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被忽视的真金
徐屹 |2010-06-11 16:031985
基金似乎被认为是一种边缘化的投资产品。我听不少人说,买基金太“累”,这个星期涨不了一分钱,下个星期又跌回去了,还不够着急的,还是股票来钱快。
基金似乎被认为是一种边缘化的投资产品。我听不少人说,买基金太“累”,这个星期涨不了一分钱,下个星期又跌回去了,还不够着急的,还是股票来钱快。
我的一个朋友小刘就持这种观点。他每天都在盯着各种投资类报刊,企图从中发掘出马上就会暴涨的潜力股。说起来他也是个老股民了,但几年前虽然有一些斩获,如今却仍在金融危机中套着——账面亏损十几万。
而我另一个朋友玉成——个忠实的基民,每天只安于涨一点跌一点的基金,但几年下来,投资的本钱几乎已经被基金分红给冲完了。最近他花了5万多块钱买了一套佳能相机“无敌兔”,他对笔者说,这是用基金公司这两年 “发的工资”买的。据他讲,他的投资虽然不多,但每年至少也会有20%以上的回报,“我要求不高,跑赢CPI就行,”玉成说。
玉成和小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他很少看投资方面的材料,也不怎么看电视股评,而是成天想着上哪儿旅游,上哪儿拍片。好像他的投资都是别人的事。
转换投资观念赚了钱
股市中的确有许多暴发户。有人买了一只股票,没多久就像放二踢脚般连涨几个涨停板。有些人专门打听小道消息,买那些不久会有重大利好消息出现的股票,还有就是挖掘配送、重组、政策题材……他们中都有发大财的。于是许多炒短线的投资者都以这样的回报为标杆,以这样的炒家为榜样。
股市中梦想一夜暴富的人太多了。但股市给他们的回报却太少,在很多情况下,股民在股市中的总平均收益是负数,而不仅仅是低于银行存款利息。在这样的股市中,有一个人暴富,就得有其他人赔,换句话说,赢钱的人赢的是别人的钱。可想而知,赚大钱的必然也是极少数。在牛市中常听人说,如今股市中大多数人都在赚钱,这种说法极其糊涂。因为只有拿到现金你才能说自己赚了,而如果大家都卖股票,都变现,股市不暴跌才怪,结果只能是跑在前面的赚了,剩下的大多数被套。你想当那个极少数,谁不想当?你想掏别人的兜儿,人家也得让你掏啊!
玉成原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但他总也找不准切入点,买了看看它不涨,卖了它又涨起来了。炒来炒去,赔了不少,而且更重要的是成天着急上火。最后他认定自己不是做短线的料,就去找一个搞投资分析的朋友老明请教做长线。
“长线才是硬道理。”老明说。“你可以看大盘的长期走势。长期看,不管牛熊交替多少次,股指是在成倍增长的。但从个股看,有的一动不动,有的下跌,还有玩完的。所以长线投资也要有眼光,而且要会搭配——你准备拿出多少钱来玩儿?”——老明问玉成。
“10 万吧。”
“就这点儿?我劝你还是买基金吧。”
老明说,买基金的好处主要是好比请一些懂的人帮你选股。股票搭配好了,就应当有稳定的收益——只要它跟着大盘走。玉成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决定试一试。
也赶巧了,玉成刚刚买了基金不久,就赶上2006年以后的大牛市,手里的基金成倍地翻,其中有一只涨了6倍。玉成后悔自己投入太少了,准备借点钱追。但老明告诉他“赶紧卖,卖光”。
“为什么?”“你没看见吗?现在大家都疯了。”
空仓之后,玉成寂寞地待了一段时间,看看股指下降到3300点了,他开始分阶段把以前卖掉的基金往回买,一直到指数跌到2200点左右,没钱了才住手。不到两年,基金分红,10万元的投入分得6万元的现金,变成玉成手里的“无敌兔”。
买基金就是买专家
买基金,说白了就是让投资专家帮自己挣钱。投资专家良莠不齐,非专家的散户要用的功夫就是找其中的优秀者。也就是说,买基金就是买专家,买基金经理。
为什么这些年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股指走高,而大多数投资者却连指数都跑不赢呢?笔者认为,就是想赚别人钱的投资人被有同样想法的人给赚了,还有就是被上市公司给赚了。股市上很多人其实是在赌。
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如果投资人对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一无所知,但对美国整体经济前景很有信心,愿意长期投资,这种情况下这类投资人应该进行广泛的分散投资。这类投资人应该分散持有大量不同行业的公司股份,并且分期分批购买。例如,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也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投资专家。”
这种说法在国内基金市场也得到了证实(当然不仅仅是指数基金)。以玉成目前持有的几只基金为例:
基金普惠(成立日期1999年1月)累计净值为3.8495元;基金同盛(成立日期1999年11月)累计净值为3.1639元;基金兴华(成立日期1998年4月)累计净值为5.3371元;
基金安顺(成立日期1999年6月)累计净值为4.7383元;基金通乾(成立日期2001年8月)累计净值为3.5247元。这些发行价一元的基金从成立以来,每份基金分红累计都超过两元。而且,这几只基金中除了基金兴华回报超高以外,其他基金回报还只是中上水平的。
当然并不等于说投资者买任何一只基金都能得到高回报。玉成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也淘汰过几只不太好的基金。“有的基金虽然折价率很高,但特别‘肉’。这样你就得找找为什么,它总有不被认可的原因。”有些是长期业绩不好的、不分红的,有些是新经理刚上任的,还有的是出过什么问题。玉成说,近来涨得特别火的基金通乾,他就是看中了高折价率买的。买完后才在网上查到,原来高折价率是由于它不久前出过事。但这已经是过去的问题了,现在这只基金正在受追捧,而且它的业绩的确不错。玉成说,自己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多买点了。这只基金在今年大盘急跌20%多的情况下,净值仍然有4%左右的增长,其经理可见是有道行的。说到基金,如今的玉成俨然就是个行家了。
买基金,说白了就是让投资专家帮自己挣钱。投资专家良莠不齐,非专家的散户要用的功夫就是找其中的优秀者。也就是说,买基金就是买专家,买基金经理。
玉成说,你不光要看这只基金的长期业绩,还要看这种业绩是在谁的手里干出来的。如果它长期的业绩不错,但最近换经理了,那你就要密切关注它了。关于基金的信息,包括经理的工作经历和业绩,在网上都可以查到。“我只关心一只基金的长期业绩和它的经理,其他都不管。所以我很轻松——有人替我忙呀。”玉成说。
封基还是开基
通过媒体对封基、开基与股票之间的收益对比数据可以看出,整体上开基收益的确不如封基。这还不仅仅是最近的情况。根据对不同时段区间的统计,基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过去4年多时间内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收益要优于市场主要指数和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
列位看官可能已经注意到了,玉成手里一只开放式基金都没有。对此,玉成说他并不是“歧视”开基,而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手里的封基一个个都快到期了,怎么也得存一些开基。这些天我一直就在寻找。不过我发现,好像开基的业绩赶不上封基。”玉成说,最近一段时间大盘下挫,他打开电脑时,往往看着封基这边红多绿少,而开基那边却绿肥红瘦。这也让他总也达不成持有一只开基的心愿。
通过媒体对封基、开基与股票之间的收益对比数据可以看出,整体上开基收益的确不如封基。这还不仅仅是最近的情况。根据对不同时段区间的统计,基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过去4年多时间内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收益要优于市场主要指数和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
为什么会这样?这可能和开基与封基二者的不同有关。玉成猜想,开基的规模处于不停的变化中,可能会影响其收益。
开放式基金通常无发行规模限制,投资者可以随时提出认购或赎回申请,基金规模因此而增加或减少。投资者可以在首次发行结束一段时间后随时提出赎回申请。为了应付投资者随时赎回兑现,开放式基金必须在投资组合上保留一部分现金和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这样,开基在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方面就要受影响。开基经理在投资中可能要比封基经理有更多的顾忌。玉成还认为,基金规模突然增加,也不一定能提升其价值,甚至会由于仓位比例的变化而使基金的价值掺水。
玉成说,这其中的道理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但如果封基经营比开基更有效,那基金经营者就不应当过于偏爱开基。玉成希望他手中的封基能够继续存在下去。
我的一个朋友小刘就持这种观点。他每天都在盯着各种投资类报刊,企图从中发掘出马上就会暴涨的潜力股。说起来他也是个老股民了,但几年前虽然有一些斩获,如今却仍在金融危机中套着——账面亏损十几万。
而我另一个朋友玉成——个忠实的基民,每天只安于涨一点跌一点的基金,但几年下来,投资的本钱几乎已经被基金分红给冲完了。最近他花了5万多块钱买了一套佳能相机“无敌兔”,他对笔者说,这是用基金公司这两年 “发的工资”买的。据他讲,他的投资虽然不多,但每年至少也会有20%以上的回报,“我要求不高,跑赢CPI就行,”玉成说。
玉成和小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他很少看投资方面的材料,也不怎么看电视股评,而是成天想着上哪儿旅游,上哪儿拍片。好像他的投资都是别人的事。
转换投资观念赚了钱
股市中的确有许多暴发户。有人买了一只股票,没多久就像放二踢脚般连涨几个涨停板。有些人专门打听小道消息,买那些不久会有重大利好消息出现的股票,还有就是挖掘配送、重组、政策题材……他们中都有发大财的。于是许多炒短线的投资者都以这样的回报为标杆,以这样的炒家为榜样。
股市中梦想一夜暴富的人太多了。但股市给他们的回报却太少,在很多情况下,股民在股市中的总平均收益是负数,而不仅仅是低于银行存款利息。在这样的股市中,有一个人暴富,就得有其他人赔,换句话说,赢钱的人赢的是别人的钱。可想而知,赚大钱的必然也是极少数。在牛市中常听人说,如今股市中大多数人都在赚钱,这种说法极其糊涂。因为只有拿到现金你才能说自己赚了,而如果大家都卖股票,都变现,股市不暴跌才怪,结果只能是跑在前面的赚了,剩下的大多数被套。你想当那个极少数,谁不想当?你想掏别人的兜儿,人家也得让你掏啊!
玉成原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但他总也找不准切入点,买了看看它不涨,卖了它又涨起来了。炒来炒去,赔了不少,而且更重要的是成天着急上火。最后他认定自己不是做短线的料,就去找一个搞投资分析的朋友老明请教做长线。
“长线才是硬道理。”老明说。“你可以看大盘的长期走势。长期看,不管牛熊交替多少次,股指是在成倍增长的。但从个股看,有的一动不动,有的下跌,还有玩完的。所以长线投资也要有眼光,而且要会搭配——你准备拿出多少钱来玩儿?”——老明问玉成。
“10 万吧。”
“就这点儿?我劝你还是买基金吧。”
老明说,买基金的好处主要是好比请一些懂的人帮你选股。股票搭配好了,就应当有稳定的收益——只要它跟着大盘走。玉成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决定试一试。
也赶巧了,玉成刚刚买了基金不久,就赶上2006年以后的大牛市,手里的基金成倍地翻,其中有一只涨了6倍。玉成后悔自己投入太少了,准备借点钱追。但老明告诉他“赶紧卖,卖光”。
“为什么?”“你没看见吗?现在大家都疯了。”
空仓之后,玉成寂寞地待了一段时间,看看股指下降到3300点了,他开始分阶段把以前卖掉的基金往回买,一直到指数跌到2200点左右,没钱了才住手。不到两年,基金分红,10万元的投入分得6万元的现金,变成玉成手里的“无敌兔”。
买基金就是买专家
买基金,说白了就是让投资专家帮自己挣钱。投资专家良莠不齐,非专家的散户要用的功夫就是找其中的优秀者。也就是说,买基金就是买专家,买基金经理。
为什么这些年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股指走高,而大多数投资者却连指数都跑不赢呢?笔者认为,就是想赚别人钱的投资人被有同样想法的人给赚了,还有就是被上市公司给赚了。股市上很多人其实是在赌。
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如果投资人对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一无所知,但对美国整体经济前景很有信心,愿意长期投资,这种情况下这类投资人应该进行广泛的分散投资。这类投资人应该分散持有大量不同行业的公司股份,并且分期分批购买。例如,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也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投资专家。”
这种说法在国内基金市场也得到了证实(当然不仅仅是指数基金)。以玉成目前持有的几只基金为例:
基金普惠(成立日期1999年1月)累计净值为3.8495元;基金同盛(成立日期1999年11月)累计净值为3.1639元;基金兴华(成立日期1998年4月)累计净值为5.3371元;
基金安顺(成立日期1999年6月)累计净值为4.7383元;基金通乾(成立日期2001年8月)累计净值为3.5247元。这些发行价一元的基金从成立以来,每份基金分红累计都超过两元。而且,这几只基金中除了基金兴华回报超高以外,其他基金回报还只是中上水平的。
当然并不等于说投资者买任何一只基金都能得到高回报。玉成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也淘汰过几只不太好的基金。“有的基金虽然折价率很高,但特别‘肉’。这样你就得找找为什么,它总有不被认可的原因。”有些是长期业绩不好的、不分红的,有些是新经理刚上任的,还有的是出过什么问题。玉成说,近来涨得特别火的基金通乾,他就是看中了高折价率买的。买完后才在网上查到,原来高折价率是由于它不久前出过事。但这已经是过去的问题了,现在这只基金正在受追捧,而且它的业绩的确不错。玉成说,自己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多买点了。这只基金在今年大盘急跌20%多的情况下,净值仍然有4%左右的增长,其经理可见是有道行的。说到基金,如今的玉成俨然就是个行家了。
买基金,说白了就是让投资专家帮自己挣钱。投资专家良莠不齐,非专家的散户要用的功夫就是找其中的优秀者。也就是说,买基金就是买专家,买基金经理。
玉成说,你不光要看这只基金的长期业绩,还要看这种业绩是在谁的手里干出来的。如果它长期的业绩不错,但最近换经理了,那你就要密切关注它了。关于基金的信息,包括经理的工作经历和业绩,在网上都可以查到。“我只关心一只基金的长期业绩和它的经理,其他都不管。所以我很轻松——有人替我忙呀。”玉成说。
封基还是开基
通过媒体对封基、开基与股票之间的收益对比数据可以看出,整体上开基收益的确不如封基。这还不仅仅是最近的情况。根据对不同时段区间的统计,基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过去4年多时间内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收益要优于市场主要指数和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
列位看官可能已经注意到了,玉成手里一只开放式基金都没有。对此,玉成说他并不是“歧视”开基,而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手里的封基一个个都快到期了,怎么也得存一些开基。这些天我一直就在寻找。不过我发现,好像开基的业绩赶不上封基。”玉成说,最近一段时间大盘下挫,他打开电脑时,往往看着封基这边红多绿少,而开基那边却绿肥红瘦。这也让他总也达不成持有一只开基的心愿。
通过媒体对封基、开基与股票之间的收益对比数据可以看出,整体上开基收益的确不如封基。这还不仅仅是最近的情况。根据对不同时段区间的统计,基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过去4年多时间内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收益要优于市场主要指数和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
为什么会这样?这可能和开基与封基二者的不同有关。玉成猜想,开基的规模处于不停的变化中,可能会影响其收益。
开放式基金通常无发行规模限制,投资者可以随时提出认购或赎回申请,基金规模因此而增加或减少。投资者可以在首次发行结束一段时间后随时提出赎回申请。为了应付投资者随时赎回兑现,开放式基金必须在投资组合上保留一部分现金和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这样,开基在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方面就要受影响。开基经理在投资中可能要比封基经理有更多的顾忌。玉成还认为,基金规模突然增加,也不一定能提升其价值,甚至会由于仓位比例的变化而使基金的价值掺水。
玉成说,这其中的道理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但如果封基经营比开基更有效,那基金经营者就不应当过于偏爱开基。玉成希望他手中的封基能够继续存在下去。
0
标签: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