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产业成贸易保护打击重灾区
2010-04-21 21:20665
化工产业一直是受国外贸易救济打击较为严重的行业。2009年,化工产品贸易救济案件总数大幅上升。2009年,国外对华发起贸易救济案件129起,涉及化工产品23起,占案件总数的17.8%,而2008年全年仅为15起。
金融危机以来饱受冲击
化工产业一直是受国外贸易救济打击较为严重的行业。2009年,化工产品贸易救济案件总数大幅上升。2009年,国外对华发起贸易救济案件129起,涉及化工产品23起,占案件总数的17.8%,而2008年全年仅为15起。其中,国外对华化工产品发起反倾销案件13起,反补贴案件2起,涉华保障措施案件5起,特别保障措施案件3起。
同期,国外对华化工产品发起的保障措施案件和特别保障措施案件数量均居各行业之首。其中,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是对我国化工产品乃至出口贸易影响最大的一起贸易救济案件。
技术性贸易措施等对我国化工产品的影响较大。2009年,对我国化工产业影响较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有:
欧盟REACH法规。3月26日,欧盟宣布修订REACH法规附件XVII。该附件列出了所有限制生产、投放市场和使用的危险化学物质和混合物。该修正案于2009年7月生效。
日本版的REACH法规。日本版REACH对两万多种化学品规定报告义务,将防范化工产品的风险责任转移到企业身上,政府不再是风险防范的主体。产品成分明令禁止使用化学品。
欧盟禁止在农药中使用22种有毒物质。2009年5月1日起,欧盟成员国要保证所有含富马酸二甲酯的产品不得销售,或在市场上出现。欧盟生态标签标准修订案规定在纺织品和床垫中禁用溴化阻燃剂十溴二苯醚和邻苯二甲酸盐,新标准于2010年1月1日生效。
此外,韩国自2009年9月开始禁止在工业产品中使用石棉,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美国的“边界调节税”、印度、肯尼亚和土耳其的进口限制措施均对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化工产品出口下降
化工产品的出口价格优势受挫。我国化工产品最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就是价格低廉,受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影响,化工产品的出口价格优势受到削弱,出口贸易也因此减少。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的双重压力下,200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对外贸易比上年下降23.2%,其中,出口额同比下降24.6%。
欧盟REACH法规实施导致化工产品出口贸易全面减少。据估计,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将影响中欧之间90%以上的贸易额,中欧化工品进出口总额将下降10%。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预测,受欧盟REACH法规的影响,我国农药产品将部分退出欧盟市场,每年将减少出口额7000万美元以上,随着欧盟东扩,我国所受到的损失将超过8000万美元。
对于直接遭遇贸易救济措施的单类产品来说,出口减少趋势更加明。比如,我国是世界上柠檬酸最大的生产国,柠檬酸年产量80余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70%左右。2009年进口自中国的柠檬酸及柠檬酸盐在美国市场所占的份额已经从2007年的20%多降至4.4%。2008年美国对华柠檬酸及柠檬酸盐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至此,我国柠檬酸及柠檬酸盐产品已经相继遭遇了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起贸易救济调查。
再如,磷酸盐是屡遭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的化工产品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出口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50%。但受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的双重影响,2009年,我国出口磷酸盐130.15万吨,同比减少5.71%,出口价格同比下降26.78%。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截至 2009年底,我国磷酸盐产品累计遭遇9个国家发起的13起贸易救济调查。
我美国对华轮胎特保调查对我国轮胎出口的影响更大。自2009年9月输美轮胎特保案以来,10月、11月我国对美轮胎出口量明显缩小,同比降幅分别为 37.5%和35.5%。
出口转内销加剧国内产能过剩
贸易保护限制了出口贸易,导致化工产品贸易格局发生改变,部分化工产品转向国内市场,对于国内本已饱和的市场来说,产能过剩更加严重,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REACH法规将打破目前国际化学品贸易平衡的局面,改变中欧化学品贸易格局。中欧化学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国自欧盟进口的主要是精细、深加工的化学物质如染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且多数为依赖程度较高的不可代替产品,而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间体。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较高的注册、评估要求和注册、评估费用将打破现有贸易格局,迫使我国企业重新开拓欧盟以外的市场,同时,欧盟化工企业也将由此失去许多获得我国廉价化工原料的机会。
为规避贸易惩罚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或遭遇连锁贸易保护措施。比如三聚磷酸钠产业面对反倾销措施不断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导致在多个国家屡次遭遇贸易救济措施。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三聚磷酸钠产品先后遭遇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泰国8次反倾销调查。
由于出口屡屡受阻转向内销市场,导致国内产能过剩严重。以轮胎为例。截至2009年底,国外对华轮胎产品共发起20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按单一产品统计,轮胎属于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产品之一。目前,国内轮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约为400多家,为了消化过剩产能,企业势必展开激烈的价格战,产业格局将发生变化。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预计,2009年橡胶工业将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全国轮胎产值增速同比降低13%,橡胶工业增速降低10%。
化工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调查显示,针对化工产品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不仅限制了化工产品的出口,还会导致部分化工产品进口价格上涨,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导致众多化工企业产值下降。
国外化学品的相关法规对我国化工产业的影响最为直接。目前,中国与欧盟在化学品领域的双边贸易额每年超过230亿美元。据测算,欧盟REACH法规将使我国从欧盟进口化学品的平均价格普遍提高6%。据保守估计,我国企业每年为REACH所要负担的成本,约为5亿~10亿美元,中国化工生产总值将因此下降0.4%。以异丙醇胺为例,据企业测算,按照REACH法规完成预注册后,每吨异丙醇胺系列产品的出口成本上升3.5%,单价上涨600~700元/ 吨。
若实施碳关税将导致化工产值下降6%。研究显示,根据目前全球碳减排平均成本约70美元/吨碳的水平,如果征收30美元/吨碳的关税,将导致我国进口总额下降0.517%,出口总额下降0.715%。而化工产品作为高耗能产品,碳关税将直接导致其产值大幅降低,最大降幅约达到6%。如化肥产业,在征收 30美元/吨碳的税额标准下,其总产值将下降3.29%,在征收60美元/吨碳的标准下,其总产值将下降5.89%。
同时,关联产业受到影响。据估计,REACH法规将使化工会产品下游的相关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3%~5%,进口成本提高6%以上。贸易保护还导致部分产品上游产业出现库存积压等情况。2009年上半年我国轮胎出口量已经显著回落,还将使得其上游产业链的橡胶、炭黑、焦油以至焦化等产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产品积压、销售困难等。
化工产业一直是受国外贸易救济打击较为严重的行业。2009年,化工产品贸易救济案件总数大幅上升。2009年,国外对华发起贸易救济案件129起,涉及化工产品23起,占案件总数的17.8%,而2008年全年仅为15起。其中,国外对华化工产品发起反倾销案件13起,反补贴案件2起,涉华保障措施案件5起,特别保障措施案件3起。
同期,国外对华化工产品发起的保障措施案件和特别保障措施案件数量均居各行业之首。其中,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是对我国化工产品乃至出口贸易影响最大的一起贸易救济案件。
技术性贸易措施等对我国化工产品的影响较大。2009年,对我国化工产业影响较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有:
欧盟REACH法规。3月26日,欧盟宣布修订REACH法规附件XVII。该附件列出了所有限制生产、投放市场和使用的危险化学物质和混合物。该修正案于2009年7月生效。
日本版的REACH法规。日本版REACH对两万多种化学品规定报告义务,将防范化工产品的风险责任转移到企业身上,政府不再是风险防范的主体。产品成分明令禁止使用化学品。
欧盟禁止在农药中使用22种有毒物质。2009年5月1日起,欧盟成员国要保证所有含富马酸二甲酯的产品不得销售,或在市场上出现。欧盟生态标签标准修订案规定在纺织品和床垫中禁用溴化阻燃剂十溴二苯醚和邻苯二甲酸盐,新标准于2010年1月1日生效。
此外,韩国自2009年9月开始禁止在工业产品中使用石棉,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美国的“边界调节税”、印度、肯尼亚和土耳其的进口限制措施均对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化工产品出口下降
化工产品的出口价格优势受挫。我国化工产品最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就是价格低廉,受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影响,化工产品的出口价格优势受到削弱,出口贸易也因此减少。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的双重压力下,200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对外贸易比上年下降23.2%,其中,出口额同比下降24.6%。
欧盟REACH法规实施导致化工产品出口贸易全面减少。据估计,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将影响中欧之间90%以上的贸易额,中欧化工品进出口总额将下降10%。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预测,受欧盟REACH法规的影响,我国农药产品将部分退出欧盟市场,每年将减少出口额7000万美元以上,随着欧盟东扩,我国所受到的损失将超过8000万美元。
对于直接遭遇贸易救济措施的单类产品来说,出口减少趋势更加明。比如,我国是世界上柠檬酸最大的生产国,柠檬酸年产量80余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70%左右。2009年进口自中国的柠檬酸及柠檬酸盐在美国市场所占的份额已经从2007年的20%多降至4.4%。2008年美国对华柠檬酸及柠檬酸盐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至此,我国柠檬酸及柠檬酸盐产品已经相继遭遇了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起贸易救济调查。
再如,磷酸盐是屡遭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的化工产品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出口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50%。但受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的双重影响,2009年,我国出口磷酸盐130.15万吨,同比减少5.71%,出口价格同比下降26.78%。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截至 2009年底,我国磷酸盐产品累计遭遇9个国家发起的13起贸易救济调查。
我美国对华轮胎特保调查对我国轮胎出口的影响更大。自2009年9月输美轮胎特保案以来,10月、11月我国对美轮胎出口量明显缩小,同比降幅分别为 37.5%和35.5%。
出口转内销加剧国内产能过剩
贸易保护限制了出口贸易,导致化工产品贸易格局发生改变,部分化工产品转向国内市场,对于国内本已饱和的市场来说,产能过剩更加严重,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REACH法规将打破目前国际化学品贸易平衡的局面,改变中欧化学品贸易格局。中欧化学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国自欧盟进口的主要是精细、深加工的化学物质如染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且多数为依赖程度较高的不可代替产品,而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间体。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较高的注册、评估要求和注册、评估费用将打破现有贸易格局,迫使我国企业重新开拓欧盟以外的市场,同时,欧盟化工企业也将由此失去许多获得我国廉价化工原料的机会。
为规避贸易惩罚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或遭遇连锁贸易保护措施。比如三聚磷酸钠产业面对反倾销措施不断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导致在多个国家屡次遭遇贸易救济措施。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三聚磷酸钠产品先后遭遇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泰国8次反倾销调查。
由于出口屡屡受阻转向内销市场,导致国内产能过剩严重。以轮胎为例。截至2009年底,国外对华轮胎产品共发起20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按单一产品统计,轮胎属于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产品之一。目前,国内轮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约为400多家,为了消化过剩产能,企业势必展开激烈的价格战,产业格局将发生变化。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预计,2009年橡胶工业将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全国轮胎产值增速同比降低13%,橡胶工业增速降低10%。
化工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调查显示,针对化工产品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不仅限制了化工产品的出口,还会导致部分化工产品进口价格上涨,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导致众多化工企业产值下降。
国外化学品的相关法规对我国化工产业的影响最为直接。目前,中国与欧盟在化学品领域的双边贸易额每年超过230亿美元。据测算,欧盟REACH法规将使我国从欧盟进口化学品的平均价格普遍提高6%。据保守估计,我国企业每年为REACH所要负担的成本,约为5亿~10亿美元,中国化工生产总值将因此下降0.4%。以异丙醇胺为例,据企业测算,按照REACH法规完成预注册后,每吨异丙醇胺系列产品的出口成本上升3.5%,单价上涨600~700元/ 吨。
若实施碳关税将导致化工产值下降6%。研究显示,根据目前全球碳减排平均成本约70美元/吨碳的水平,如果征收30美元/吨碳的关税,将导致我国进口总额下降0.517%,出口总额下降0.715%。而化工产品作为高耗能产品,碳关税将直接导致其产值大幅降低,最大降幅约达到6%。如化肥产业,在征收 30美元/吨碳的税额标准下,其总产值将下降3.29%,在征收60美元/吨碳的标准下,其总产值将下降5.89%。
同时,关联产业受到影响。据估计,REACH法规将使化工会产品下游的相关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3%~5%,进口成本提高6%以上。贸易保护还导致部分产品上游产业出现库存积压等情况。2009年上半年我国轮胎出口量已经显著回落,还将使得其上游产业链的橡胶、炭黑、焦油以至焦化等产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产品积压、销售困难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