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股改一行两制方案渐明
中国农业银行(简称农行)股改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消息人士透露,农行股改方案在春节前已得到相关部委和主管部门的原则性同意,顺利的话,该方案将在“两会”后正式出台。
按照新的方案,农行将按照业务线重组的原则,把涉农业务和非农业务分离,成立相关的涉农业务事业部,进行独立核算,争取获得财政补贴,从而实现上市。
参与农行股改方案审议的人士说,该方案得到了一些支持,但不明晰的地方仍然存在,各部门对涉农业务和非农业务分离的争议颇多。
渐趋明朗
在一年前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农行股改的总原则被确定为:“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新的方案有可能解决“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如何同时兼顾这一矛盾性的任务。
参与农行股改方案审议的一位高级官员告诉本报,农行股改方案的核心就是设立专门从事涉农业务的事业部,进行单独核算,这样就把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分离开了,从而既“商业运作”,又“面向三农”。
根据农行年报,农行60%的网点、51%的员工分布在县城,截至2006年末,农行县域贷款和城市行管理的涉农贷款共计1.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55%。
消息人士向本报指出,在具体的重组模式上,农行将成立中国农业银行集团,旗下为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中国农业股份银行和立足于服务三农定位的涉农信贷事业部,这两块业务线条将构成中国农业银行的新主体。
在这样的架构中,上市的主体部分应当是中国农业股份银行。农行内部始终认为,其在沿海发达地区的竞争能力和业务能力并不比其他三家国有银行弱。2006年,农行贷款增量的58.57%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这三大经济板块。以各家银行竞争激烈的苏州来说,农行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都要超过其他三大银行。
对于涉农业务,由于将会争取获得财政补贴,所以究竟可否上市意见尚不统一。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各方普遍认为,涉及农业信贷的支农业务未来将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发展,而不再沿袭旧有的行政性贷款方式。其具体运作模式将日益商业化,“这一点无论是农行还是参与农行股改的几大部委都表示了认同”,消息人士称。
农行是四大国有银行之一,也是农村金融体系支柱。原来的出资人财政部,作为国有银行股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央行,监管者银监会,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以及将对其进行400亿美元注资的汇金公司,对其股改方案都具有很大的发言权。
接近决策层的消息人士透露,春节前,农行股改方案已经得到上述机构的原则性同意,如果顺利的话,“两会”之后农行股改的最终方案将会出台。
千呼万唤
这个改革方案,对农行来说殊为不易。
去年11月24日-25日,农行行长项俊波前往甘肃考察工作时指出,支持和服务三农是农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农行服务三农大有可为。到去年10月,农行共有甘肃、四川等7个省分行被确定为“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行”。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日前表示,中国金融机构的城市倾向问题很明显,所以农行应负有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殊使命。但商业银行毕竟要讲究经营利润,农行实行股改以后,它的经营状态要对股东们负责。农行作为一个大型的金融机构应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国家要求农行更多地支持“三农”,应当在一些具体政策方面给予它引导和扶持。
汇金公司早在去年年中就确定了对农行的400亿美元注资金额,但是农行的股改方案迟迟不见出台。2007年上半年,央行、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等相关机构都启动了农行股改的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作为国务院国有银行股改领导小组讨论农行股改方案的基础。
去年7月,原央行副行长项俊波出任农行行长,尽快启动股改成为了农行最重要的工作。去年底,央行行长周小川亦透露,农行改革初步方案不久将进入决策阶段。在春节之前,针对农行股改的一些传言,农行新闻发言人周清玉2月3日表示,农行股改方案仍在论证之中。
如果农行股改方案在“两会”后获批,根据三家国有银行的过往经验,农行就可以进行财务重组、股份制公司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工作了。
有消息说,农行已经聘请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以及两组审计人员帮助筹备其IPO工作。而摩根士丹利一直在争取农行境外IPO的主承销商资格。
争议仍存
知情人士称,虽然各部门原则同意了农行的股改方案,但各种争议犹存,焦点还是集中在如何兼顾“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方面。
为了服务三农,去年农行制定的《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总体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是:农行县域机构筹集的资金,总体上都用于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并以农民生产生活、农村中小企业、现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金融服务需求为主要服务领域。
参与农行股改方案审议的一位高级官员表示:“直接面向三农的事业部搞出来之后,会不会存在一些风险?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农村地区客户分布较为分散,点均、人均业务量较小,管理成本高且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据资料,农行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经营利润仅占农行的25%左右,投入产出比例极为不对称。而近几年,相当一部分农行县支行的工作重点转到了抓存款、清收和中间业务方面,长期不放贷款,信贷管理队伍已经解散,大部分营业所实际上成了单一的“存款机构”。
“农村这块要是亏损怎么办?这是农行改革最难的,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商业化架构。”一位参与农行股改的知情人士强调。实际上,在向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由于兼营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农行在市场定位上需要明确,而各个分支机构出于利润考虑,自然偏重于城市和大客户市场,减少了涉农信贷投放。
“事业部编制设立出来,等于是商业业务和政策性业务分开做,但是面向三农的事业部怎么运作还不是特别清楚。”前述高级官员告诉记者。他认为,农行在农村也可以做一些批发业务,“因为农行不一定深入到那么草根,下面有很多机构啊,农信社、村镇银行、销额贷款公司等等,农行可以批发给他们贷款,让他们来做。像这种安排,农行没有考虑得太多,方案还是有一些争议。”
“农行改革最大的困难不是其治理问题,而是其战略问题。”监管机构的一位官员向本报表示。在他看来,即使最终决策层采纳了这个方案,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他担心,今后农行在“服务三农”方面的亏损将会继续成为国家的包袱。
他认为,应该把农行按照业务条线拆分成两家银行,一家是公司银行,一家是零售银行。后者既从事对城市的零售银行业务,也从事面向农村的零售银行业务。面向城市的零售银行业务按照完全的商业化模式运作;而面向农村的零售业务,势必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产生亏损难以避免。他的看法是,除了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明确进行一定补贴的农村地区零售业务之外,农行不应从事那些注定要亏损的涉农业务。这样才能算是商业化运作。
据悉,农行的态度也很明确,即在涉农信贷业务上争取财政补贴。一位专家表示,目前农行是全国惟一一家建有覆盖所有县域的金融结算网络的商业银行,为确保该网络的完整性,农行在国定贫困县、部分省定贫困县和西藏地区额外保留800多个当地惟一的县级支行,在部分边疆地区还需额外保留一些覆盖半径大的乡镇营业所;而且农行金融结算网络不但为客户提供服务,还为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显然应该得到国家专项补贴。
此外,“根据国家的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县域金融业务的所得税和营业税也是应该有所倾斜的。”该专家说。
监管机构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农行的改革将和下一步农发行的改革以及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紧密结合。
谁来主导
按照新的方案设计,农行成立商业化运作的中国农业股份银行和立足于服务三农定位的涉农信贷事业部,这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就是谁在农行改革和未来经营中唱主角。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众所周知,涉农业务几乎不会带来什么经济效益,面向“三农”很难获得高昂的回报,而且操作风险很大,特别是由于我国的金融环境实施的是利率管制,“利率又不可能反映风险,所以就更难了。”作为一家未来的上市公司,如何为股东带来效益无疑是第一位的。这个矛盾既现实又难解。
根据汇金公司400亿美元的注资计划,注资之后财政部在农行的权益基本上很难保证,很可能要像中行和建行那样,既要消化解决不良贷款损失,最终的权益还为零。在这种情形下,一旦涉农信贷业务上争取财政补贴,国家财政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何处理财政与汇金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新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