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09年的浓墨重彩 服装业信息化跨入新年

2010-01-04 14:01 782

  产业回暖变幻莫测;上市大军风云迭起;兼并重组此起彼伏;产业转移争先恐后;商业模式新潮涌动……  2009年,也为即将到来的2010年

  产业回暖变幻莫测;上市大军风云迭起;兼并重组此起彼伏;产业转移争先恐后;商业模式新潮涌动……

  2009年,也为即将到来的2010年留下重重疑问——

  产业格局是否生变?谁将是新十年的霸主?下一个被中国吃掉的国际大牌是谁?谁又将是上市公司造就的新富豪?

  1、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

  2009年,“回暖”这个字眼出现了很多次,也有不少数据支撑这个判断。但是,一年之中质疑之声也不断。在3月召开的两会期间,关于服装产业是否回暖,与会代表的意见分成了三种:已经回暖;难以判断;情况不乐观。2009年要过去了,这三种观点仍然各有支持方。事实上,这三种情况在行业内同时存在,行业内两极分化正在加剧,有的企业日子更好过了,有的在维持生存,有的则情况更糟。

  不过,2009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确实正在帮助企业回暖。最令人振奋的就是4月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各地也纷纷出台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这些规划的时限大多是2009到2011年。2010年,是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未来行业新十年的开局之年,我们有理由期待全面回暖。

  2、承接产业转移,谁将拔得头筹

  谁也不能否认,在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2009年河南最抢眼。7月,河南荥阳市被中国服装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试点地区”标牌,这标志着中国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首个接力棒由河南接到。11月河南还引进了两个来自浙江的奥特莱斯项目。另外,河南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但是,河南的竞争对手也都不可小觑。四川服装协会在11月召开的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上宣布,近年来,四川服装业已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经济总量位居西部第一。而早在2007年,安徽就曾透露,自己是中西部各省中,沿海落户服装企业最多的省份。

  2009年,中西部各省的较量还将继续。

  3、内需蛋糕诱人,“外转内”成功者几多

  全球金融危机余波阵阵,2009年“外转内”依旧是个热门话题,只是几年间,服装业的“外转内”已经积累了不少失败的案例。难怪今年8月,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在一个论坛上提醒服装企业:“外转内”非常难,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做好三到五年的长期思想准备,才有可能作出品牌价值。

  在近两三年的采访中,记者接触到一些“外转内”的服装企业,值得高兴的是,2009年一年过去了,他们中的很多还在品牌的道路上坚持。“三到五年”之后,相信我们将能够看到成功者。

  4、上市军团扩充,下一个首富会是谁

  2009年,服装行业的上市大军中,最活跃的一只劲旅莫属“福建军团”。

  5月,鸿星沃登卡品牌持有者——中国巨星国际在韩国上市;6月,361°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7月,星泉鞋材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在马来西亚上市的中国公司;9月,中国利郎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9月,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另外,10月,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胡润服装富豪榜”已连续发布三年,推出了两位首富:2007年是中国动向的陈义红家族;2008年和2009年,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家族蝉联首富。2010年,首富还会是周成建吗?

  5、与国际大佬同台竞技,中国品牌能否打赢“平价战”

  2009年,国际平价服装大牌频频加快在中国扩张的脚步。来自西班牙的ZARA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60家,并将向哈尔滨、昆明等二线城市扩张;今年春季,来自瑞典的H&M继在香港、上海等地开设的14家店,在北京又开了两家门店;而进入中国已7年的MANGO则在今年启动直营店,高调营销,提升品牌形象;日本的UNIQLO今年正在全力以赴扩充店铺网络,计划在中国每年新开100家店铺……

  显然,中国人正享受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平价快速时尚,但是也给国内服装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居高不下的进商场成本,快速攀升的地价,以及不够快速的反应体系,让人不禁发问:与国际大牌拼时尚和价格,中国服装品牌能够打赢本土保卫战吗?

  6、兼并重组大潮中,谁是最强弄潮儿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上半年曾预测,未来两三年将成为中国服装企业的整合之年,通过企业资本、品牌的实质性整合,形成联动上下游产业的纵横交错的产业集团,并通过资本纽带逐步整合国际资源,形成中资控股的服装跨国集团。

  回顾2009年服装业的历史,兼并重组大行其道:2月,杉杉集团与日本伊藤忠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7月,由8家温州民企投资组建的优衣派服饰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波司登5月收购了从事男装业务的康博公司,9月收购“娇点女装”;而本年度最重磅的收购莫过于中国企业“吃进”皮尔卡丹,自6月皮尔卡丹宣布将部分业务以2亿欧元卖给中国公司后,广州、温州、上海企业上演争夺大战,甚至还出现了“一女二嫁”的法律纠纷。

  不管怎样,整合的大幕已经拉开,好戏还将继续上演。

  7、新生代崛起,市场如何再细分

  都说中国在时尚方面和发达国家有差距,的确,还有很多中国消费者“上班下班一套衣服,居家社交一套衣服”,没有养成分场合着装的习惯。不过,新一代的消费群体正在改变这种状况,对于分场合着装和时尚的需求大大增加,由此将带动服装市场更加快速的细分。

  2009年,服装企业在寻找市场空白点和差异化竞争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市场细分向纵深发展,从产品品类、档次、功能、营销模式,到服务人群分类、服务区域分割等各方面更加细分。新市场得到更多挖掘,产品研发针对性更强。

  不过,市场细分并不意味着企业和品牌数量大量增加,相反,随着精细划分,各需求区间的有效需求变窄,竞争将更加激烈,淘汰性更强,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考验。

  8、“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吗
  
  “用工荒”依旧存在,而且正在从珠三角蔓延到长三角,甚至波及部分服装业并不算发达的省份——这是2009年我们面临的产业用工现状。记者在 2009年一年的采访中,不断跟进这个话题。先不必说春节后招工有多难,直到前几天记者对珠三角服装企业进行的采访中,这还是个让老板头疼的话题,有的企业只能让部分机器闲着,将生产外包给其他企业。怎么办?

  2010年后的十年,服装行业在用工方面面临的压力,必然远远大于新世纪的头十年。中国服装行业要提升,相应的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这必将带动工人工资的进一步上涨。

  明年“80后”就30岁了,未来十年,企业面对的将是“90后”的工人,甚至“00后”,如何应对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全国大多数服装企业已经习惯了的用人模式,是否会有所改变?

  9、季节性产品怎样突破“冬夏魔咒”

  对于一个服装品牌来说,一年四季都有产品可卖似乎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对于某些品类的品牌来说,季节就是一道挥之不去的魔咒。

  冬季热销的羽绒服品牌夏季卖什么?软黄金“羊绒”服装在春、秋、冬三季,都可以堂堂正正地摆在显眼的销售位置,但是夏季呢?而丝绸和亚麻服装企业则喜热怕冷,只盼夏季能够延长些。

  任何一个有志于做品牌的单品企业都无法回避这个难题:如何提升品牌形象?2009年,单品品牌拓展四季化产品的步伐明显加快。今年3月的第17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多年来只在羽绒服馆展出的波司登移师男装馆,除羽绒服产品外,还展出了男装、女装两个系列。这一举措宣布波司登将彻底改变原来只做单季产品的模式,开创了四季化格局。而今年10月的第十一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博览会上,一直从事羊绒生产和销售的“开顺”也宣布,全面推出四季化产品。

  是多品牌经营,还是拓展产品品类?不管如何选择,一批季节性品牌已经迈出第一步。

  10、边境贸易,谁能异军突起

  提起2009年的中国边贸,谁都无法回避“一只蚂蚁”事件。6月底,俄罗斯最大的华商市场,被华商称为“一只蚂蚁”的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大市场,被无限期临时关闭。该市场的华商损失惨重,其中包括不少来自浙江、福建等地服装商人。

  这次事件是中俄商贸多年隐患的一次大爆发,同时也提醒服装企业可以将眼光投向新兴边贸地区,寻找新的商机。从2009年起,中国在与东南亚国家最近的云南和广西及其他几个地区进行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将结算范围从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地域范围由之前的对缅甸等四国扩大到对东盟十国。而西部最大的外贸省区新疆今年11月,开通运营精伊霍铁路等4条新线。预计到2020年,新疆铁路营运里程将从目前的3000公里增加到7000公里左右。

  显然,更广阔的边境将在未来十年逐渐展开商业魅力……

  2009年,那些值得记住的声音——

  “我国服装行业的数量竞争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以品牌、价值、创新为核心的新竞争时代已经拉开帷幕。”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表示,服装品牌建设已经显示出新盈利增长点,但是内销市场竞争加剧也表明仅在国内打响品牌知名度已经远远不够。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外需不足,将会给纺织行业出口造成更大压力,但稳定外贸出口依然存在有利条件。国内政策趋于宽松,内需市场趋于稳定,内需将逐步成为确保行业发展的主要支撑。”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在年初对2009年中国纺织经济增长趋势进行分析。

  “广大企业务必提高警惕,警惕因国外企业拖欠货款、逃避债务而蒙受巨大损失。受欧美金融海啸影响,部分与国内企业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国外企业已开始出现拖欠款项、逃避债务的现象,对外贸易纠纷增加,诈骗案件也开始暴露。有银行机构就反映,近期服装、电子行业的对外贸易诈骗案件翻倍增加。”

  ——广东省银监局办公室主任王振中提醒外贸服装企业,来自海外市场的信用风险大大增加。

  “这个政策对纺织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汇率变化确实让出口企业很难预计,企业好不容易创汇获得一些收入,却由于汇率的波动而损失掉了。现在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减少了环节和程序,对企业肯定是有益的事。”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表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纺织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纺织品服装内销最大的潜力市场还是在农村。从2008年的数据来看,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基本上只相当于城镇的1/5左右。”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认为,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出台有望偏向民生和消费,纺织品服装市场将大有可为。

  “通过退税率提高,企业可以拿回已经丢失的订单,争取一些新的订单,不至于在这场危机中因支撑不住而先行倒下。因此,保出口已不仅是单纯地保出口份额,更应是保出口企业、保出口产业、保就业。如果在危机中放弃,那么危机过后,中国出口市场的份额将受到冲击,甚至可能会丧失之前的国际贸易地位。”

  ——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赵传香认为,部分行业提高出口退税率,尽管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

  “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正处在转型阵痛期的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现实矛盾。主要进口国市场需求萎缩,一些外资企业开始向劳动力更廉价的其他亚洲国家转移,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全行业也迎来了一次难得的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契机。”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这样看待金融危机下的纺织业。

  “欧美采购商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生产量,对企业的设计、加工技术及采购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有更高要求。这体现在不少欧美采购商不愿意接受单纯配额成本引起的提价,但对于企业增加服务或提高设计水平而使价格上涨这种情况是能接受的。”

  ——谈到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姜哲表示,明年纺织品出口配额原则上不会变,但在技术层面会有所调整。

  “目前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随着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将是今后5到10年中最重要的基础。”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某论坛上表示。

  “我们常说市场调节有两只手:一只是国家宏观调控有形的手;另一只是市场自身调整无形的手。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这两只手应该各承担多少罪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国际纺联上海年会上提出这一问题。

  “产业转移并不是一转就灵,当初东锭西移为什么不成功?原因就在于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称,在一开始承接产业转移,就要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硬性指标。
 

0
标签: 新潮 产业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