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中国应发展什么金融活动
在国海富兰克林基金5周年论坛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指出,2010年中国的金融政策应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在控制货币适度宽松的前提下放活各类非银行信贷的金融活动;二是在坚持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放活各类金融活动。
本报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董伟)在国海富兰克林基金5周年论坛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指出,2010年中国的金融政策应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在控制货币适度宽松的前提下放活各类非银行信贷的金融活动;二是在坚持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放活各类金融活动。
金融是促成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偏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宗旨的金融也会给经济带来致命的打击。吴晓灵认为,本轮金融危机最惨痛的教训是向无自我清偿力者进行债务融资必将埋下金融动荡的祸根。各国向经济体大量注入信贷的刺激政策要适可而止。
“用新的货币扩张摆平一个周期的动荡同时又为下一个动荡埋下更多的隐患,世界不得不以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的上涨来为不断增长的货币扩张埋单。”她说,目前黄金价格的逆势上涨是社会对信用货币不信任的一种标志。
因此,她的主张是,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是明年货币政策的取向。在这样的货币政策取向下,中国应大力发展两类金融活动:“不创造货币的金融活动”,包括股票、债券、各种信托计划和投资基金;“不吸收存款的信贷活动”,包括典当、融资租赁和社会贷款。
吴晓灵始终认为,控制货币和放活金融应该并行,“如果既控制货币,又不放活金融,就把经济憋死了;如果管死金融,放开货币,这对社会来说也是一场灾难。”此观点和流行一时的“创新过度导致危机论”相左。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投资总监张惟闵告诉记者,他不大认同中国消费上不去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结果。“有人说,中国人不敢消费,因为他有后顾之忧,养老、医疗、教育都需要自己来扛。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因素,但是金融创新不够,个人货币可获得性差是更为根本的原因。
张惟闵说,不管从历史还是现实,中国的政府和国有企业都是货币容易得者,而个人获得贷款却是非常困难且麻烦的,这跟金融创新不够有莫大关系。目前,消费类贷款,最成功的是房贷,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因此火爆异常。
“如果中国消费类贷款有更多的金融创新,中国的消费是不成问题的。就像白领们买LV的包儿,只要能搞到钱,他就会买的,才不管以后养老会怎么样。当然,这也是他们对未来有信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