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力促中投二号早出台 央企调整倒计时
2010-03-09 15:45330
“中投二号”已经基本确定是将二十余家甚至三十余家小央企打包纳入,然后进行资产清理和整合,能够划转的划转,能够重组的重组。本报记者还了解到,“中投二号”将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注册资本。
“中投二号”(即国资委筹备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脚步声已越来越近。这个被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称之为“国资委的一个可以信赖与依靠的推手”的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到底是为完成2010年央企重组大限而设置的资产包,还是被外界传言类似中投的国资委嫡系的“产业中投”?
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加快央企重组的力度,“中投二号”争取越快诞生越好,已经上报至国务院,尚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够获批。也没有确定哪些央企资产会划入“中投二号”。
不过,本报记者从接近国资委的权威人士处获悉,“中投二号”已经基本确定是将二十余家甚至三十余家小央企打包纳入,然后进行资产清理和整合,能够划转的划转,能够重组的重组。本报记者还了解到,“中投二号”将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注册资本。
央企调整“倒计时”
从背景来看,国资委将那些短期难以进行央企间兼并重组的小央企先行打包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权宜之计。根据2007年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到2010年,中央企业调整重组至80-100家;加快培育30到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
这是国资委三年前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今年就是国资委兑现上述目标的最后一年。目前,央企的数量从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减少到了128家。这意味着在剩下的10个月内至少有28家的央企将面临退出。
用什么方法能够尽快减少28家以上的央企?打包似乎成了一条捷径。此前,两个国有资产经营平台的试点分别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中国诚通控股公司。国投公司当时分的和后来划转的都是较为优质的资产,包括实业、金融和国有资产经营,而诚通控股所拿到的是较差的资产乃至资不抵债的企业。
小央企将被“打包”
对于剩下的小央企,靠国投和诚通这两个平台显然已经难以消化。国投公司一位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那些自己能过日子的、但很小的央企,让其自己单独作为中央企业是不可能的,人家民营企业都有几百亿规模,才三十几亿的资产,这样的央企能够存在吗?”
上述人士还认为,“到今年年底,国资委要完成央企重组成80到100家的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只能成立一个公司,全部装进去算了,既完成了任务,也相当于是一个持股公司。至于以后怎么办,只能逐步的清理,重组的重组,划转的划转,总体来看,一批规模比较小、主业不是很清晰、竞争力不强的央企会被划入,资产质量不高,当然,有些设计院资产质量不错,也包括个别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企业进入“中投二号”后,可以采用类似托管的形式,经过专业化的经营,使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力,再与外部的同类企业重组,或出售给外部战略投资者。在这一点上诚通和国开投两家试点公司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除了帮助部分央企整体退出外,很多不需要整体退出的央企也有相当规模的非核心产业、辅业等资产需要剥离出原有企业,这也是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做的事情。
“中投二号”的使命
不过,大量小央企的整合并非易事。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认为,“这么多企业在一起,认识、思想、战略的整合非常困难。这么多家都是正局级单位,一下子组合在一起确实棘手。”
不过,上述国投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这还是有必要的,这也是国有资本经营的探索。当年国投被划过来四个央企,托管两家,也是有益的探索。
尽管面临整合难度大的问题,“中投二号”还面临更大的使命。业内人士认为,这个公司不仅是为了打包一些中小央企,帮助央企重组或者是承担安置职工等任务。未来,它还需要考虑将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企业做强做大,它还会配合其他央企股份制改革,帮助这些企业改制,未来还可能成为国资委进行资产整合的无形之手,成为比国投和诚通更加“亲近”国资委的嫡系平台——也就是所谓的“产业中投”。
注册资本为国资经营预算
据权威人士透露,“中投二号”注册资本将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里出。央企自2007年开始重新上缴利润给中央。2009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已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额873.6亿元。其中,75亿元将用于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中央企业补充国有资本的预算支出,59亿元将用于推进中央企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预算支出。
今年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已经确定,预算支出为440亿元。财政部预计,今年将收取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421亿元,增加32.26亿元,增长8.3%,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9亿元,今年可安排的央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达到440亿元。
本报记者从财政部内部获悉,由其起草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条例》(征求意见稿)里规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包括:国家取得的国有资本收益,包括从国家出资企业分得的利润、国家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转让收入、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收入,还包括上级政府补助收入、从政府公共预算调入的收入以及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加快央企重组的力度,“中投二号”争取越快诞生越好,已经上报至国务院,尚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够获批。也没有确定哪些央企资产会划入“中投二号”。
不过,本报记者从接近国资委的权威人士处获悉,“中投二号”已经基本确定是将二十余家甚至三十余家小央企打包纳入,然后进行资产清理和整合,能够划转的划转,能够重组的重组。本报记者还了解到,“中投二号”将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注册资本。
央企调整“倒计时”
从背景来看,国资委将那些短期难以进行央企间兼并重组的小央企先行打包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权宜之计。根据2007年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到2010年,中央企业调整重组至80-100家;加快培育30到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
这是国资委三年前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今年就是国资委兑现上述目标的最后一年。目前,央企的数量从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减少到了128家。这意味着在剩下的10个月内至少有28家的央企将面临退出。
用什么方法能够尽快减少28家以上的央企?打包似乎成了一条捷径。此前,两个国有资产经营平台的试点分别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中国诚通控股公司。国投公司当时分的和后来划转的都是较为优质的资产,包括实业、金融和国有资产经营,而诚通控股所拿到的是较差的资产乃至资不抵债的企业。
小央企将被“打包”
对于剩下的小央企,靠国投和诚通这两个平台显然已经难以消化。国投公司一位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那些自己能过日子的、但很小的央企,让其自己单独作为中央企业是不可能的,人家民营企业都有几百亿规模,才三十几亿的资产,这样的央企能够存在吗?”
上述人士还认为,“到今年年底,国资委要完成央企重组成80到100家的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只能成立一个公司,全部装进去算了,既完成了任务,也相当于是一个持股公司。至于以后怎么办,只能逐步的清理,重组的重组,划转的划转,总体来看,一批规模比较小、主业不是很清晰、竞争力不强的央企会被划入,资产质量不高,当然,有些设计院资产质量不错,也包括个别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企业进入“中投二号”后,可以采用类似托管的形式,经过专业化的经营,使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力,再与外部的同类企业重组,或出售给外部战略投资者。在这一点上诚通和国开投两家试点公司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除了帮助部分央企整体退出外,很多不需要整体退出的央企也有相当规模的非核心产业、辅业等资产需要剥离出原有企业,这也是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做的事情。
“中投二号”的使命
不过,大量小央企的整合并非易事。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认为,“这么多企业在一起,认识、思想、战略的整合非常困难。这么多家都是正局级单位,一下子组合在一起确实棘手。”
不过,上述国投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这还是有必要的,这也是国有资本经营的探索。当年国投被划过来四个央企,托管两家,也是有益的探索。
尽管面临整合难度大的问题,“中投二号”还面临更大的使命。业内人士认为,这个公司不仅是为了打包一些中小央企,帮助央企重组或者是承担安置职工等任务。未来,它还需要考虑将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企业做强做大,它还会配合其他央企股份制改革,帮助这些企业改制,未来还可能成为国资委进行资产整合的无形之手,成为比国投和诚通更加“亲近”国资委的嫡系平台——也就是所谓的“产业中投”。
注册资本为国资经营预算
据权威人士透露,“中投二号”注册资本将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里出。央企自2007年开始重新上缴利润给中央。2009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已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额873.6亿元。其中,75亿元将用于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中央企业补充国有资本的预算支出,59亿元将用于推进中央企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预算支出。
今年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已经确定,预算支出为440亿元。财政部预计,今年将收取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421亿元,增加32.26亿元,增长8.3%,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9亿元,今年可安排的央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达到440亿元。
本报记者从财政部内部获悉,由其起草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条例》(征求意见稿)里规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包括:国家取得的国有资本收益,包括从国家出资企业分得的利润、国家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转让收入、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收入,还包括上级政府补助收入、从政府公共预算调入的收入以及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