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合作进行中
央视《对话》2008年1月13日播出“中国印度合作进行中”,以下为节目内容。
央视《对话》2008年1月13日播出“中国印度合作进行中”,以下为节目内容。
对话嘉宾:
中方:
王锦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周云杰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
何士友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
姜向阳中兴通讯印度公司副总经理
温枢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陈立峰中国文思信息技术公司
李仁贵通用国际广告展览公司董事长
印方:
丹尼斯-沙玛印度政府商工部联秘
文少杰印度使馆商务参赞
拉吉夫-雅达夫印度贸易促进组织执行总裁
朗格拉让-?维拉莫印度印孚瑟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萨库玛印度国家银行中国上海分行首席执行官
塔隆印度驻浙江绍兴县纺织制造企业代表
第三方国际视角:
梁红美国高盛投资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张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
(短片):
2007年12月底中国北京的一场南亚国家商品展上,南亚国家的商品吸引了中国企业和老百姓浓厚的兴趣。[参观者采访2][采访商务部副部长于广周:这次展览为了扩大自南亚国家的进口,改善南亚国家对华贸易存在的逆差问题,积极的一步]
300个参展商中120个来自印度。[采访印度参展商2]
近两年来,中资企业在印度的办事机构越来越多,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屈指可数的七八家企业,如今已经发展到十几家。这些在印度的中国企业既有钢铁、煤炭、工程承包行业的企业,也有从事电器生产、软件开发、通讯、汽车制造、土畜产品等行业的公司。
在中国绍兴,从事纺织品国际贸易的印度商户数量远远超过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期:外贸局长介绍当地印度贸易代表数量,常住和流动人口数量,增加的比例)(同期:中国人很亲切,希望中印友好关系长期发展下去,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商机,能有更多的印度朋友前来中国投资。)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双边关系发展顺利,贸易总额持续高速增长,从2000年的29.1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10月304.6亿美元,每年平均增长45%。2007年1至9月,中国在印度签定承包劳务合同额50.36亿美圆,完成营业额14.02亿美圆。截止到今年9月底,印度来中国投资合同额6.28亿美圆,实际投资1.91亿美圆。目前,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当一部分人还在停留在分析中国与印度已有的不同经济增长模式哪个更具有潜力的时候,两国的经贸合作已经做出了回答:在竞争中合作,提升两国在全球的竞争实力。未来的合作将是一个更大的舞台。
主持人:刚才节目一开始,我们在短片当中看到了一个吸引了众多人目光的展览,其实这个展览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关注中印之间经贸往来的窗口,在今天我们对话节目的现场,我们就很渴望搭建一个平台,让所有的朋友可以近距离地看到中印之间频繁的经贸往来。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各自派出了他们的经贸代表团,来,现在我们掌声请出我们双方的团长,欢迎他们上场。有请。
王锦珍: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
主持人:第二次见面。
王锦珍:第一次见面是在南亚国家商品展览会开幕式上,当时我跟沙玛先生会面,我觉得沙玛先生也是比较精神。
主持人:非常精神的一个人。
王锦珍:也非常健谈。当时我记得在开幕式之后,我跟沙玛先生做了一番交流,不仅谈了展览会的感想,而且交换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些信息,包括探讨了有关双方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的这么一种可能性。
沙玛:我们印度和中国加在一起,总的消费者人数是二十多亿。而我们的GDP加起来超过了四万美元之多,同时两个经济体,现在都在以接近百分之十的增长速度发展着,在目前的阶段,我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不管是贸易、投资,还是双边的这种技术合作,都是蒸蒸日上。我认为这种发展对我们两国的经济都带来巨大的好处。而且不光是对我们两个国家有益,实际上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益的。我认为这种态势还会继续下去。我们这个环节才刚刚启动,这种态势也会继续下去。
王锦珍:我第一次访问印度,是一九九二年,那一年正是印度开始对外开放,当时我是参加了一个国际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就有关是否对外开放印度的矿产业,印度的代表一方认为我们应该改革开放,另一方认为我们不应该开放,假如开放我们的矿产的话,就预示着出卖我们国家的资源,所以这个争论,当时我就回想到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实际上对这个改革开放,还是有不同的争论。2002年之后,很多的印度商人,调到中国来进行访问,亲眼看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之后,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印度的商人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进一步加强同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
沙玛:从那次争论开始,我们已经开始向外去发展,去向外开放了。在过去四年当中,印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也期待能够走出去,向国外进行投资。因此现在印度已经不是过去落后的面貌了,就像十年二十年之前的那样。
主持人:大家相聚在对话现场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经贸往来已经就日渐频繁了,我们接下来可以从我们特别准备的一个短片当中,来看一看双方的经贸往来。
我相信除了片中给我们带来的这些信息之外,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给我们贡献出,中国和印度之间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的种种的现实。你们对这样的紧密合作有着怎样的憧憬和期待?都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从印度朋友先开始。
观众:即使在制造业这个领域之间,中印之间都有很多的互补性,都可以吸引很多的贸易。以前印度主要的经贸往来是跟欧洲的国家,我们印度在中国进口很多,但是印度也有很多产品出口中国。
周云杰:两个国家都是十亿以上的人口,在家电电子领域是非常广阔的。刚才我进演播室之前碰到两位印度的朋友,一个是我们的参赞,一个是我们贸易促进会的执行总裁。他们两位都是海尔的用户。
文少杰:我确实是在用中国的彩电。两年前我买了中国的彩电,印度人所购买的中国制造的产品是越来越多了。我们两个国家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最大的受惠者,就是我们两个国家的人民。
嘉宾:中印两国的话,合作领域很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基础设施。
主持人:基础设施。
嘉宾:包括像电力。
沙玛:除了基础设施以及其它的领域,甚至于纺织业、化工业、汽车制造都可以。我听说一件事,有的中国人去印度南方的一些地方,寻找一种椰子的纤维,是纺织业用得上,可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用得上。这不是政府要求他们做的。只要两个国家开始对话,我们两国的人民一定有锐利的眼光,就会发现有无穷无尽的商机。
文少杰:刚才沙玛先生其实主要说的是制造业,大家都知道,就每年来说,我们印度制造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觉得其实服务业,两国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有前景的。比如在IT领域,我们印度有很多IT的领域来中国做生意。
主持人:在我们今天的现场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中印之间优势互补的这些领域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每一个领域的发展前景都是如此诱人。我特别希望能够在今天的现场,让我们把这些领域都充分打开,看看中印之间的经贸往来究竟在这些领域当中是如何来推进的。所以我们在今天节目现场,特别设计了一次模拟商务谈判。接下来我们就要请我们的两位团长,帮我们选择谈判代表。海尔的周总自告奋勇。我们印度方呢?来,塔隆。
谢谢两位团长,我们现在就请第一轮参加我们轻工制造领域商贸往来谈判的双方代表闪亮登场。欢迎他们。来。好,也谢谢两位团长。谢谢,谢谢。好,来,二位请坐。那我们先要来分清楚双方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塔隆:基本上讲我就是做纺织业。
主持人:塔隆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
塔隆:我是2000年来到中国的,已经是七年了,不短的时间了。
主持人:到中国飞机降落在什么地方?
塔隆:首先是在上海降落的,我当时一降落到了机场,我就没有办法想像。因为根据印度人的了解,我们对于中国的认识是有所不同的。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的国家,但是我一降落,我觉得这简直太超乎我的想像了。这么漂亮的、这么发达的一个国家。
主持人:为什么会选择来到中国,而没有去其它国家?
塔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的增长速度之快,包括它的基础设施,中国的计划和规划,可以说比很多的国家都是领先了十五年,所以我觉得这么干净整洁的基础设施是很有吸引力的。
主持人:塔隆在中国之行,其实上海只是一个经过,你的目的地是绍兴。当时心里有个什么愿望?
塔隆:绍兴是纺织业的中枢,不管是小的还是成长当中的,以及终端的高端的产品制造基地都是在绍兴。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最后我决定还是在绍兴开办这个代表处。在七年的时间里,绍兴柯桥的经济增长非常快,我没有办法想像这个增长速度,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达到这种增长速度。正是这个让我认为我当时的选择是明智的。
主持人:周总您是希望投资,还是希望招商?
周云杰:我们实际上已经在印度有投资了,投资是从去年开始谈判,然后今年开始签约的。
主持人:现在的投资规模是什么样的?
周云杰:目前我们投资的工厂年产冰箱能力大概是三十五万台,随着市场的拓展,我们会陆续扩大它生产规模。
主持人:第一次进去印度是什么时候?
周云杰:其实在我没去印度以前,我可能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印度的了解。好多印度电影,很多年了,但是还非常喜欢,当时。
主持人:要不要我们唤起一下您的记忆,我们这有一些印度电影的旋律,唤起你一些美好的记忆。
这就是古老而年轻的印度,同样也是给了我们很多的惊喜,很多人对印度的印象还停留在最初我们看《流浪者》、看《大篷车》这样电影的时代。但实际上真正你踏上印度土地的时候,也会看到它的日新月异。
周云杰:对。
主持人:最初到印度的时候,您看到的印度市场的情形是什么样的,给我们描述一下。
周云杰:我们刚开始去的时候,印度市场首先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不认同,印度有一个习惯,结婚的时候嫁妆是新娘要买家电的,当新娘买了中国冰箱的时候,他们感到要退货,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对中国不认识。而现在刚才看到,我们有很多很多用户使用海尔的产品,这关键就在于我们要了解印度好多特殊的需求。比如我们卖冰箱的时候,它的电压波动非常大,可能最低的时候到一百三十多伏,最高到二百八十伏。如果你的产品设计不是一个宽低压带设计的话,可能就不会适应印度市场。
主持人:无论是塔隆,或者是我们的海尔,在对方的国度现在都有了很好的发展。现在请你们两人来回忆一下,你们最初打算在当地做投资、做发展的时候,你们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
周云杰:我们主要是了解市场到底需求什么东西?用什么样的技术可以满足消费者?这是第一步。这个工作很痛苦,因为印度的气候它消费习惯都不太一样,那么我们做了这个调研以后,才回来以后做了技术方案的论证。技术方案论证成熟以后才找的商贸部门。在印度投资需要哪些程序,包括研究它的一些税收政策、关系政策等等。当然实际上印度对对外投资是没有什么优惠政策的。但是我们觉得印度是很大的市场,而且由于贸易上一些因素,只有在本土化才能使海尔在印度做大市场,所以我们选择了这种投资方式。
主持人:那塔隆呢?你当时在绍兴想要开展自己的这项事业的时候,你先做了什么?
塔隆:我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沟通,克服沟通方面的障碍。现在在中国有不少人能够说英语,当时在绍兴能够说英语的人并不多,所以语言障碍对我来说是第一个要处理的。
主持人: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能不能记得起当时在哪个问题的沟通上,可能双方存在着一些分歧?
塔隆:当时就是税收吧。因为你知道在印度,每一个做生意的人都得交税的。我当时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我就不太清楚中国的税收制度是怎么样的。
中兴:我来自中兴通讯,我在印度工作过,像塔隆刚才提过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中国税收的问题。事实上我在印度的时候也碰到一个税收的问题。我困惑的是对于软件税这个问题,谁能帮我澄清一下,这个税的基准是什么?它适用于什么产品?或者什么样的软件?
亚大夫:如果你要去印度做生意,你不需要了解税收的问题,这没问题的。其实的话呢,我们有不少的大中小型的咨询企业,这些咨询企业可以给你提供税收和其它方面的咨询问题。他们都是专家,对于印度政府来说,我们也在尽量简化自己的税收制度和法律。这样的话,可能其实一些很小的中国企业去印度做生意,也都能够独立解决税收的问题。
现场模拟商务谈判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了几位专家来现场参与我们的这个模拟商务谈判,刚才我们最初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困惑已经出现了。张先生怎么来看我们印度的商人到中国来,他们可能会碰到这样一个困惑。
张小济:对对方市场的了解海尔做得比较好,海尔进去以前已经派研究人员做了市场调查,而我们这位印度朋友可能他来的时候,可能对绍兴、对中国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他甚至连税收该怎么交都不太了解。这也说明中方的问题,中国我们在如何来介绍我们的投资环境,我们的政策,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对吸引外国商人来投资
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看来,两国要相互扩大投资的话,政府都应该为企业做更多的服务。
观众:我自己也是在商工部工作的,我想说的呢,是缺乏一国的对文化的了解所带来的一种困惑。应该说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的生产国,中国和印度应该联起手来,重视茶叶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因为这是西方国家生产不了的,如果我们联手的话,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国际市场。
梁红:看起来好像中印两国的企业接触、市场的发现好像时间太短,这就像一个小孩子长大一样,可能就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是跳不过去的。那么你看欧洲和美国和我们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都是十几年二十年慢慢培养起来的,所以我觉得不必担心,慢慢地随着走出去的时间越来越长的话,很多矛盾可能大家就说是成长的烦恼,慢慢就会过去的。
主持人:我想对于我们中印双方的代表来说,可能曾经算过一笔账,就是你到对方去投资至今的收益如何?利润如何?效果如何?
周云杰:其实最大的收获我觉得是在品牌上的一个收获,这个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那么印度Brand(品牌)公司给我们做了一个调研。我们从1997年开始,刚开始进去的知名度不到百分之五,到现在差不多达到百分之六十多。
塔隆:最大的收获是吧。我觉得我来到了中国,我来了中国这个事实,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收获。因为我现在不在自己的祖国,但是我却觉得在异国他乡却好像就在自己家里一样。我可以举个例子,七年前,我刚到中国的时候不会讲中文,当我需要去一个地方的时候,我需要带上那个写着地址的卡片,然后在街上碰到人,就把中文的字显示给他。当时有一个行人丢下自己的工作,亲自把我带到那个地方去了。这是史无前例的,我去过很多其它的国家,其它的国家的人不会这么友好。
主持人:看来我们很多印度朋友都有同感,在这个国度不仅收获了很多的友谊,而且自己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听说塔隆现在已经打算在中国再加大投资了,是不是?
塔隆:对的,我是打算继续增加在中国的投资,我们有一个计划,我在中国打算投资造纱工厂,有造纱工厂之后又会有其它的投资业务。这样的话,在以后可以把这些产品销售到印度和其它国家。
主持人:梁红女士怎么来看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的制造业领域,中印之间的这种经贸往来。
梁红:那么我们刚才听到印度朋友来的时候,对我们的语言一点都不熟悉,像海尔,对印度的电压是不是稳定也不熟悉。但是都走出去了,现在都看到了这种投资,这种走出去的回报,我想这样的故事肯定有千千万万。中国人和印度人都是非常聪明、非常勤劳的。那我觉得这几年的变化,是两个国家都开始更加地开放,自己的企业走出去,也同时欢迎外面的厂商走进来。这样的机会,就像舒摩尔先生说的,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或者想像是不知道的,但是这种机会在那里,每一个商人、每一个企业家会用自己的脑筋和用自己的腿去发现吧。
主持人:我们这一轮的谈判接近尾声的时候,各自可以提出一个心愿,希望对方的投资环境有一个什么样的改善。
塔隆:我觉得在中国的话就是应该态度非常地清晰,不仅是税收,其它方面的事情也应该非常地透明。像刚才一位印度朋友所说,在印度我们是政府,印度政府有咨询部门,为外商提供咨询服务在中国却好像没有。所以我希望在中国可以给外资提供更多的指南指引。把他们留在这里,当然印度也是这样,印度也应该给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投资者有更多的投资方面的指南和指导。
周云杰:我希望印度更加的开放,包括降低关税,以及简化工作签证的手续,提高签证的效率。
主持人:工作签现在的时间是?
周云杰:一般有效期是一百八十天,中间一定要回来一次,就是不超过九十天。
主持人:所以未来希望能够?
周云杰:更便利一些。
主持人:更便利一些,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参赞先生,把这样的一个意见回去做一个转达。好了,那我们第一轮的模拟商务谈判先暂告一个段落,第二轮我们要请上的也是刚才很多朋友都提到的通讯和软件业的合作,因为在这个领域当中,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合作者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主持人:好了当我们第二轮模拟商务谈判的代表入座的时候,我们看看他们双方在对方国度当中,进行了什么样的投资。
何士友:中兴通讯是在1999年开始拓展印度市场,1999年我们是四个人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印度市场上的员工超过了一千四百人,其中本地化员工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三。我们主要是在印度从事通讯的系统以及通讯的手机还有产品和服务。
维拉莫:我们印孚瑟斯公司,是四年前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的。我们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中国的人才,因为中国每年都培养出很多的IT和工程方面的人才,我们向中国乃至大中国地区的企业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走向世界。就我们印孚瑟斯公司来说,我们也已经有二十五年走出去的经验,所以也能够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助一臂之力。
主持人:看来这一轮双方代表都是到对方国度去进行投资的,大家在投资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可能会寻求到什么样的商机?那么对于通讯和软件业来说,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何士友:通讯制造业的确不像传统的家电行业,因为它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硬件制造和软件技术,技术含量也非常高。那么这里面都牵扯到整个一个国家的通讯网络涉及到的通讯技术。更新也是非常快。我们在软件服务行业里面,我们跟印孚瑟斯也是有很好的合作。比如说中兴公司的CMMI认证,我们是跟印度的印孚瑟斯公司进行一些合作,特别是帮助提升我们在软件规范化开发这方面提升了我们的技术。截止到目前,中兴通讯在印度的ZTE的手机已经超过了一千万支以上,占有了印度也是一块非常大的市场。
主持人:在拓展这个市场的过程当中,有什么让你难忘的细节吗?
何士友:我认为的话,印度市场它对全球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价格要求是最苛刻的。我们经常内部也讲,如果我们在印度市场能够生存下来,那么我们在全球其它地方就能活下来。
主持人:听起来印度市场生存下来不太容易,不容易到什么程度?给我们举一个例子。
姜向阳:我们在没有卖任何一支手机之前,我做过一个市场调查。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印度市场卖的手机里面最大的故障是什么?他们告诉我是充电器。某一个国际品牌的充电器在一年之内大约有百分之十一的充电器
都要退回去。我们对手机开发的要求上,这个手机必须是宽电压的,所以现在往印度发的手机适应的电压是八十伏到三百八十四伏,事实上印度国家民用电压是二百二十伏,它不是从八十到三百八十四伏,即使在我们做这样的一个宽电压的充电器情况下,印度充电器的回退率仍然是要比中国高很多。
主持人:何先生,您觉得现在中兴在印度市场生活得好吗?快乐吗?
何士友:我们每年几乎以百分之百的速度在进行递增,在2005年,中兴通讯在印度市场上的销售额是2.2亿美金,在2006年我们超过了6亿美金,那么在2007年,我们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非常明显地看到。因为印度市场在电信行业里面,就像中国在九十年代末和2000年初的时候,这样的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因为现在中国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五亿用户,可是在印度市场上的移动用户数也就是在一个多亿两亿左右,所以我们对印度市场是有一个长远的投资和看待。而且我们通过印度市场,从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质量得到验证过后,能够进一步地提升我们在全球,跟其它的一些合作伙伴之间的竞争能力,所以在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对印度市场未来的发展是充满希望的。所以我们也是活得比较快乐的。
梁红:我想问一下姜总,你们刚才讲了很多你们的Top line销售收入,企业增长的速度,你们赚钱吗?
何士友:我们从1999年开始进入印度到今天,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在印度市场上肯定是挣钱的。如果加起来不能挣钱,中兴公司是无法支撑从四个人到一千四百人的一个发展,当然的话印度市场它的毛利率、利润率是比较低的,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一个特点,它的规模很大,市场规模潜在很大,所以我们也是看到规模大,薄利多销。我认为在印度市场,一年、两年我认为在印度市场都很难挣钱,从长远来看,我们要有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印度的发展中的市场。
主持人:印孚瑟斯到中国来生活得快乐不快乐?
维拉莫:很快乐,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很开心,我们看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你知道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中方在印度遇到了难题,我们也有一些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吸取到一些经验。
主持人:您能具体地告诉我们您碰到的难题是什么样的难题?跟他们有不同的地方吗?
维拉莫:价格。中国的价格是比较低的,我想说的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服务业,对于服务的认可,以及服务的价格、服务的成本,相较之于西方市场来讲是比较低的,所以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当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帮助我们中国的客户了解到服务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
主持人:张先生,你觉得吸引中兴这样的一些通讯软件业进入到印度市场的原因还有哪些?
张小济:强项实际上并不主要是在软件上,更多是在它的基站,它的硬件方面的,所以和印度的基础设施市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它更看好的是这方面。但实际上国际上很多人在讲,说中国是IT硬件的制造大国,印度是IT软件的出口大国,能不能互补?形成一种新的优势,我想这条路是要中国人和印度人这两个伟大民族,发挥我们聪明才智,去创造这样一个奇迹。因为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哪个国家有这样的一个成功的范例。但是我看到了最初的几个步骤,就刚才两位……
主持人:您给我们总结一下在这个领域当中最初的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样的步骤。
张小济:他需要他的服务,他需要他的硬件。
主持人:这个依存度非常高,造就了他们之间会有一个密切的合作。
张小济:对。而这是从企业开始,那么从两个国家、两个产业开始就会越来越多。我想这是中印两国最大的一个潜在的一个合作领域。
王锦珍:我想这两个公司的经历充分地说明,两个国家都有彼此做生意的愿望。同时经济还有互补性。我们中兴通讯公司,事实上它更多的是一个制造业,这个市场潜力非常大,但是从我们印孚瑟斯来说的话,它是一个服务业。它看重的是中国快速经济的发展,外国在中国的投资。而且的话,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有很多的内容,包括软件设计、包括财务管理、报表管理等等这些,这个实际给印度的印孚瑟斯公司,包括其它的公司都提供了一个基础。我想借此机会,就像梁女士刚才问的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市场的价格比较低,但是印孚瑟斯的话,在中国是不是赚钱。
维拉莫:我们是2003年开始的,目前正在投资,在投资这个领域的方面,我们现在很快就要达到持平的状况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和中兴通讯一样是采取长期的战略,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规模经济建立起来,我们一定会开始盈利起来。
文少杰:现在印度的手机用户是两亿三千万,每个月会增加七百到八百万,所以在未来一年,新增的手机用户会超过一亿、甚至两亿。我觉得中兴通讯未来几年会越来越快活的。但是也得承认,在印度做生意不容易,于是我们既重视质量,也重视价格,但是与此同时要知道你要在印度生产手机成本上很低的,所以你不能仅仅看到把中国的手机出口到印度,觉得比较的困难。我觉得中兴在印度可以引进技术,然后利用中国的市场,从事手机的制造生产。希望会对你有帮助。
主持人:文少杰先生特别像参加我们的招商引资会,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都能够在印度,在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个领域当中大有建树。您希望中兴通讯未来在印度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规模的企业?
何士友:我们把印度看待的话,就是除了中国本土以外,未来一定是中兴通讯最大的一个市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市场,我们不过分强调某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在每一个国家,都必须要有当地化的员工,要融入当地的社会,为当地的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印度人眼中的中国同事
主持人:何先生今天是不是还带了一个特殊的员工来我们现场。
何士友:我们有一个印度籍的员工。
主持人:有一位印度籍的员工。来,我们要特别欢迎一下。
员工:是的,我是来自印度的,我在中国深圳工作,我在中国已经工作了两年了。
主持人:进入到这样一家中国公司,又在中国本土工作,你觉得跟在印度工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员工:我发现我的中国同事,好像比起印度人来说更勤奋、更勤劳一些。比如说我在印度工作的时候,我的印度同事他们有的人不是特别地勤奋,但是中国的员工工作都非常勤劳。
主持人:其实印度的通讯业,或者软件,或者是服务业也是非常地发达,为什么你不愿意选择一家印度公司,留在印度工作,而愿意进入到中兴、到中国来工作?
员工:我在中兴通讯工作之前,我是在印度一个最大的叫做Telecom电信运营商那里工作。当时我经常有出国出差的机会,所以我对很多别的国家都很了解的,当时也是中兴通讯邀请我加盟,因为中国是个发展很快的国家,我觉得能够走出去看一看非常好。就是多种原因把我们撮合到一起,我就来到中兴通讯工作。
主持人:像这位印度员工这样的人在中兴大概有多少位?
何士友:在印度我们有一千四百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三是印度籍的、本地化的。但在中兴通讯总部,在我们内部,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每一个部门里面,必须有一名外籍员工。
主持人: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何士友:加快我们的国际化进程,因为我们要让我们的部门内部的员工之间能够无畅通地进行沟通。
主持人:看的出来印度在中兴的国际战略当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印孚瑟斯如何来看待中国,在你们的国际化战略当中的位置。
维拉莫:我们的全球战略我们是这样认识的,对我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国的人才,来支撑未来几年当中这个产业的增长和发展,中国在这个过程里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扮演和发挥。这是为什么我们的投资非常多,而且进行这么多教育方面的合作。我们刚刚从不同的大学吸取了一百个毕业生,到我们公司进行工作。这是今年启动的,明年会继续开展这项活动,目的就是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进行学习,让他们最终回到中国来。
主持人:在软件或者是通讯,或者是服务业的领域当中,中国还有哪些企业曾经有过尝试?
陈立峰:我是来自文思创新,我们从事也是这个IT服务外包,这是在中国政府也是非常重视的一个发展产业,我们最近也是刚刚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算是中国第一个软化外包公司在美国上市。在这方面的话,印度公司非常钦佩,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简直创造了一个奇迹。而且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对整个IT服务来讲,所以我们更多是扮演学习者,和追赶者的角色。在这方面我想请教一下印孚瑟斯在中国的维拉莫。我们觉得长远以后,能够在IT服务产业能够站住脚,成为世界真正的领先者,应该充分利用中国和印度的计算机人才。印孚瑟斯曾经说要做到六千万,我觉得这个目标也是非常庞大,碰到的挑战以及经验教训是哪些方面的?
维拉莫:如果说有什么挑战的话有一个,就是不断上升的成本。以前大家都认为中国的成本好像低于印度,但是谈到技术我们认为是真实的一个提法,就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对印孚瑟斯中国公司来说,我们是要注重开发中国本土的人才,传授技能给他们。我们确实发现,我们中国本土的员工很有能力,能力很强,跟我们印度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以完全可以结合起来,而且也都非常地合作,非常地热情,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热情。在中国投资的目的是希望充分利用中国的人才资源,同时从中国出发更加多的迈向亚洲市场,所以就我们未来几年来说,中国很重要。
主持人:刚才应该说双方都描绘了他们未来心目当中的蓝图,我们在这里用掌声,来祝愿他们的未来理想能够尽早实现。好,谢谢两位,谢谢。
其实在前面两轮模拟的商务谈判结束之后呢,我觉得还有几个领域是我们大家都特别关注的,而对于以往的经贸合作来说,它又是非常新鲜的,比如说金融,比如说基础设施的建设。
好,我们这一轮的参与商务模拟谈判的两位代表分别来自金融领域,和来自基础建设领域,他们各自在对方的国家进行了什么样的一些投资,我们请他们来做一个非常简单的介绍。
萨库玛:我们是印度最大的银行,控制了整个印度银行四分之一的资产,我们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开始运营的印度银行。我们早在1997年就进入了中国的市场。
主持人:我们旁边的这位来自中国的东方电器集团的代表,最初进入印度是在什么时候?
温枢刚:我们是首家率先中国公司进入印度主力电力市场的一个发电设备厂商,我们进入印度市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探索,但是真正大规模进入还是最近几年。印度和中国一样,作为亚洲乃至世界飞速发展的经济体之一,这几年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增长非常快,比如说电力。而印度本国在这方面的供应能力有限,同时中国装备业具有强大的实力,形成了我们一种优势互补。
主持人:所以他们两位大家会看到都有一个第一的标志,这是第一家进入到中国市场的来自印度的银行,这是第一家进入到印度市场的,来自中国的电力设备公司。
温枢刚:对。
主持人:当时他们能够接受和认可你们吗?
温枢刚:开始去是一种回答问题,主要是对中国的产品,中国能造这样的高精密的发电设备吗?东方电器能造这样的设备吗?整个对于中国的产品,对于中国的公司,对于中国的情况还是不了解。但是今天我们去做的,虽然说同样也是推荐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但是我认为已经发生了很本质的变化,就是从回答问题到解答问题,或者说过去是从疑难释惑,到今天的分享我们的经验。
萨库玛:印度国家银行让中国觉得很好奇,因为在中国,印度银行的知名度不是非常大,对于银行业。因为它是搞服务业的,所以品牌很重要。因为人们去银行存钱,把自己的保命钱都放到银行中去,所以他对你的形象品牌要求很高。当然我们在中国的零售银行的市场的业务做得不是很大,我们在上海有分行,我们打算在天津也开一个分行。也许在未来的几年,我想我们还会在中国建立起更多的办公室。一旦这些都做到了,我想我们在中国的知名度会扩大的。
温枢刚:不管是在印度做贸易,还是做投资,我们离不开金融和银行的合作与支持。SBI就是我们其中之一。
主持人:在印度其实你们两位已经有过合作了,在印度经历过怎样的一些谈判。
温枢刚:我们现在在印度,有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当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一个工程项目,就是我们电厂二百二十米的烟囱。根据工程工期的需要,这个烟囱的工期不能超过十二个月,那么当初因为烟囱是土建为主,我们计划是在印度来施工。但是我们寻遍了所有顶级的印度公司在内,最短的工期要二十个月,后来我们就带中国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去,计划八个月。当时在印度市场都认为做不到,但是我们用了七个半月的时间,就把这个二百二十米的烟囱树起来了。从这个过程就让我们的印度朋友、我们的伙伴对中国的设备、中国的能力建立了非常强的信心。
主持人:萨库玛先生到中国这么长时间,应该和很多的企业也有过接触。在和中国企业合作的过程当中,给你留下的愉快的印象是什么?
萨库玛:确实有不少愉快的经验,我可以说最近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也是发电领域的。有一家印度国有的输电企业,在世界各地找供应商,看哪一个供应商提供的发电设备更加有竞争力,最后他们找到了中国的发电供应商,双方进行了很多谈判。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发电设备供应商,跟他谈判的不是非常顺利,双方都有不理解的地方,我想可能还是跟语言不通有关系。但是幸运的是,你知道我们办公室就有二十五个中国人,能够起搭建桥梁的作用。我们印度国家银行在中国都是双语人才,所以我们把印度采购商和中国供应商叫到我的办公室,在他们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最后促成了他们的合作,我很高兴。如果没有我们中国员工的协作,可能这笔生意做不成。
主持人:现在在印度究竟这个市场有多大?我们想问一问我们印度的团长沙玛先生。
沙玛:这个确切的数字我手头没有,但是就像其他人所说的那样,印度发展很快,所以我们对于电力的设备
机械的需求也是每年都在增长,这个市场是很大的。
主持人:在这个领域,我们的专家或者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当中,还有谁会有切身的感受?
印度观众:的确,在印度的电力方面,目前有很好的扩张机会。中国公司目前只是给我们提供了设备,那我觉得他可以在全球考虑,和我们印度达成一个合资企业,使得中印双方能够合作到国际市场上去拓展业务。
主持人:我们看看中国企业有没有类似的考虑。
李仁贵:我们通用国际广告展览公司,从1997年在印度办展,我到印度协会去了二十五次。通过展览这个平台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不管刚才我们讲的上面的哪个领域,有一个需要加强的,就是两国企业间需要加强交往、互信、理解,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现在比如说印度,随着我们中国企业到印度的增多,我举一个现象,他们宾馆的房价涨得特别高。
主持人:涨价的幅度大概会有多高?
李仁贵:它的无星级的,过去的无星级的超过了现在五星级的价格。
主持人:您的这个建议又引发了我们新一轮,未来有可能再进入到我们谈判席上的一个话题,谁会是下一轮坐在我们这个谈判席上的人呢?又会有哪些领域进入到合作的空间当中来呢?我们让现场的各位,来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
观众:我是非常建议我们两国开放我们的旅游业,两个国家都是文明古国,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都非常具有特色,非常具有吸引力。
主持人:所以下一轮的谈判,可能会围绕着旅游来进行。
观众:我觉得我们应该在餐饮业方面互相有一些投资。
主持人:餐饮业我们也坐到这上面来谈判谈判。
王锦珍:我觉得应该是零售业。
张小济:因为制造业服务业都谈了,投资也谈了,投资环境也谈了,所以说老实话,从一般的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几乎都覆盖到了,所以我也很关心下一个议题是什么?
梁红:那么我刚才觉得大家都没有提到一个,比如说证券业,在座的观众,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大家很多人愿意投股票,我们是不是有一天可以投印度的股票,因为我们也希望分享他们的高增长。我想印度的朋友也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的高增长。
主持人:看来虚位以待的这个坐席还不是那么容易坐上来的。下一轮的谈判究竟会聚焦在什么样的行业?究竟会谈什么样的话题?预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已经到这了,谢谢各位陪伴我们到这么晚的时间。好,希望我们今天的合作能够给大家留下非常愉快的印象。好,谢谢各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