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何以对中国商品“另眼相看”

2010-05-19 09:55270

中美贸易互利双赢,这是中美各界的一致共识。但在落实这个共识时,却经常不可避免地出现杂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不断对中国商品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作为最新的例子,美国商务部5月17日作出裁决,对中国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即“双反”)制裁。

  美国一方面对进口的中国商品挥舞大棒,另一方面还在积极促进对华出口。近日,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率庞大贸易代表团前往中国。在骆家辉出发前,记者在采访时曾询问他:“你多次强调美国将推行积极的贸易促进战略,但美国目前却对许多中国商品采取了很多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你怎么看这种矛盾?”

  对于记者的提问,骆家辉辩称,这些制裁案件都是美国企业提起的,它们认为受到了中国产品的冲击,而它们提起诉讼后,政府必须履行裁判责任。同时骆家辉也再三强调,受美国制裁的中国商品只占中国输美商品总额的3%,“我们不应该关注制裁的数量,而应该关注受到相关制裁和没有受到制裁商品的总值,我要再次强调的是,只有3%的(中国商品)受到这些(制裁)措施的限制。”

  这应该也是中美就相关案件交涉时美方的一贯口径。骆家辉将原因都推到了企业身上,这样的解释就有道理吗?

  还真未必!

  奥巴马政府执政后,美对中国商品不断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美国政府名义上担任中间裁判角色,但从过去一年的实际诉讼结果看,美国政府在明显偏袒诉讼方。在一些涉华贸易案件中,甚至做到了美方有诉即受理,有受理即对中国商品制裁,有制裁即高关税制裁的结果,严重超越了执法机构的合理尺度。

  这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案例就是针对中国轮胎的特保制裁,这是美国首次对中国商品实施特保制裁,这开创了一个极坏的先例——作为前例,在前总统小布什执政的八年中,美国政府无一例外否决了多起针对中国的特保案。

  更重要的是,美方的做法罔顾事实。在记者旁听过的相关听证会上,除了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少数组织鼓吹制裁外,美国轮胎厂商、销售商、贸易专家、中国厂商几乎无一例外都反对制裁,认为这将损害美国商家、消费者的共同利益。但他们的集体说“不”仍遭到奥巴马的一票否决。

  作为最终结果,中国轮胎受阻于美国国门之外,美国国内轮胎价格高涨,消费者为此蒙受损失。美国轮胎自由贸易联盟法律顾问特罗塞温说,轮胎特保案发出了一个“信号”:“特殊利益团体只要需要,就可以得到(政府的)保护——不管这一举措对整体贸易政策意味着什么”。《华尔街日报》社论也由此批评奥巴马是一个“保护主义总统”。

  美国对中国商品“另眼相看”,与美国当前特殊政治生态有关,在失业率高涨、中期选举在即的情况下,一些政治势力将矛头指向中国,通过抨击中国、向中国施压来博取政治利益。在利益多元化的美国社会,这种指责其实很正常,但美国政府出于政治考虑,有时不是很冷静、客观和理性地看待这些杂音,反而采取了支持、放纵甚至迎合的态度。

  保护主义无疑正对中美经贸合作构成严重挑战。当然,我们也需要冷静看待。正如骆家辉所言,受美国制裁的中国商品只占中国输美商品总额的3%。中美贸易前景良好,合作是主流,摩擦是插曲,这是大局。但两国贸易纠纷在增加,这也是事实。3%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牵涉到的却也是中国成千上万人的生计。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美国政府努力促进美国人就业的同时,实在不应该损害中国厂家和中国工人的合法权益。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