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好服务时机已成熟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7日表示,当前,我国期货市场正处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着力解决期货市场服务产业及经济发展的机制性问题,延伸市场服务功能,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创新与发展。期货市场能够也应该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好服务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在出席于广州举办的“第四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时表示,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继续按照国家“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服务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目标,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把打击市场操纵、防范和化解风险以及促进市场功能发挥作为市场监管的重点,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秩序,保障期货市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继续支持上市符合国民经济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期货新品种,同时开展已上市期货品种功能发挥情况的评估工作,进一步深化市场培育和投资者教育工作,做深做精做细期货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现货企业、现货产业,不断增强期货市场服务经济实体的能力。
姜洋表示,过去一年来,世界各国和社会各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阵痛中反思和总结衍生品市场,其中,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这次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衍生品是场外的复杂的信用衍生品,场内衍生品则没有出问题,场内衍生品在这次危机后反而受到了肯定,继续发展期货等场内衍生品市场,引导场外衍生品进行集中清算,成为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新动向。二是尽管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衍生品受到了普遍质疑,但这并不意味着美、英等经济体就抛弃了衍生品,相反他们仍然把发展衍生品市场作为重要金融工具继续运用,正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发展和利用衍生品市场。
我国衍生品市场有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场内市场,也有以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和银行柜台衍生品市场为代表的场外市场。虽然我国场内外衍生品市场的起步比较晚,但成长比较快,从场内期货市场看,我国期货市场呈现出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已具备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服务的良好基础。
一是品种创新有序推进,产业服务的载体初成体系。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在过去只有7个品种的基础上,先后上市了15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特别是今年以来上市的钢材期货、稻谷期货和聚氯乙烯期货,标志着期货市场服务产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至此,国际上除原油期货外的大宗商品品种在我国基本都已上市,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商品期货品种体系初步形成,更多产业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和管理风险。
二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产业服务的市场基础已经具备。今年前10个月,我国期货市场的成交量为16.5亿手,成交总金额为99.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4%、65.8%,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截至10月底,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开户数约为86.5万户,客户保证金近1000亿元。应当讲,以这样一个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期货市场能够也应该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好服务的时机已经成熟。与此同时,期货交易所在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在市场培育和服务产业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期货公司依法合规水平逐步提高,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都不断提升,服务产业的意识和专业能力正日益增强。
三是基础制度不断健全,产业服务的法制保障得以强化。目前,以国务院《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期货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同时,期货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有序推进: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期货开户实名制、期货市场统一开户制度、期货公司净资本风险监管制度、期货公司分类监管制度、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制度、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制度,以及正在着力推进建设的“期货市场运行监测监控系统”,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制度及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等。这些基础性制度建设,使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为期货市场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