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局回应新市场“人气问题”到新市场买菜更放心
作为昆明市政府去年承诺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至今昆明已建成
作为昆明市政府去年承诺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至今,昆明已建成17个标准化农贸市场。这些硬件设施完善、干净整洁的“菜篮子”,无疑让老百姓们眼前一亮,购物也更放心了。但连日来,部分标准化农贸市场的投资者、菜贩们,却向本报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人气不旺。有的菜贩甚至抱怨道,由于客源大幅减少,他们的生意大不如从前,连生计都成了问题。就此,记者近日专访了昆明市商务局局长王光中、副局长洪莺。
坚持清理占道摊点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人气还不旺的标准化农贸市场周边,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占道经营摊点,这些摊点分流了客源。
“我们的态度是,在主渠道(即标准化农贸市场)建成以前,为方便消费者,可暂时允许占道市场存在;但主渠道建成后,商务、工商将逐一清理周边的占道市场,以保证标准化农贸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会严格管理新市场。”王光中说。新市场处于“磨合期”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标准化农贸市场的确需要老百姓逐渐认可、认同。”洪莺说,进入一个好的消费环境,意味着价值的提升。人们不仅是在买菜,也是在买服务,这都需要付出一定代价。这意味着与脏、乱、差的旧市场相比,有的标准化农贸市场的菜价可能会贵一些;另一方面,已建成的新市场也需要度过“磨合期”,需要老百姓来重新认识和习惯。在这段时期,企业需要认真分析问题,政府职能部门也会全力帮助企业,并动员媒体加大对标准化农贸市场的宣传力度。
我们在投资未来
有消费者质疑:要找好的购物环境,可直接到大超市,何必把农贸市场改造得“过度豪华”。洪莺解释道:“很多人即使逛过许多大超市,仍会留恋农贸市场,因为这些市场可买到带露珠的时鲜蔬菜,所以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功能和定位是有区别的。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贸市场的改造是大势所趋。”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而改造、建设的标准化农贸市场,不仅意味着硬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软件水平的提升。”洪莺强调,虽然有一些消费者还嫌新市场贵,或不习惯,但我们其实是在投资未来,投资健康。标准化农贸市场都要设置农残检测室,并为工商部门预留工作场所,这都是为了方便有关部门随时监控食品质量,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新闻链接
昆明17个标准化农贸市场
西山区:金亚、佳湖、福海、田园生态;
盘龙区:桃源、江东、金沙;
官渡区:关上、大树后营、和平村、云溪、盘龙、广福、阮家村;
五华区:螺峰、鑫隆、富春。
买菜卖菜都吐苦水
市民张大爷:爬楼麻烦
刚刚买完菜的张大爷告诉记者,现在到农贸市场买菜太麻烦,地滑、菜贵,特别是买小菜还要爬楼。张大爷表示,买棵1元钱的大白菜要吃力地爬上3楼,这对他们老人来说太麻烦。
市民黄女士:菜品不全
“新市场那边卖东西的摊主少,东西品种也不齐全,消费者不可能在这儿买一些东西,再去另一个市场买另外一些东西,从时间上来说就不划算。既然东西在新市场买不齐,干脆就不会来这个地方。”经常在老市场买菜的黄女士说。菜贩老李:生意减半
去年8月份进入和平村综合农贸市场做生意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在土桥经营日用百货时,日均营业额可以达到四五千元,来到这里后,每天只能靠卖点鸡蛋维持,营业额不到100元。菜贩老范:不多备货卖熟食的范先生表示,进入新市场后生意不太好做了。由于生意不好,现在每天只敢备20公斤左右的货。就这样,还常常卖不出去,最后食品过期,没办法只好把过期的熟食倒掉。
投资者说 我交了80万学费
“为开办蔬菜连锁超市,我曾经在50天内亏了80万元,但汲取经验教训后,我肯定还将进入这一领域。”曾哄动一时的昆明三乡情蔬菜联社投资者、昆明瑞频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剑铭说。
“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未曾考虑的问题:加盟商大多是新手,难以长期吸引大批消费者并保证客源稳定;由于瑞频贸易公司承诺回收卖剩的商品,许多加盟商把好卖的商品卖掉了,却把不好卖的全部退回,这导致瑞频公司的经营成本直线上升,一直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彭剑铭坦言:从2006年12月2日首批共31家山乡情蔬菜联社开业,到2007年1月23日全部关门,他共计亏损了80多万元。
谈到下一步打算时,他说:肯定还将开办蔬菜联社,因为相信这种新业态蕴藏巨大商机。对豪华的标准化农贸市场,他的建议是投资者和管理者们应首先让利经营户和消费者,以提高人气,还可与有经验的企业进行合作。
我有信心办好
阮家村坤金标准化农贸市场投资者、管理者林大金说:“近期,各部门已在关注该市场的人气问题和周边市场的定位,我有信心把阮家村市场办好。”
林大金表示,直到现在,他也不后悔花巨资在阮家村建豪华农贸市场。他看到农贸市场周边的发展前景,位于石安公路入城口的阮家村,就处在浩宏物流、盛达物流及三斗钢材市场中间,今后昆明的几个大的客运站也要搬过来。现在阮家村、和甸营村的常住人口虽然不到3000人,但周边市场吸引的流动人口却可能达五六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