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实现保市场保份额目标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巡视员 蔺涛 |2010-03-05 22:10744
2009年,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需的政策措施。
2009年,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需的政策措施。一年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货物进出口降幅明显收窄,特别是12月份,进口和出口同比双双出现强劲增长;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贸易顺差大幅减少,贸易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实现了保市场、保份额的目标。
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世界贸易量大幅萎缩,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也大幅下降13.9%,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进出口首次出现下降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第三次出现下降的年份(另两次分别为:1982年下降5.5%,1998年下降0.4%。其中,出口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出现下降;另一次是1983年,下降0.4%)。
但我国货物进出口情况明显好于其他主要贸易大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2009年前3个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同期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8年同期的7.8%提升到8.8%,出口总额所占比重从8.6%提升到9.7%、进口总额所占比重从7.0%提升到7.9%。
贸易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2009年,我国进出口实现贸易顺差1960.6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1020亿美元,下降34.2%。2009年贸易不平衡度(贸易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6年的10.1%、2007年的12.1%、2008年的11.6%下降到8.9%。
其中,对欧盟贸易顺差1084.8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399亿美元,贸易不平衡度从2008年的37.8%下降到2009年的29.8%,下降8个百分点;对美国贸易顺差1433.7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150亿美元,贸易不平衡度从2008年的51.5%下降到2009年的48.1%,下降3.4个百分点;对日本贸易逆差330.3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10亿美元,贸易不平衡度从2008年的13.8%提高到2009年的14.4%,增长0.6个百分点;对东盟贸易逆差4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42亿美元,贸易不平衡度从2008年的2.1%下降到2009年的0.2%,下降0.9个百分点。
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在我国进出口中的比重提高
2009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全面下降,但双边贸易总额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0.0%,比2008年提高4.7个百分点。
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2009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3640.9亿美元,下降14.5%,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6.5%;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为2982.6亿美元,下降10.6%,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3.5%;日本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市场,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为2288.5亿美元,下降14.2%,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0.4%;东盟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09年双边贸易总额为2130.1亿美元,下降7.9%,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9.7%。
自由贸易区建设卓有成效
2009年,我国加快了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先后签署了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中国-秘鲁自贸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等,《亚太贸易协定》第四轮谈判也取得重要成果。同时,还积极推进中国-挪威、中国-海合会(海湾合作委员会)、中国-哥斯达黎加自贸区谈判以及中国-智利自贸区投资协定谈判,为尽早达成互利共赢的协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自贸协定的实施对于我国“保市场、保份额、稳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在自贸伙伴对外贸易中的份额明显扩大。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以来,我国已从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三大贸易伙伴。2009年,智利、巴基斯坦等自贸伙伴与我国贸易的降幅,明显小于其对外贸易的整体降幅。同时,自贸区有效化解和减少了我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摩擦。通过发展自贸区,我国已推动21个自贸伙伴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自贸伙伴对我国动用贸易救济措施也呈明显减少趋势。
稳外需政策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稳步复苏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及时出台的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成为外贸稳步复苏的有效推动力量。
——完善出口税收政策。自2008年8月份起连续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同时取消或降低部分产品出口关税,重点支持了纺织、轻工和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09年,7次调整出口退税率所涉及的商品合计出口6760.2亿美元,同比下降16.4%,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6.3%。据国家税务总局快报统计,2009年,全国共办理出口退税6487亿元,增加621亿元,增长10.6%。
——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特别是大力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2009年实施短期险承保840亿美元计划,进一步下调保费费率,全年实现承保900亿美元左右,增长1倍以上。出口信用保险对一般贸易出口的覆盖率达到17.9%,是2008年的2.8倍。在出口信用担保的有力支持下,出口企业的信心和接单能力显著增强。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份开始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选取365家试点企业,实施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取消人民币收汇核销制度,切实解决了外贸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节约汇兑成本。
——进一步改善贸易融资环境。建立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积极推进国际贸易融资合作,进一步扩大优惠出口信贷规模,完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政策,帮助企业提高出口综合竞争能力。
——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完善了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将预收货款可收汇和延期付汇额度从10%提高到30%;全面清理进出口环节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适当调整收费标准,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完善加工贸易政策。降低加工贸易内销缓税利息负担,对符合一定条件、以不作价设备出资设立法人企业的,免于补缴不作价设备进口税收,帮助企业拓展生存空间。
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世界贸易量大幅萎缩,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也大幅下降13.9%,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进出口首次出现下降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第三次出现下降的年份(另两次分别为:1982年下降5.5%,1998年下降0.4%。其中,出口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出现下降;另一次是1983年,下降0.4%)。
但我国货物进出口情况明显好于其他主要贸易大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2009年前3个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同期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8年同期的7.8%提升到8.8%,出口总额所占比重从8.6%提升到9.7%、进口总额所占比重从7.0%提升到7.9%。
贸易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2009年,我国进出口实现贸易顺差1960.6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1020亿美元,下降34.2%。2009年贸易不平衡度(贸易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6年的10.1%、2007年的12.1%、2008年的11.6%下降到8.9%。
其中,对欧盟贸易顺差1084.8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399亿美元,贸易不平衡度从2008年的37.8%下降到2009年的29.8%,下降8个百分点;对美国贸易顺差1433.7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150亿美元,贸易不平衡度从2008年的51.5%下降到2009年的48.1%,下降3.4个百分点;对日本贸易逆差330.3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10亿美元,贸易不平衡度从2008年的13.8%提高到2009年的14.4%,增长0.6个百分点;对东盟贸易逆差4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42亿美元,贸易不平衡度从2008年的2.1%下降到2009年的0.2%,下降0.9个百分点。
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在我国进出口中的比重提高
2009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全面下降,但双边贸易总额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0.0%,比2008年提高4.7个百分点。
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2009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3640.9亿美元,下降14.5%,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6.5%;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为2982.6亿美元,下降10.6%,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3.5%;日本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市场,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为2288.5亿美元,下降14.2%,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0.4%;东盟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09年双边贸易总额为2130.1亿美元,下降7.9%,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9.7%。
自由贸易区建设卓有成效
2009年,我国加快了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先后签署了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中国-秘鲁自贸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等,《亚太贸易协定》第四轮谈判也取得重要成果。同时,还积极推进中国-挪威、中国-海合会(海湾合作委员会)、中国-哥斯达黎加自贸区谈判以及中国-智利自贸区投资协定谈判,为尽早达成互利共赢的协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自贸协定的实施对于我国“保市场、保份额、稳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在自贸伙伴对外贸易中的份额明显扩大。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以来,我国已从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三大贸易伙伴。2009年,智利、巴基斯坦等自贸伙伴与我国贸易的降幅,明显小于其对外贸易的整体降幅。同时,自贸区有效化解和减少了我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摩擦。通过发展自贸区,我国已推动21个自贸伙伴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自贸伙伴对我国动用贸易救济措施也呈明显减少趋势。
稳外需政策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稳步复苏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及时出台的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成为外贸稳步复苏的有效推动力量。
——完善出口税收政策。自2008年8月份起连续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同时取消或降低部分产品出口关税,重点支持了纺织、轻工和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09年,7次调整出口退税率所涉及的商品合计出口6760.2亿美元,同比下降16.4%,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6.3%。据国家税务总局快报统计,2009年,全国共办理出口退税6487亿元,增加621亿元,增长10.6%。
——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特别是大力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2009年实施短期险承保840亿美元计划,进一步下调保费费率,全年实现承保900亿美元左右,增长1倍以上。出口信用保险对一般贸易出口的覆盖率达到17.9%,是2008年的2.8倍。在出口信用担保的有力支持下,出口企业的信心和接单能力显著增强。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份开始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选取365家试点企业,实施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取消人民币收汇核销制度,切实解决了外贸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节约汇兑成本。
——进一步改善贸易融资环境。建立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积极推进国际贸易融资合作,进一步扩大优惠出口信贷规模,完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政策,帮助企业提高出口综合竞争能力。
——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完善了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将预收货款可收汇和延期付汇额度从10%提高到30%;全面清理进出口环节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适当调整收费标准,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完善加工贸易政策。降低加工贸易内销缓税利息负担,对符合一定条件、以不作价设备出资设立法人企业的,免于补缴不作价设备进口税收,帮助企业拓展生存空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