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逆差背后被忽略的真相
当美国官员渲染中美贸易逆差,并借此指摘中国、迫使人民币升值时,他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获得的巨大利润并没有被计算到美国的进出口统计中,反而在将自己产品返销国内时成为促成中美贸易逆差的关键“推手”。
当美国官员渲染中美贸易逆差,并借此指摘中国、迫使人民币升值时,他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获得的巨大利润并没有被计算到美国的进出口统计中,反而在将自己产品返销国内时成为促成中美贸易逆差的关键“推手”。
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进出口额的55.2%由外资企业完成;其中55.9%的出口是外资企业实现的。尽管被称为“世界工厂”,中国83%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和75%的电子产品出口均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其中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中,90%以上是外资企业主导。
2007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一台由美国苹果公司开发的售价299美元、30G容量的iPod音乐播放器,其中生产设备和生产线设在国外的苹果公司以及零售商能够获得设计和营销费用163美元。负责制造和出口零部件到中国的亚洲国家获得了132美元,中国企业仅仅获得4美元组装费用。
然而,中国每向美国出口一台组装完成的iPod,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增加150美元。
显然,中国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帮助美国等国家的跨国公司削减了成本,增加了利润,而中国企业却为区区4美元收入要承担巨大的“逆差”责任。而在这一大背景下讨论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不仅贸易数字显得苍白无力,逆差本身已成为“伪命题”。
事实上,数字所表现出的所谓“逆差”并非贸易失衡的表现,更与人民币汇率无关,而仅仅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产业链中位置不同的体现,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而不应成为一方向另一方施压的筹码。
还需指出的是,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另外一大原因是美国长期以来一直严格限制高科技产品的对华出口。在美国2007年开始执行的“中国政策条例”中,限制了对华出口产品共涉及20类、31个项目,其中包括飞机和飞机发动机、水下照相和动力系统等。
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中18.3%来自美国,但到了2008年,这个数字下降到8%。究其原因,是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严重阻碍了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
中国美国商会2009年4月在一份白皮书中建议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其对华出口管制和签证政策。白皮书中提出,美国的对华技术出口落后于欧盟和日本,这有损于美国的经济利益。中国2008年的技术进口额共计295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11.4%,并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至于美国官员声称中国为外企制造障碍、中国市场不够开放,更是无稽之谈。事实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多个产业中占有很大比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一项报告中指出,到2005年底,在中国已开放的28个重要产业中,外资企业已在21个产业中拥有不小的资产控制权。中国8大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收购;4家大型洗衣粉企业已有3家被外资企业纳入囊中;年产量超过500万吨的啤酒企业的合资率也已超过70%。
中国美国商会2009年3月发布的《2009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400多家美资公司在2008年总体营业情况较好,74%实现盈利,91%选择继续扩大在华业务规模,只有2%取消了在华投资项目。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本月4日指出的,在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指责和施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客观、理性地看待中美经贸合作中的诸多问题,坚持平等协商妥善处理,才能够真正实现经贸合作“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