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1月24日)

2008-01-27 00:06347

 1月24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王新培发布),实录如下:

  王新培: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首先发布几条消息。

  第一,春节即将到来,商务部采取措施保障春节期间的生活必需品供应。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猪肉、食用油等副食品消费都将会有所增加。近期部分地区连降大雪或暴雪,农副产品运输受到一定影响。为切实做好节日市场供应工作,我们已制定了应对灾害天气、保障节日市场供应的专项预案,将综合运用信息引导、区域间调剂、投放储备、组织企业采购、进出口调节等多种方式,缓解供求矛盾,稳定市场供应。各地也采取支持企业增加库存、投放地方储备、建立稳定货源渠道等有效措施,丰富节日市场供应,稳定价格。但是,受饲料、运输、人工成本推动和饲养周期、季节消费及雨雪天气等因素影响,预计节日期间猪肉、食用油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

  第二,1月17日-19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吴仪副总理在会前主持召开了全国商务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会上做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客观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了今年工作的目标和要点,体现了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与会代表在两天的座谈中认真学习了吴仪副总理的讲话和陈德铭部长的报告,集思广益。会议十分成功。

  第三,经过15轮磋商,中国与新西兰已就双边自贸区谈判中的实质性问题达成一致。目前,双方正在最终核定协议文本,待履行完各自的审批程序后,有望按照两国领导人确定的目标,于今年4月正式签署自贸协定。中新自贸区谈判是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与新西兰克拉克总理共同宣布启动的,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启动的第一个自贸区谈判。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与克拉克总理共同确定了1-2年内结束谈判,达成全面、高质量、平衡和为双方所接受自贸协定的目标。此后,两国领导人又多次就此深入交换过意见,不断为谈判注入动力。中新自贸区将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诸多领域。它的建立将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使两国人民从中受益,并进一步深化两国21世纪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关系。

  第四、1月14日-1月17日,中智自贸区服务贸易第五轮谈判和货物贸易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智利维纳德尔玛举行。双方就服务部门开放承诺表达成一致,并就服务贸易协议文本、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形成广泛共识。此外,双方还就自贸协定实施情况、技术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等议题进行了磋商。双方商定于2008年3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第6轮谈判,争取尽早结束谈判并签署协定。中智自贸协定(货物贸易部分)于2005年11月18日签署,并于2006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协定实施一年来,中智双边贸易增长迅速,同期双边贸易额达132亿美元,同比增长60%。吴邦国委员长2006年9月访智期间,与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共同宣布启动中智自贸区服务贸易谈判。自2007年1月至今,双方已举行了5轮谈判。

  第五、2007年全国机电产品进出口达1.2万亿美元。2007年机电产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金额达到12001.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22.8%,占全国外贸进出口的比重为55.2%。其中,机电产品出口突破7000亿美元达到70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占全国外贸出口的57.6%;进口49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占全国外贸进口的52.2%。2007年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突破6000亿美元。2007年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6348.2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20%,占全国外贸进出口的比重为29.2%。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7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占全国外贸出口的28.6%;进口2869.9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全国外贸进口的30%。

  第六、2007年,我国实施对外投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实现了全面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对外投资平稳发展。2007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61亿美元,占我国同期投资总额的32.6%。

  2、对外承包工程保持较快发展。2007年,我国企业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06亿美元,同比增长35.3%,新签合同额776亿美元,同比增长17.6%。亚洲、非洲仍是我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市场,项目呈现大型化、高端化。

  3、对外劳务合作稳步发展。2007年,我国企业完成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67.7亿美元,同比增长6%,新签合同额67亿美元,同比增长28.1%,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7.2万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达74.3万人。人员的构成逐步优化,从普通劳务扩展到海员、空乘、工程师等高级技术劳务。

  第七、中国加入WTO六年多来,不断增强参与WTO各项事务的深度与力度,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007年,中国参与WTO工作有十件大事:

  1、中国领导人积极推动WTO多哈回合谈判。2007年9月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商业峰会上演讲,呼吁各方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

  2、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2007年5月18日,商务部长薄熙来和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联名致函WTO总干事拉米,提出中国核心关切,推动谈判更多反映发展中成员诉求。商务部薄熙来部长陪同胡锦涛主席出席APEC领导人会议,易小准副部长出席达沃斯WTO小型部长会、OECD理事会和APEC贸易部长会,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

  3、WTO总干事拉米访华。2007年6月17至20日,WTO总干事拉米访问中国。拉米在京期间分别会晤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并在中央党校发表演讲,赞赏中国在WTO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4、妥善应对WTO内17个机构对我国履行WTO承诺的过渡性审议。2007年,在WTO总理事会、货物贸易理事会、服务贸易理事会、知识产权理事会等17个机构对中国履行WTO承诺及实施WTO协定情况进行的过渡性审议中,我国共回答了其它成员提出的问题600余个,澄清了一些成员的误解,妥善应对了过渡性审议。

  5、出席WTO 首次促贸援助大会。2007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代表团出席WTO在日内瓦举行的“首次全球促贸援助审议大会”。会议通过评估促贸援助活动及其效果,加强了援助方与受援方的交流,推动国际社会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提高其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

  6、张月姣被推举为第一位中国籍WTO上诉机构成员。2007年11月27日,WTO争端解决机构排除干扰,通过了对包括中国政府推荐的张月姣在内的四位上诉机构成员的任命。张月姣成为第一位中国籍的WTO上诉机构成员。任期四年,始于2008年6月1日。

  7、批准《修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议定书》。2007年11月29日,中国向WTO正式递交由胡锦涛主席签发的《修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议定书》的批准书,获得仿制和出口仿制专利药品的权利。

  8、首次向越南、老挝政府代表团讲授加入WTO和履行WTO承诺的经验。2007年,中国政府通过邀请越南和老挝政府代表团访华及派有关人员赴越、老授课的形式,向他们介绍了我国履行加入WTO承诺、经济改革及地方应对WTO工作的经验,得到了两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为双方今后加强在WTO中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9、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首次单独起诉。2007年9月14日,中国政府就美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发起反补贴及反倾销措施案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这是中国加入WTO后首次单独起诉另一个成员。

  10、正式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2007年12月28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申请书。中国加入GPA初步出价清单,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

  第八、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2007年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写入了2008年中央1号文件,农村商品对接平台初步形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得到改善,法律和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重要商品流通和特殊行业进一步规范,国内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农家店建设和改造目标超额完成。截止2007年底,31个省(市、区)的2187个县和2373家企业参与了工程建设,农家店覆盖全国75%的县(市、区)。全年新建和改造农家店约10万家,三年累计新建和改造农家店超过26万家,下达各地扶持资金10.9亿元,超额完成三年农家店建设规划目标。

  “一网多用”政策取得突破。农家店不仅销售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还经营农业生产资料、药品、图书、邮政、电信等业务。各地也积极探索利用现有网络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实现双向顺畅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农家店的服务功能得到扩展,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

  2、“双百市场工程”取得新进展

  提升了批发市场和企业服务功能。按照“巩固成果、适当调整、扶优扶强”原则,择优确定扶持113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16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核准了289个项目。两年来,已累计安排8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检验检测和环保等准公益性设施建设和改造,309家市场和企业实施了709个建设项目,提升了服务功能。纳入“双百市场工程”的145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了4000亿元,占我国亿元以上农产品市场交易总额的1/3以上。

  3、农村商品对接平台初步形成。

  举办了首届全国农村商品对接会。我部与江苏省联合举办了“第三届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暨首届全国农村商品对接会”,2400多家中外流通、生产企业参加展会,展会成交总额达75亿元。一批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生产企业开发了适销对路的农村商品,扩大了直接采购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对于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促成了一批农商合作。为开拓农村市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与升级的消费需求,我部与宝洁(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谅解备忘录。广州立白、漯河双汇、内蒙伊利、北京的汇源、顺鑫、京粮及家乐福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相继与我部签订了协议。目前,8家签约企业根据协议开发农村适销产品、支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4、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创建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购物和消费环境,加大了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督导力度。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279个地级以上城市已有261个编制完成商业网点规划,总编制完成率达到93.5%,其中36个重点城市和171个地级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5、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得到改善

  零供交易有章可循。组织各地贯彻落实《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对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等地个别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高额扣点、不合理收费、拖欠账期等情况及时进行了处理。
促销行为进一步规范。会同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的意见》,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对北京等地部分大型零售企业促销活动进行了检查。目前,商业企业促销行为逐步规范,消费者满意度有所提高,消费环境得到改善。

  6、法律和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市场建设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就《城市商业网点条例》进一步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进行修改,拟于近期提交审议。修订了《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起草了《无店铺销售管理办法》、《旧货流通管理办法》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本届政府以来,累计制定和发布了11部市场建设方面的部门规章。

  流通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颁布了《流通标准“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由零售批发、商贸服务、生产服务、居民服务、流通加工和基础设施构成的流通标准体系框架。今年已下达《小商品分类指南》等75项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发布《餐饮企业经营规范》等70项流通标准。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流通标准509项。此外,还加强了流通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筹建改组了全国零售与批发等11个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

  第九、2007年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取得新进展。2007年新认定合肥、广州、长沙等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认定太湖保护区、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和南昌高新区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商务部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了中国服务外包(天津)培训中心。截至目前,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认定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4个示范区,建立了1个培训中心。

  下面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香港有线电视:过去几个月出口到香港食品的价格涨价很厉害,供应很不稳定,对于香港居民造成很大的压力。请问商务部对于改善这个情况有什么具体的方案?谢谢。

  王新培:我首先介绍一下内地供港粮食制粉有关情况。近年来,我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供需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受原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部分主产国因灾减产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外价差加大,刺激我国粮食及其制粉出口快速增长,不少国家也纷纷转向从我国采购,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国内市场供需矛盾。在此背景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务院决定,对粮食及其制粉出口实行了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和新增对粮食制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等措施。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港澳市场供应工作,在出台一系列控制内地粮食制粉出口新政策的同时,在CPEA框架下为保障港澳市场粮食制粉的稳定供应做出了有效政策安排。如财政部近期宣布,对粮食及其制粉加征出口暂定关税的措施不适用于对港澳台地区的出口,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民生的重视和关心。

  今年以来,内地小麦粉对港澳市场的供应保持平稳,对香港市场日均供应269吨,对澳门市场日均供应13吨,基本与去年同期供应量持平。为进一步加强粮食制粉出口配额管理,商务部出台了《2008年粮食制粉配额申请条件和申报程序》,今后将按公告规定的资质和程序受理和审核各地企业的供港澳配额申请,这一制度安排将有利于规范内地粮食制粉对港澳地区的供应,保障香港市场粮食制粉的稳定供应。

  去年我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国内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我们完全有能力保持内地与港澳市场粮食的稳定供应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内地对港澳地区的粮食制粉供应是完全有保证的。
接下来,我再介绍一下内地供港生猪有关情况。

  去年以来,受饲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运费上涨等因素影响,内地生猪成本增加,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供应形势紧张。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0%以上。受此影响,供港生猪结汇价出现倒挂,货源组织十分困难,供港生猪数量出现波动。

  商务部高度重视内地对香港生猪供应工作。为缓解供港生猪紧张局面,商务部对供港生猪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供港生猪的长效机制,淡化行政管理色彩,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对香港生猪的长期稳定供应。为此,推出了包括增加代理行、赋予注册猪场自营出口经营权、改革配额分配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得到各方普遍认同,公开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期间,供港生猪供应工作虽出现一些波动,但供应数量总体保持平稳。一月份内地供港生猪数量日均超过3900头,基本满足香港市场需求。

  目前,内地生猪价格仍呈上涨趋势,内外销价格倒挂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货源短缺的状况短期内难以缓解,春节将近,保供形势依然严峻。最近内地不少省份遭遇风雪天气,这对供港运输也造成一定影响。为做好春节期间保供工作,去年12月24日,商务部在安徽合肥召开了供港生猪工作会议,要求三家代理行和出口企业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力保春节前后的香港市场猪肉供应充裕。同时,商务部将在近期公布第二批获得自营出口经营权的31家养殖场名单,以增加货源供应渠道。相信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满足春节期间香港市场对活猪的需求,让市民可以过一个顺遂的春节。

  最后,介绍一下内地供港活牛有关情况。
  
  春节临近,香港市场对内地活牛需求预计将有增加。目前,内地活牛供求形势依然严峻,商务部已要求代理行和出口企业克服困难,力保春节前后香港活牛供应充裕。代理行已表示,预计随着天气好转及交通改善,供港活牛情况有望改善。

  中央电视台记者:听说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将要参加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部长级午餐会,讨论推动多哈回合问题,请问您对目前的多哈会合的形势如何判断,以及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谢谢。

  王新培:2008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谈判的成败关系到所有成员的利益,一旦失败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将会抬头,世界经济贸易体系60年来取得的成就将面临威胁。各方应该同心协力,在谈判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作出最大的努力,推动谈判取得进展。中国始终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支持WTO总干事拉米提出的2008年结束谈判的计划和路线图。支持各方在现有案文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我们强调发展始终是本轮谈判的主题,不应受到任何的削弱,在谈判的关键时刻更应强调发展中成员的有效参与和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如果没有更多的提问,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