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中美经贸稳定发展是大局
2010-03-22 22:04717
长期以来,中美双边贸易的统计存在很大差异,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刘海泉:美对华贸易逆差调整后大幅减少
长期以来,中美双边贸易的统计存在很大差异,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刘海泉介绍,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研究分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经调整后大幅减少。记录双方这一研究结果的《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日前由双方在各自商务部网站上全文公布。刘海泉说:“报告的结论是中美双方统计人员共同认可的,也是双方商务部共同认可的,是一个共识。”
历时5年的共同研究据刘海泉介绍,1994年第8届中美商贸联委会曾成立了统计小组对双边统计差异问题进行联合研究。当时的结论是,中国出口货物经香港等地转口运输是造成双边贸易统计差异的主要原因。
2004年第十五届中美商贸联委会时,中美双方决定成立贸易统计工作组,对双边贸易的统计差异问题进行再次研究。
刘海泉说,中方统计小组成员包括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美方统计小组成员包括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这项研究历时5年,期间召开过6次工作会议。“双方成员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创新研究方法,仔细核对了双边贸易的统计数据,在核对范围、研究结果、报告框架等方面达成高度共识。经过双方共同努力,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不但在统计方法差异、第三地转运增值等一些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而且就直接贸易统计差异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找出了主要原因,进行了量化调整,大大缩减了双边贸易总体差异的规模。”
2009年10月,在杭州召开的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今年3月4日,两国商务部又在各自网站上公布了该报告全文。
三大原因导致统计差异
据刘海泉介绍,按照双方商定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中方小组选取了2000年、2004年和2006年中美贸易统计数据,按照“东向贸易”和“西向贸易”分组进行了比对。
“东向贸易”指中国对美国出口及美国统计的美国从中国进口;“西向贸易”指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及中国统计的中国自美国的进口。
通过数据比对发现:“西向贸易”差异很小,2006年仅为40亿美元;“东向贸易”差异则很大,双边统计的差异高达843亿美元,这种差异用一般的统计因素很难解释。
在对“东向贸易”使用了转口增值、大宗商品跟单比对、核对所有商品编码等方法后,研究小组得出最终结论:
一是中国出口的货物经第三地转运仍然是导致统计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对美出口的货物中,有一大部分先被运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釜山、墨西哥等地,经过分装、分船之后再运到美国。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商品会被重新包装,有的经过了简单的再加工,中国商品被加价,从而产生一部分增值。另外,部分货物在中国报关时,中国的出口商不知道这个商品最后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国,以为是出口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的。中国根据进口商的报关将其列为出口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而美国按原产地原则将这些都归于自中国进口,这也是差异的原因。这两种情形造成的差异,在2006年是441亿美元,占“东向贸易”差异的52%。
二是直接贸易当中的差异日益显著,这是由于双方报价不同造成的。随着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两国间直接贸易的比重在双边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2006年这一部分占到90%左右。直接贸易统计造成的差异,数目也越来越大,2006年是402亿美元,占总体差异的48%。
从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为什么价值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加工贸易。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60%多是加工贸易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出口报关与美国进口商在入关报价时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的出口商是不掌握这个差异的,因为中国的出口商只负责接单生产,不掌握设计、销售的环节;进口商的加价过程,中方没有研究之前也是不掌握的。基于此原因,导致美方统计自中国的进口额大于中方统计的对美出口额。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原因,在海关统计当中一些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上,双方也不完全一致。比如在统计辖区上,美国将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作为美国的海关关境,对华的贸易统计中包含了这两个地区的数据;而中国将上述两个地区视为单独行政区,与他们之间的贸易额不计入对美的贸易额,由此也造成了一定差距。
另一个原因是中美之间相距遥远,跨年度运输也会造成统计数据在记录的时间上产生差异。比如在本年度内从中国海关已经出关的货物,运输船经过10~20 天的航行,到达美国时可能已经跨年度了,也会造成差异。但是这些因素造成的差异在双方统计数据中互有增减,并且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所以对总体的统计差异影响不大。
美对华贸易逆差调整后大幅减少刘海泉说,在对这几个方面的统计差异因素量化调整后,美方自华的进口规模下降了很多,中方统计出口的规模也调减了一些。
以2006年为例,中方统计的出口从原来的2035亿美元调整为2005亿美元,减少2%;美方统计自中国进口从原来的2878亿美元调减为2247 亿美元,减少22%;双方统计差异相应由843亿美元调为242亿美元。“这242亿美元统计差异的原因还没有完全量化出来。”
据此,可以估算出美方在2006年对华贸易的逆差由原来美方统计的2326亿美元调减为1734亿美元,减少26%。
商务部美大司司长何宁:
互利互惠是中美经贸合作基本特征
商务部美大司司长何宁表示,互利互惠是中美经贸合作的基本特征。30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说:“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互惠互利、平等的贸易关系基础上,随着美国经济走向复苏,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美贸易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双方应该共同努力抓住这个机遇,挖掘潜力,进一步扩大两国的共同利益。”
中美经贸展开全方位合作
何宁说,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是中美关系当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中美经贸关系是维系两国关系的稳定器,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双方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中美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能源、环境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经贸合作的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
从货物贸易方面来看,中美双边贸易迅猛增长。两国建交30多年以来,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2982.6亿美元,增长了近120倍。按照中方统计,在过去的5年当中,中美贸易额年均增长9%。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
中美在投资领域多年来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到2010年2月底,美国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到58362个,美方实际投入达到了628.2亿美元。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是中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同时,中国在美国兴办的贸易型和非贸易型公司也呈现增长的趋势。到今年1月底,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各类投资超过45亿美元,投资范围广泛。
美国企业获得从中国进口产品的绝大部分增加值
何宁指出,互利互惠是中美经贸合作的基本特征,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中方而言,中美经贸合作不仅带来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税收等收益。而美方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同样获益良多。
一方面,美国对华的货物贸易出口实现高速增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已经从2001年的美国的第九大出口市场跃升为2008年的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2001年到2009年,美国对华货物的出口总额增长262.8%,年均增长达到15.4%,而同期美国的货物出口总额的增长是4..5%,年均增长 4.3%。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长率是同期美国总体出口增长率的5.8倍。美国对华出口年均增幅远远高于美国对其他主要出口市场的年均增幅,美国对华出口额占美国对外出口的比重从2001年2.7%增长到2009年的6.7%。另外,中国已经成为美国许多产品的重要海外市场,中国是美国大豆、棉花最大的单一的海外市场,是美国汽车、飞机的重要出口市场。根据中方统计,2009年美国对华农业出口额为140亿美元,为2001年的5倍;美国对华出口农业的农产品占中国农产品总进口额的27%。
另一方面,美国企业获得从中国进口产品的绝大部分增加值。美国《经济学家》杂志曾经指出,标有“中国制造”的美国苹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在发达国家市场的零售价是299美元,其中160美元为美国设计营销和零售企业获得,中国组装厂仅赚取每台4美元的加工费。美国在华投资企业也通过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和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获得利益。
这种获益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这一种产品上,中国货物出口当中40%~50%都是由外商投资企业来完成的。这也说明了货物贸易的数据统计掩盖了实际的利益分配情况。
美国企业在服务贸易方面获得丰厚收益
何宁表示,除了货物贸易,在服务贸易方面,美国企业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在会计业,2008年美国的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华收入合计超过100亿人民币,占中国全行业收入的34%。
在银行业,到2009年底,美国在华设立法人银行3家,下设分行15家。6家美国银行在华设立了8家分行,2009年实现的营业收入达到28亿多人民币,净利润达到8.65亿人民币。
在保险业,2009年底,美国保险在华设立的保险公司有12家,2009年原保险保费的收入达到200多亿人民币。
在证券业,截至2009年底,美资的金融机构在华参股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有2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有9家。
在旅游业,2007年中国游客访美人数是39.7万人次,同比增长24%;2008年中国的游客访美人次达到49.3万人次,同比增长24%。中国游客在美支出也连年增长,2006年是20.7亿美元,2007年是26.99亿美元,2008年是36.14亿美元。
在教育服务业,2009年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达到98253人,占各国赴美留学人数的14.6%,继印度之后排名第二,比2008年增长21%。
在法律服务业,截至2010年2月底,美国律师事务所共设立驻华代表处98家,占各国家(地区)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代表处总数的33.3%;2008 年业务收入为23.14亿元,占各国(地区)律师事务所在华代表机构收入总额的49.68%。
在航空运输业,2009年美国各航空公司在华运送旅客达到161.12万人,在华运货邮件62万吨,人数比2008年同比略有下降,但是货物和邮件的运送增长了30%。
在版权转让领域,2008年中国引进的出版物版权共16979种,其中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有4000多种,中方在双方的图书版权贸易方面有很大的逆差。2008年,中国从美国引进的图书种类与向美国输出的图书总类之比为33:1。
美国对华投资已成经贸利益主要手段
何宁指出,在投资方面,美国对华投资已经成为美国对华经贸利益的主要手段。
首先,美国对华投资的领域广泛。目前美国在对华投资国家和地区中居第四位,中国制造业的29个大类和中国承诺的100个服务部门均有美国投资。
第二,美国企业在华的投资回报丰厚。中国美国商会对会员公司的调查显示,2008年74%的会员企业实现了盈利,部分企业盈利颇丰。
第三,美国跨国公司对在华发展的前景高度乐观。中国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上海美国商会等美资企业商协会组织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美资企业对在华发展前景表示乐观,并且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投资的首要市场或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要继续扩大对华投资,绝大多数企业表示其在华经营的目标是进入或服务于中国市场,而不是在中国寻求出口平台。
另外,中国市场还成为美国制造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亮点。中国已成为美国某家汽车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2009年其在华销量达18..91万辆,同比增长67%(在欧洲销量同比下降18%)。目前,以销量计算,该公司亚太地区业务的84%集中在中国。另一家美国电气公司2009年在华营业额同比增长 14%,为该公司2006年以来在华营业额增长最快的一年。
对华贸易投资为美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何宁表示,美方从中美经贸合作当中获得的宏观经济利益也相当可观。
一方面,中美经贸合作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在巨额“双赤字”的压力下,得以维持比较低的通胀,提高了美国民众的实际消费能力,扩大了消费需求,为美国经济保持增长提供了动力。据摩根史丹利公司测算,1998年到2003年仅童装一项,美国年轻的父母因为购买中国货而节省了4亿美元。英国的经济学家所做的统计显示,如果没有中国消费品,美国的物价指数将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也有利于美稳定金融市场。
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达到7554亿美元,占美国国债余额的6.3%,占美国对外销售国债额17.2%。
此外,双边经贸关系的互补性也为美国产业升级提供了便利。美国处在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将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为自身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移创造了条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2008年中国人均小时工资仅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中国有220万人在美资企业工作,质高价优的劳动力资源与美国企业的资金、技术及管理优势相结合,使“美国品牌、中国制造”的产品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扩大美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以计算机制造业为例,2008年中国生产各类计算机达到1.47亿台,所使用的中央处理器芯片几乎都是从美国的英特尔、超微半导体等公司进口。
对华贸易的投资还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华贸易投资加快了美国就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步伐。美方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2007年之间,美国制造业减少了338.4万个工作岗位,而同期服务业增加了823万个工作岗位,总计多创造就业岗位484.6万个,其中贸易和与贸易相关的港口、运输、分销、零售等领域是就业的重要渠道。以沃尔玛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销售中国产品,在全球雇佣工作人员超过200万人,其中大部分在美国本土就业。
实现贸易平衡应从扩大美对华出口入手
何宁说,2003年温家宝总理访美的时候,两国领导人曾就如何平衡中美贸易达成共识,即实现贸易平衡,应该从扩大美国对华出口入手,而不是限制中国对美的出口,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在这方面扩大美国高技术对华出口大有可为。
根据中方的海关统计,2001年中国自美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占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18.3%,到了2008年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下降到 6.9%。如果2008年美方仍然保持18.3%的比重的话,美国当年对华产品的出口可以增加387亿美元。他说,“这充分说明,美国放松出口管制有助于中美贸易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他最后表示,随着中美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两国在经贸往来中出现一些问题和摩擦是正常的。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指出的那样,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双方应该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充分加强合作,冷静、妥善地处理双边经贸问题。“经贸问题只有在遵守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把握和处理,因此我们要尽一切努力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确保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的大局。”
长期以来,中美双边贸易的统计存在很大差异,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刘海泉介绍,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研究分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经调整后大幅减少。记录双方这一研究结果的《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日前由双方在各自商务部网站上全文公布。刘海泉说:“报告的结论是中美双方统计人员共同认可的,也是双方商务部共同认可的,是一个共识。”
历时5年的共同研究据刘海泉介绍,1994年第8届中美商贸联委会曾成立了统计小组对双边统计差异问题进行联合研究。当时的结论是,中国出口货物经香港等地转口运输是造成双边贸易统计差异的主要原因。
2004年第十五届中美商贸联委会时,中美双方决定成立贸易统计工作组,对双边贸易的统计差异问题进行再次研究。
刘海泉说,中方统计小组成员包括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美方统计小组成员包括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这项研究历时5年,期间召开过6次工作会议。“双方成员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创新研究方法,仔细核对了双边贸易的统计数据,在核对范围、研究结果、报告框架等方面达成高度共识。经过双方共同努力,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不但在统计方法差异、第三地转运增值等一些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而且就直接贸易统计差异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找出了主要原因,进行了量化调整,大大缩减了双边贸易总体差异的规模。”
2009年10月,在杭州召开的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今年3月4日,两国商务部又在各自网站上公布了该报告全文。
三大原因导致统计差异
据刘海泉介绍,按照双方商定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中方小组选取了2000年、2004年和2006年中美贸易统计数据,按照“东向贸易”和“西向贸易”分组进行了比对。
“东向贸易”指中国对美国出口及美国统计的美国从中国进口;“西向贸易”指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及中国统计的中国自美国的进口。
通过数据比对发现:“西向贸易”差异很小,2006年仅为40亿美元;“东向贸易”差异则很大,双边统计的差异高达843亿美元,这种差异用一般的统计因素很难解释。
在对“东向贸易”使用了转口增值、大宗商品跟单比对、核对所有商品编码等方法后,研究小组得出最终结论:
一是中国出口的货物经第三地转运仍然是导致统计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对美出口的货物中,有一大部分先被运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釜山、墨西哥等地,经过分装、分船之后再运到美国。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商品会被重新包装,有的经过了简单的再加工,中国商品被加价,从而产生一部分增值。另外,部分货物在中国报关时,中国的出口商不知道这个商品最后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国,以为是出口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的。中国根据进口商的报关将其列为出口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而美国按原产地原则将这些都归于自中国进口,这也是差异的原因。这两种情形造成的差异,在2006年是441亿美元,占“东向贸易”差异的52%。
二是直接贸易当中的差异日益显著,这是由于双方报价不同造成的。随着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两国间直接贸易的比重在双边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2006年这一部分占到90%左右。直接贸易统计造成的差异,数目也越来越大,2006年是402亿美元,占总体差异的48%。
从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为什么价值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加工贸易。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60%多是加工贸易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出口报关与美国进口商在入关报价时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的出口商是不掌握这个差异的,因为中国的出口商只负责接单生产,不掌握设计、销售的环节;进口商的加价过程,中方没有研究之前也是不掌握的。基于此原因,导致美方统计自中国的进口额大于中方统计的对美出口额。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原因,在海关统计当中一些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上,双方也不完全一致。比如在统计辖区上,美国将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作为美国的海关关境,对华的贸易统计中包含了这两个地区的数据;而中国将上述两个地区视为单独行政区,与他们之间的贸易额不计入对美的贸易额,由此也造成了一定差距。
另一个原因是中美之间相距遥远,跨年度运输也会造成统计数据在记录的时间上产生差异。比如在本年度内从中国海关已经出关的货物,运输船经过10~20 天的航行,到达美国时可能已经跨年度了,也会造成差异。但是这些因素造成的差异在双方统计数据中互有增减,并且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所以对总体的统计差异影响不大。
美对华贸易逆差调整后大幅减少刘海泉说,在对这几个方面的统计差异因素量化调整后,美方自华的进口规模下降了很多,中方统计出口的规模也调减了一些。
以2006年为例,中方统计的出口从原来的2035亿美元调整为2005亿美元,减少2%;美方统计自中国进口从原来的2878亿美元调减为2247 亿美元,减少22%;双方统计差异相应由843亿美元调为242亿美元。“这242亿美元统计差异的原因还没有完全量化出来。”
据此,可以估算出美方在2006年对华贸易的逆差由原来美方统计的2326亿美元调减为1734亿美元,减少26%。
商务部美大司司长何宁:
互利互惠是中美经贸合作基本特征
商务部美大司司长何宁表示,互利互惠是中美经贸合作的基本特征。30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说:“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互惠互利、平等的贸易关系基础上,随着美国经济走向复苏,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美贸易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双方应该共同努力抓住这个机遇,挖掘潜力,进一步扩大两国的共同利益。”
中美经贸展开全方位合作
何宁说,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是中美关系当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中美经贸关系是维系两国关系的稳定器,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双方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中美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能源、环境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经贸合作的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
从货物贸易方面来看,中美双边贸易迅猛增长。两国建交30多年以来,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2982.6亿美元,增长了近120倍。按照中方统计,在过去的5年当中,中美贸易额年均增长9%。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
中美在投资领域多年来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到2010年2月底,美国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到58362个,美方实际投入达到了628.2亿美元。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是中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同时,中国在美国兴办的贸易型和非贸易型公司也呈现增长的趋势。到今年1月底,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各类投资超过45亿美元,投资范围广泛。
美国企业获得从中国进口产品的绝大部分增加值
何宁指出,互利互惠是中美经贸合作的基本特征,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中方而言,中美经贸合作不仅带来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税收等收益。而美方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同样获益良多。
一方面,美国对华的货物贸易出口实现高速增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已经从2001年的美国的第九大出口市场跃升为2008年的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2001年到2009年,美国对华货物的出口总额增长262.8%,年均增长达到15.4%,而同期美国的货物出口总额的增长是4..5%,年均增长 4.3%。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长率是同期美国总体出口增长率的5.8倍。美国对华出口年均增幅远远高于美国对其他主要出口市场的年均增幅,美国对华出口额占美国对外出口的比重从2001年2.7%增长到2009年的6.7%。另外,中国已经成为美国许多产品的重要海外市场,中国是美国大豆、棉花最大的单一的海外市场,是美国汽车、飞机的重要出口市场。根据中方统计,2009年美国对华农业出口额为140亿美元,为2001年的5倍;美国对华出口农业的农产品占中国农产品总进口额的27%。
另一方面,美国企业获得从中国进口产品的绝大部分增加值。美国《经济学家》杂志曾经指出,标有“中国制造”的美国苹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在发达国家市场的零售价是299美元,其中160美元为美国设计营销和零售企业获得,中国组装厂仅赚取每台4美元的加工费。美国在华投资企业也通过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和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获得利益。
这种获益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这一种产品上,中国货物出口当中40%~50%都是由外商投资企业来完成的。这也说明了货物贸易的数据统计掩盖了实际的利益分配情况。
美国企业在服务贸易方面获得丰厚收益
何宁表示,除了货物贸易,在服务贸易方面,美国企业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在会计业,2008年美国的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华收入合计超过100亿人民币,占中国全行业收入的34%。
在银行业,到2009年底,美国在华设立法人银行3家,下设分行15家。6家美国银行在华设立了8家分行,2009年实现的营业收入达到28亿多人民币,净利润达到8.65亿人民币。
在保险业,2009年底,美国保险在华设立的保险公司有12家,2009年原保险保费的收入达到200多亿人民币。
在证券业,截至2009年底,美资的金融机构在华参股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有2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有9家。
在旅游业,2007年中国游客访美人数是39.7万人次,同比增长24%;2008年中国的游客访美人次达到49.3万人次,同比增长24%。中国游客在美支出也连年增长,2006年是20.7亿美元,2007年是26.99亿美元,2008年是36.14亿美元。
在教育服务业,2009年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达到98253人,占各国赴美留学人数的14.6%,继印度之后排名第二,比2008年增长21%。
在法律服务业,截至2010年2月底,美国律师事务所共设立驻华代表处98家,占各国家(地区)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代表处总数的33.3%;2008 年业务收入为23.14亿元,占各国(地区)律师事务所在华代表机构收入总额的49.68%。
在航空运输业,2009年美国各航空公司在华运送旅客达到161.12万人,在华运货邮件62万吨,人数比2008年同比略有下降,但是货物和邮件的运送增长了30%。
在版权转让领域,2008年中国引进的出版物版权共16979种,其中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有4000多种,中方在双方的图书版权贸易方面有很大的逆差。2008年,中国从美国引进的图书种类与向美国输出的图书总类之比为33:1。
美国对华投资已成经贸利益主要手段
何宁指出,在投资方面,美国对华投资已经成为美国对华经贸利益的主要手段。
首先,美国对华投资的领域广泛。目前美国在对华投资国家和地区中居第四位,中国制造业的29个大类和中国承诺的100个服务部门均有美国投资。
第二,美国企业在华的投资回报丰厚。中国美国商会对会员公司的调查显示,2008年74%的会员企业实现了盈利,部分企业盈利颇丰。
第三,美国跨国公司对在华发展的前景高度乐观。中国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上海美国商会等美资企业商协会组织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美资企业对在华发展前景表示乐观,并且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投资的首要市场或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要继续扩大对华投资,绝大多数企业表示其在华经营的目标是进入或服务于中国市场,而不是在中国寻求出口平台。
另外,中国市场还成为美国制造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亮点。中国已成为美国某家汽车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2009年其在华销量达18..91万辆,同比增长67%(在欧洲销量同比下降18%)。目前,以销量计算,该公司亚太地区业务的84%集中在中国。另一家美国电气公司2009年在华营业额同比增长 14%,为该公司2006年以来在华营业额增长最快的一年。
对华贸易投资为美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何宁表示,美方从中美经贸合作当中获得的宏观经济利益也相当可观。
一方面,中美经贸合作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在巨额“双赤字”的压力下,得以维持比较低的通胀,提高了美国民众的实际消费能力,扩大了消费需求,为美国经济保持增长提供了动力。据摩根史丹利公司测算,1998年到2003年仅童装一项,美国年轻的父母因为购买中国货而节省了4亿美元。英国的经济学家所做的统计显示,如果没有中国消费品,美国的物价指数将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也有利于美稳定金融市场。
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达到7554亿美元,占美国国债余额的6.3%,占美国对外销售国债额17.2%。
此外,双边经贸关系的互补性也为美国产业升级提供了便利。美国处在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将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为自身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移创造了条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2008年中国人均小时工资仅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中国有220万人在美资企业工作,质高价优的劳动力资源与美国企业的资金、技术及管理优势相结合,使“美国品牌、中国制造”的产品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扩大美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以计算机制造业为例,2008年中国生产各类计算机达到1.47亿台,所使用的中央处理器芯片几乎都是从美国的英特尔、超微半导体等公司进口。
对华贸易的投资还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华贸易投资加快了美国就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步伐。美方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2007年之间,美国制造业减少了338.4万个工作岗位,而同期服务业增加了823万个工作岗位,总计多创造就业岗位484.6万个,其中贸易和与贸易相关的港口、运输、分销、零售等领域是就业的重要渠道。以沃尔玛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销售中国产品,在全球雇佣工作人员超过200万人,其中大部分在美国本土就业。
实现贸易平衡应从扩大美对华出口入手
何宁说,2003年温家宝总理访美的时候,两国领导人曾就如何平衡中美贸易达成共识,即实现贸易平衡,应该从扩大美国对华出口入手,而不是限制中国对美的出口,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在这方面扩大美国高技术对华出口大有可为。
根据中方的海关统计,2001年中国自美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占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18.3%,到了2008年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下降到 6.9%。如果2008年美方仍然保持18.3%的比重的话,美国当年对华产品的出口可以增加387亿美元。他说,“这充分说明,美国放松出口管制有助于中美贸易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他最后表示,随着中美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两国在经贸往来中出现一些问题和摩擦是正常的。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指出的那样,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双方应该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充分加强合作,冷静、妥善地处理双边经贸问题。“经贸问题只有在遵守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把握和处理,因此我们要尽一切努力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确保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的大局。”
0
标签:贸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