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引入行为金融学理论 通过管理通胀防资产市场泡沫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终于在11月结束了9个月的负增长,转回“正”途,暗示着“通胀”也许将在不久的将来由“预期”变为现实,货币政策向“防通胀”目标倾斜的时点正在临近。而央行副行长朱民昨日在某论坛上表示,将尝试把行为金融学理论引入宏观政策调控,通过“管理通胀预期”来防治资产市场泡沫。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终于在11月结束了9个月的负增长,转回“正”途,暗示着“通胀”也许将在不久的将来由“预期”变为现实,货币政策向“防通胀”目标倾斜的时点正在临近。而央行副行长朱民昨日在某论坛上表示,将尝试把行为金融学理论引入宏观政策调控,通过“管理通胀预期”来防治资产市场泡沫。
行为金融学的核心理论是“经济繁荣基于信念”,即人们的从众心理使得人们相信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在这种信心的支撑下,人们倾向于多花钱,从而导致价格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朱民此言与之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管理通胀预期”的表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通胀预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对资产价格、物价等造成影响。宏观政策正是要通过对这种预期的管理,来达到前瞻性的控制“通胀”产生的目的。
央行公布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CPI同比增长0.6%,结束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同比增幅由负转正,且PPI的跌幅继续大幅收窄,近期物价将呈现持续快速回升态势。
与此同时,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新增信贷继续维持相对高位。
当月新增信贷2948亿元,较10月多增418亿元,其中,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新增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是带动信贷加速增长的主要力量。至此,今年前11个月新增贷款总量已经达到9.21亿元。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渐浓,外币贷款也加速增长,当月新增166亿美元,同比加速11.5个百分点至51.5%。
受资本市场活跃和实体经济生产预期好转所带动,主要货币信贷指标在充沛流动性的推动下,均显著超预期。
11月各层次货币增速也均较10月出现显著增长:M0(流通中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和M2(广义货币供应量) 同比增速分别为15.0%、34.6%和29.7%,分别较10月提高0.9个、2.6个和0.3个百分点。M2的高速增长说明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在不断增加,而M1的猛增则说明货币流动速度加快,乘数效应正在放大。且“反喇叭口”(M1-M2)也继续急剧扩大,显示存款活期化趋势加剧。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我国自去年底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带动下,我国经济先于全球走向复苏,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7.7%。然而,为满足经济刺激计划配套融资,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也创下了历史天量,市场流动性空前充裕,“通胀”也逐渐受到监管层的关注。
要“保增长”就要保证实体经济拥有充足的流动性,要“防通胀”就要求收紧市场流动性,货币政策正面临着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的艰难考验。专家分析认为,未来半年将是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