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需破解几大矛盾
杨金栋 |2010-03-29 09:42754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紧紧围绕产生这一问题的一系列体制和机制性矛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紧紧围绕产生这一问题的一系列体制和机制性矛盾。
一、破解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矛盾
经营风险高、生存周期短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普遍特点,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国际经验表明,中小企业生存周期超过4年的比例很小。中小企业高风险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形成一对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破解这一矛盾,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通过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市场开拓基金、政府采购以及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在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的稳健性,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同时,应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政策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对商业银行出现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提高商业银行贷款积极性。
二、破解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信贷中的一大矛盾。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生存时间短,商业银行难以掌握足够的信息判断其信贷风险,难以对其发放贷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增强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对称性。这就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中小企业财务信息,扩大中小企业信息采集范围,发展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机构,为商业银行低成本地获取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提供便利。金融机构应积极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通过向企业提供结算、现金管理、理财顾问等多种服务,以及与企业主和雇员长期交往,多渠道获得企业主信誉、道德品质等人格化的“软信息”,制定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办法,探索建立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模式。
三、破解中小企业抵押物缺乏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之间的矛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弱小、固定资产有限,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缺乏足够的抵押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应抓住这一关键点,针对中小企业资产特点,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大力开展抵押担保方式创新,探索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财产范围。当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建立完善动产担保物权登记制度,拓宽动产担保范围,并积极探索开展应收账款、集体土地使用权、股权质押、林权抵押、存货、知识产权、商标权、股权等新型担保抵押贷款方式。同时,应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政策性、商业性和会员制等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并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和风险分担比例,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四、破解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灵活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统一的矛盾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具有“小、急、频”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信贷服务高效、简洁,而不能采取与大企业统一的贷款模式,否则必然既影响中小企业贷款意愿,又不利于商业银行开拓信贷市场。商业银行应切实加强经营机制创新,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授信管理制度。要合理划分信贷权限,保证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实行有别于大企业的授信标准,进一步简化审贷程序,精简审批环节,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快速、及时、有效”的目标;从中小企业的信贷特点出发,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额度管理、循环使用”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率。
五、破解信贷员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激励和约束不对称的矛盾
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收益率低,加上金融机构普遍推行了信贷员第一责任制和终身责任制,而对正常收回贷款则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和约束严重不对称,一线信贷员缺乏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积极性。要提高信贷员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积极性,必须根据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特点,探索更加有效的激励约束方式。对信贷员发放的贷款,不能要求“零风险”,可以要求其将不良贷款比例控制在合理指标范围内;建立尽职免责制度,根据信贷员尽职情况追求或免除当事人相应责任,做到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将信贷员报酬与业务量、已实现利息收入和资产质量挂钩。
六、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多样化与融资渠道单一之间的矛盾
中小企业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群体,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需要不同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银行贷款主要适宜于那些处于成熟阶段、风险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对于创新型和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应更多地依靠股权融资来解决。因此,当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在改善间接融资的同时,大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应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机构,满足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业需求;发展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各项制度,加快创业板市场发展步伐,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开上市融资服务。
一、破解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矛盾
经营风险高、生存周期短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普遍特点,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国际经验表明,中小企业生存周期超过4年的比例很小。中小企业高风险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形成一对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破解这一矛盾,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通过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市场开拓基金、政府采购以及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在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的稳健性,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同时,应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政策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对商业银行出现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提高商业银行贷款积极性。
二、破解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信贷中的一大矛盾。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生存时间短,商业银行难以掌握足够的信息判断其信贷风险,难以对其发放贷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增强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对称性。这就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中小企业财务信息,扩大中小企业信息采集范围,发展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机构,为商业银行低成本地获取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提供便利。金融机构应积极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通过向企业提供结算、现金管理、理财顾问等多种服务,以及与企业主和雇员长期交往,多渠道获得企业主信誉、道德品质等人格化的“软信息”,制定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办法,探索建立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模式。
三、破解中小企业抵押物缺乏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之间的矛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弱小、固定资产有限,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缺乏足够的抵押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应抓住这一关键点,针对中小企业资产特点,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大力开展抵押担保方式创新,探索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财产范围。当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建立完善动产担保物权登记制度,拓宽动产担保范围,并积极探索开展应收账款、集体土地使用权、股权质押、林权抵押、存货、知识产权、商标权、股权等新型担保抵押贷款方式。同时,应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政策性、商业性和会员制等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并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和风险分担比例,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四、破解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灵活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统一的矛盾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具有“小、急、频”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信贷服务高效、简洁,而不能采取与大企业统一的贷款模式,否则必然既影响中小企业贷款意愿,又不利于商业银行开拓信贷市场。商业银行应切实加强经营机制创新,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授信管理制度。要合理划分信贷权限,保证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实行有别于大企业的授信标准,进一步简化审贷程序,精简审批环节,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快速、及时、有效”的目标;从中小企业的信贷特点出发,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额度管理、循环使用”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率。
五、破解信贷员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激励和约束不对称的矛盾
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收益率低,加上金融机构普遍推行了信贷员第一责任制和终身责任制,而对正常收回贷款则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和约束严重不对称,一线信贷员缺乏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积极性。要提高信贷员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积极性,必须根据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特点,探索更加有效的激励约束方式。对信贷员发放的贷款,不能要求“零风险”,可以要求其将不良贷款比例控制在合理指标范围内;建立尽职免责制度,根据信贷员尽职情况追求或免除当事人相应责任,做到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将信贷员报酬与业务量、已实现利息收入和资产质量挂钩。
六、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多样化与融资渠道单一之间的矛盾
中小企业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群体,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需要不同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银行贷款主要适宜于那些处于成熟阶段、风险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对于创新型和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应更多地依靠股权融资来解决。因此,当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在改善间接融资的同时,大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应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机构,满足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业需求;发展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各项制度,加快创业板市场发展步伐,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开上市融资服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