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长三角区域规划 城际合作需转型升级
在杭州,此间一些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就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要落实《规划》提出的要求,打造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区域内的城际合作思路、机制等,需要自内向外地进行新一轮“转型升级”。
在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披露的这份《规划》简介中,长三角的发展战略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认为,长三角区域以上海为龙头,在改革开放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城际合作得以长足发展,但内部一些竞争机制仍未理顺,这其中既有体制机制的因素,也有人们主观认识上的不足。
“举例来说,杭州到上海的高速公路上至今有两个收费口,而杭州到南京的就只有一个。”卓勇良说,缩减高速收费口并不存在机制或者技术上的难题,这一问题他呼吁了7年,至今仍然存在。
在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看来,《长三角区域规划》能否顺利落实,关键也是能否实现江、浙、沪三地合作机制的有效衔接。“一方面,各地都有自己的地域规划,一方面要照顾到国家层面的宏观规划,在具体运行中,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否能融合好,尚待观察。”
在卓勇良看来,就浙江而言,这个省可以通过转型升级打造两大中心,一是依托宁波、义乌为“双子星”建立的国际商贸中心,再配合以杭州的高新科技产业、台州的制造业、温州的民间资本,这个国际贸易中心便同时拥有港口、物流、制造和高度活跃的外贸优势;二是打造中国制造业投资中心,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再将制造业向我国腹地转移、形成辐射效应。
而问题在于,类似的规划上海、江苏也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相互竞争。“竞争者多了,互相之间就会有一些摩擦,这是不可避免的,”张汉东说。
专家们认为,随着《规划》的实施细节逐渐浮出水面,各地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政策调整会逐步趋于明朗。
就目前而言,长三角的城际合作“硬环境”蔚为可观,已建和在建的城际高速公路、铁路颇具规模,其中不乏杭州湾跨海大桥、沪杭客运专线这样的世界级工程。而“软环境”方面,长三角地区的跨城市经济协调机制、各职能部门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和征信制度的建立,已为未来的“世界级城市群”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间一些专家建议,随着《规划》出台,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自上而下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就目前长三角而言,土地制约瓶颈性问题能否打破、财税政策能否更趋于激活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活力,都是值得关注的热点。张汉东说,“一方面长三角要勤练内功,一方面也需要中央出台相应政策,使行政力量和市场经济的自发力量相结合,促成更好的规划效应。”
“从历史来看,长三角具有与中央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的历史传统,从现实来看,中国需要一个在国土范围内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的‘火车头’。”卓勇良说,作为有较好发展基础的长三角地区,应担当起历史的责任和中央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