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民营物流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资产负债率普遍不高。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很难建立正常融资渠道,信贷资金占民营企业融资比例远低于社会一般水平,而民间融资负债及成本在报表上则往往不能真实的表现出来。
二是银行贷款困难。“民营”加“物流”,这两个新概念的组合,加剧了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民营物流企业在贷款融资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银行对民营物流企业信贷业务手续复杂,条件苛刻,审批时间较长,贷款额度较小,难以满足快速扩张的需要。许多企业在银行信贷无门的情况下转入民间借贷等非正规渠道,造成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及金融秩序的混乱。
三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银行信贷的抵押物仍以不动产为主,对于民营物流企业的车辆、物流设备、应收帐款等抵押担保业务还没有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行业“互保”、“联保”等增信机制还没有建立,政策性担保手段还在探索中。社会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是民营物流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一大障碍。
四是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缺失。目前,由于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完善,银行信用贷款只针对大型企业,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很难得到信用贷款。民营物流企业信誉度需要一个统一的衡量指标。银行和部分社会机构都在进行企业信用评估,但没有一个全社会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无法发挥信用信息的最大价值。一些物流行业特有的信用信息没有列入评估范围,物流行业内部的等级评定还缺乏社会认可度和权威性。
五是社会资本市场不完善。民营物流企业上市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复杂,门槛太高,成本太大,企业无力承担。债券融资“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加上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投资者的认同,融资就显得更为困难。
六是其他融资方式缺乏。除了传统的融资方式之外,还有很多的金融服务是民营物流企业经营中急需的。融资租赁就是其中一种特殊金融产品,它融合贸易、金融、租借为一体,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经济发达国家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金融工具。目前,在我国针对物流业的融资租赁的服务还远远没有普及,民营物流企业还无法真正从中受益。
七是缺乏适合民营物流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体制。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其自身经营特点和盈利模式,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体制。比如,“重资产型”物流企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轻资产型”物流企业不动产规模不大,但掌握着大量的流动资产;物流企业流动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这些特点,决定了物流行业需要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银行策略指引
针对民营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联信分析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从政府角度来看,一是建立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综合协调机制。吸收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参加,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就物流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提出综合解决方案。二是建立针对中国物流产业的担保体系。可以建立国家级的专项政策性担保机构,实现专业化管理,统一对民营物流企业银行信贷提供第三方担保;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可凭借公信力和中立性,联合有实力的民营物流企业,建立行业“互保”、“联保”机制。
从银行角度看,一是应该研究行业特点,开发符合物流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建议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更多的融资租赁业务,这也有利于物流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实现快速扩张;建议银行针对行业特点,开发对应的担保融资业务,充分利用银行资金成本低的优势,满足企业业务规模扩大对周转资金的压力;针对物流行业客户代收货款服务等现金流量大的特点,探索开展“物流一卡通”结算业务。二是对负债率较低、内部管理严格的民营物流企业,可适当放宽抵押担保的要求。三是构建民营企业信贷信用平台,用多种金融手段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
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特别是“融资难”已成为这些企业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民营物流企业的融资问题。
一、民营物流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巨大
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与其他企业一样,需要建立正常的融资渠道与大量的资金支持。民营物流企业一般靠自有资金起步,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成为最主要的企业发展资金来源。随着自身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持续扩张,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是设施设备的投入压力。物流行业是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网点建设,运输、装卸设备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投入。二是日常运营流动资金的需求压力。如,人员工资、设备租赁费、燃油费、过桥过路费、购置和维修费、物流业务外包的垫付款等。三是客户应收款帐期压力。大中型物流企业与货主之间的应收账款平均帐期在三个月左右,客户越多,客户规模越大,物流企业流动资金占压越大。四是业务保证金和押金所占压的流动资金压力。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签订合同时,为防止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意外,部分货主企业需要物流企业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一些物流企业向铁路、民航等部门包车、包机,也需要支付预付款或押金。
二、民营物流企业发展遭遇融资“瓶颈”
在企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中,缺乏企业正常发展所必须的融资渠道及流动资金已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民营物流企业的“融资难”,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有效、正常的融资渠道。民营物流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仅有少数的企业建立了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融资渠道。一些企业开始尝试上市和发行债券等社会融资方式,但目前少有成功的案例。与同类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民营物流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资产负债率普遍不高。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很难建立正常融资渠道,信贷资金占民营企业融资比例远低于社会一般水平,而民间融资负债及成本在报表上则往往不能真实的表现出来。
二是银行贷款困难。“民营”加“物流”,这两个新概念的组合,加剧了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民营物流企业在贷款融资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银行对民营物流企业信贷业务手续复杂,条件苛刻,审批时间较长,贷款额度较小,难以满足快速扩张的需要。许多企业在银行信贷无门的情况下转入民间借贷等非正规渠道,造成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及金融秩序的混乱。
三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银行信贷的抵押物仍以不动产为主,对于民营物流企业的车辆、物流设备、应收帐款等抵押担保业务还没有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行业“互保”、“联保”等增信机制还没有建立,政策性担保手段还在探索中。社会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是民营物流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一大障碍。
四是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缺失。目前,由于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完善,银行信用贷款只针对大型企业,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很难得到信用贷款。民营物流企业信誉度需要一个统一的衡量指标。银行和部分社会机构都在进行企业信用评估,但没有一个全社会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无法发挥信用信息的最大价值。一些物流行业特有的信用信息没有列入评估范围,物流行业内部的等级评定还缺乏社会认可度和权威性。
五是社会资本市场不完善。民营物流企业上市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复杂,门槛太高,成本太大,企业无力承担。债券融资“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加上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投资者的认同,融资就显得更为困难。
六是其他融资方式缺乏。除了传统的融资方式之外,还有很多的金融服务是民营物流企业经营中急需的。融资租赁就是其中一种特殊金融产品,它融合贸易、金融、租借为一体,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经济发达国家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金融工具。目前,在我国针对物流业的融资租赁的服务还远远没有普及,民营物流企业还无法真正从中受益。
七是缺乏适合民营物流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体制。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其自身经营特点和盈利模式,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体制。比如,“重资产型”物流企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轻资产型”物流企业不动产规模不大,但掌握着大量的流动资产;物流企业流动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这些特点,决定了物流行业需要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银行策略指引
针对民营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联信分析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从政府角度来看,一是建立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综合协调机制。吸收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参加,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就物流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提出综合解决方案。二是建立针对中国物流产业的担保体系。可以建立国家级的专项政策性担保机构,实现专业化管理,统一对民营物流企业银行信贷提供第三方担保;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可凭借公信力和中立性,联合有实力的民营物流企业,建立行业“互保”、“联保”机制。
从银行角度看,一是应该研究行业特点,开发符合物流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建议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更多的融资租赁业务,这也有利于物流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实现快速扩张;建议银行针对行业特点,开发对应的担保融资业务,充分利用银行资金成本低的优势,满足企业业务规模扩大对周转资金的压力;针对物流行业客户代收货款服务等现金流量大的特点,探索开展“物流一卡通”结算业务。二是对负债率较低、内部管理严格的民营物流企业,可适当放宽抵押担保的要求。三是构建民营企业信贷信用平台,用多种金融手段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