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回暖接单忙 广东逾万港企转型升级滞缓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迎战金融危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开拓内销市场,一直被业界认为是珠三角逾万间加工贸易类港资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寻求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因为拓展内销市场、转型税费减免、厂房产权归属等问题,导致众多需要转型的企业顾虑重重,再加上出口暖意渐升,加工贸易类企业转型步伐已然停滞。
中新网11月4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迎战金融危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开拓内销市场,一直被业界认为是珠三角逾万间加工贸易类港资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寻求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因为拓展内销市场、转型税费减免、厂房产权归属等问题,导致众多需要转型的企业顾虑重重,再加上出口暖意渐升,加工贸易类企业转型步伐已然停滞。
广东省外经贸厅披露的数字显示,目前广东全省3992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中,有14418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需要向外资企业转型,但迄今为止,仅33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外商投资企业,即使加上正在办理手续中的企业,估计到今年底,也仅有500多家企业能实现转型,仅占需转型总数的4%。
东莞新广东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桃璨干脆地告诉记者,转型升级对公司不具吸引力。他说,早在2004年,公司就开始做内销,当时创立了一个自主品牌,并在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开了两三间店铺,但由于高估了内地市场的消费力,产品定价不符合内地消费水平,再加上广告宣传不够,导致销量不理想,最后内销在2006年以亏本近千万元人民币收场。周桃璨说,内销市场阻力重重,并不容易开拓。“往后,我们准备集中精力做出口,不打算再做内销了,所以没什么动力去转型升级。”
在采访时记者也了解到,除了内销难做,缺工也是周桃璨面临的另一困境。东莞新广东制衣厂原有五六百名工人,但今年春节后,工人大量流失,“现在厂里只剩300多名工人。”然而,今年下半年以来,订单逐步回升,“比去年同期增加30%左右。订单增加,工人又紧缺,哪还有心思去搞转型升级呢?”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东莞作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拥有超过1万间加工贸易企业,占广东省近30%,其中,没有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就超过7000间,但是,迄今为止,也仅有22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实现转型,不足来料加工企业总数的1%,更多的企业仍然无动于衷。
据了解,为了促进更多的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广东省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加工贸易转型的扶持政策,但是众多港企仍然不为所动。
对此,广东省外经贸厅加工贸易处处长汪涛指出,从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来看,拓展内销市场难度大和出口开始回暖,打消了许多来料加工类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他指出,广东省进出口贸易降幅今年以来出现逐步收窄趋势,今年1月份,广东省进出口降幅达到31.1%,到了8月,降幅已收窄为14.7%。与此同时,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也有初步成效,目前广东对中东出口规模达100.2亿美元,保持2.9%的增长,对印度出口更增长8.9%。
汪涛也指出,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型后拓展内销市场时,经常要遭遇的内地融资结算体系、市场诚信体系等不完善带来的拖欠货款,以及缺少营销网络、产品知识产权频遭侵犯等问题,也让许多有意转型拓内销的企业望而生畏。
记者也了解到,繁琐的手续以及厂房产属问题也是企业转型的顾虑之一。据悉,来料加工企业申请转型后,需要经海关、工商、税务、检疫等多个部门办理多重手续,办理过程少则几个月,多则半载一年。如果是购买土地建厂房的来料加工企业,转型的话还面临没有房产证、土地价格飙升等问题。
即使障碍重重,但汪涛称,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中央及地方都逐步在出台一些扶持政策,虽然现在进程缓慢,但他有信心,3至5年内,广东90%的来料加工企业能实现原地不停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