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稳定外需的政策良方
这其中,国家稳定外需的政策起着显著的作用。自去年8 月以来,国家连续7 次调高了出口退税率,在稳定人民币汇率、改善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国内信贷条件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政策效果。而今年7 月份中国PMI 出口订单指数继续回升,以及最近几个月出口环比回升,都预示着中国出口形势也有所好转。
金融危机发生后,改革呼声日益高涨,各国政策层出不穷。从冲击到变革,G20 公报的六项承偌,预示着国际财经形势的新走向。令人欣慰的是,从今年三月份起,我国宏观经济逐步复苏,4 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基本抵消美国金融危机全面恶化对我国形成的外部冲击。面对着促进内需、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外贸增长、寻求国际金融话语权等问题,无疑,接下来,中国很忙。
稳定外需政策起显著作用
目前看来,美国经济恢复的步履依然艰难。有预计显示,今年美国的失业率将超过10%,财政赤字占GDP 的比重将达到13%,其商用物业的形势仍在继续恶化,不排除今年底美国经济的再次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中长期的外需形势并不乐观。对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分析道,中国GDP 增长同比减速开始于2007 年第三季度,对欧美出口增长减速发生在2007 年底。因此,到2008 年第四季度美国金融危机全面恶化之时,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调整已接近尾声。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虽然2008 年第四季度以后中国经济和进出口数据急剧恶化,但从那以后,中国对欧美出口增速及市场份额出现了明显的止跌转升趋势。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去年11 月份的38.8% 开始触底反弹,到今年7 月份为53.3%,表明制造业已经连续5 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虽然迄今为止,中国进出口价值指数的跌幅仍在20% 左右,但初级产品的进口数量指数从2 月份以来就已经转为同比正增长。由于进口和出口分别是内需和外需的函数,中国进口数量跌幅显著低于出口,反映了内需形势持续显著好于外需的基本事实。
这其中,国家稳定外需的政策起着显著的作用。自去年8 月以来,国家连续7 次调高了出口退税率,在稳定人民币汇率、改善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国内信贷条件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政策效果。而今年7 月份中国PMI 出口订单指数继续回升,以及最近几个月出口环比回升,都预示着中国出口形势也有所好转。
开拓亚洲新兴市场
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出口市场,靠品质和服务取胜,保持拓展国际营销渠道,提升企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综合运作能力,俨然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人开始改变自己的借贷消费习惯,欧洲人从口袋往外掏钱也变得没那么爽快了,而亚洲人却开始增加消费和投资。满足亚洲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开辟新兴市场变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如何做好亚洲市场?对此,张燕生指出,做好东盟和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成为中国减轻对欧美市场依赖性的良剂。
张燕生分析说,欧美企业家目前对未来的预期仍不乐观,因此仍在减少投资。如果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欧美企业家在减少而不是增加投资,欧美消费者在减少而不是增加消费支出,对中国的企业家而言,就意味着订单净减少。
因此只有开拓新兴市场,才能带来更多的客户,给国内中小企业带来信心。但是,开拓新兴市场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与欧美市场相比,新兴市场的商业环境往往更不规范、不透明,商业风险较大。我国企业目前在开拓新兴市场营销渠道方面,还很缺少经验、人才和资金实力。
破解出口企业两难题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性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压力明显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早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便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所遭受的各种贸易摩擦案件占全球总贸易摩擦案件的比例,就高出我国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额比重的近一倍。而在此番全球经济危机肆虐之期,这个比例会进一步上升更是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切实帮助出口及相关企业共同破解贸易保护主义困境;如何在有利有理有节的基础上,以牙还牙、针锋相对,使贸易争端的解决回到双边协商或多边贸易规则框架内来,无疑都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我国的出口产品过于依赖国外大的进口采购商,如何一步一步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带动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张燕生指出,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并取得很好政策效果,但要切实帮助企业转危为安,还需要在帮助企业拓展国际营销渠道上下更大工夫。行业协会、商会及贸易和投资促进部门应当深入企业,通过国际市场和政策信息服务、商品和服务国际会展服务、境外经贸合作区、自由贸易协定、对外投资等多种途径带动国际营销渠道建设。应学习汲取日本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贸易企业、生产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机构结成协同关系,共同开辟新兴贸易市场。同时,要从商品和服务的输出和资本和货币的输出两个方面,逐步提升我国企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综合运作能力。
张燕生同时还指出,仅仅靠企业或市场机制自身是很难成功地达到目的。因此,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共同帮助企业转危为机。
从外向型体制到经济国际化体制
现如今,全球都在努力达成一个发展的共识,不管是“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巩固经济繁荣的基础”,还是“增进全面的、绿色的以及可持续性的经济复苏”,都预示着经济日益国际化的大趋势。
根据当前的形势, 张燕生预计:从2010 至2025 年,中国低成本优势将发生很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加工贸易和招商引资体系将发生结构性变化,贸易顺差将持续减少,劳动力成本将持续上升。依靠进口设备、FDI 和购买技术特许权等方式模仿的模式,将逐步转变到自主创新驱动的模式上来。外向型战略和体制将向经济国际化战略和体制过渡,包括不断推进产品国际化、产业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
这场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而言,其实更像是一个提醒:中国经济和贸易战略性调整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张燕生认为,应统筹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应加快推进一些不应再延迟的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之间职能边界的界定等重大改革。
我国目前的出口下降在很大程度上与外需不足、与出口企业订单减少有关,贬值和提高出口退税政策对促进出口的作用在减弱,应提高结构性政策的针对性,积极开拓出口产品的国际营销渠道,大力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改善综合物流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