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信息化:医改拆除“篱笆墙”
长期以来,农村医疗信息化一直处于边缘状态。2003年,“新农合”政策使“长期冰封”的农村医疗信息化得以起步,而今年颁布的新医改方案更被视为国家改善农村医疗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改革。
长期以来,农村医疗信息化一直处于边缘状态。2003年,“新农合”政策使“长期冰封”的农村医疗信息化得以起步,而今年颁布的新医改方案更被视为国家改善农村医疗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改革。
那么,在城市医疗信息化受困于部门整合的状况下,农村医疗是否会成为农村信息化的新亮点?
医生走出医院
在新医改方案中,有关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农村市场重点扶植的政策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农村医疗信息化都处于边缘状态,既不是医疗信息化的中心,也不是农村信息化的重点。然而,在本报记者深入浙江绍兴、桐庐两县调研后发现,农村医疗的信息化需求不但比城市更迫切,甚至在“就近就医”等很多方面,更具备信息化的条件。
“农村医疗点分散,医疗资源不如城市。”绍兴县卫生局副局长马国勇认为,农村地广人少、人口分散的特点,使实时互联互通、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医疗信息化,比在城市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城市医疗信息化的‘家庭医生’模式为例,在农村推广更具有天然优势。”马国勇说。
“家庭医生”模式是指由一名全科医生、一名社区护士和一名预防保健医师组成团队,为每个家庭成员提供上门或社区服务。在农村,一直活跃着大量的“赤脚医生”,但因为专业知识有限、医疗设施落后,他们对大病、急病的诊治能力十分有限。
马国忠认为,要突破这一瓶颈,一方面要有效地为这些乡村医生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要做到及时转诊。通过近几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他看到了希望。
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早已加大对农村医疗的投入。为了让医生走出医院,走进家庭,直接到农民家中提供服务,在大城市尚未广泛使用的PDA等手持移动终端,在浙江省的一些乡镇已经出现。桐庐县富春江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邹建华展示了一款名为“医用通 ”的产品,它很像一台具有触摸屏功能的上网本,屏幕支持多角度翻转,同时内置了本地化的卫生信息系统。
事实上,浙江是英特尔“农村医生用机平台”的试点省份,英特尔中国区农村与新兴市场部医疗市场发展经理齐向东表示,他们希望借助“新医改”的东风,让全国4万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和60万个基层诊所都能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档案走入城市
按照新医改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绍兴县已经将以前的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造成19个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1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替代了原来各村的卫生室,使它们与县级医院形成了三级网络。因此,各级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需求立刻凸显出来。
在夏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何伯梁医生向记者演示了医疗服务平台双向转诊、远程视频会诊及远程医疗等功能。“信息系统让乡村医生的底气更足了,因为即便问题自己不能解决,也可以及时通过系统咨询或者转诊,通知市里的医院做好接诊准备,同时将病人的治疗资料一并上传过去。”何伯梁说,通过这套系统转诊的病人,上级医院不仅能够保证对他们的及时治疗,安排住院床位,而且往往比病人自行前往就诊受到更多关注。
自今年6月系统上线以来,夏履镇卫生服务中心已向上级县医院成功转诊了10多个病人。何伯梁表示,电子处方系统也将于今年年底启用,届时,对病人治疗情况的资料共享将更加便捷和全面。
新医改方案中提到要建立分级医疗模式,这一模式在城市的实现还存在很多障碍,但在农村地区则不同。有了病,先到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就诊是农民的普遍习惯。因此有专家指出,农村将先于城市实现分级医疗模式。
浙江省桐庐县的区域卫生信息网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搭建起来的。2003年,桐庐县卫生局信息中心主任郑裕青接手 “新农合”的实施任务,他从基础网络入手,搭建了IDSL虚拟专网,借新农合系统与医疗系统的对接需求,使桐庐成为浙江省最早实现“一次刷卡就能报销”的县区,并完善了各级医院的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了区域集中的数据中心,通过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对12375名高血压以及1113名糖尿病患者的动态管理。
同样,2007年,绍兴县也进行了首轮全民健康体检,并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EHR)。截止目前,夏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家庭档案5000多条,个人档案超过1.8万条,这意味着该地区92.6%的农民都拥有了一份电子健康档案。
郑裕青认为,对于刚刚起步的农村医疗,虽然整体解决方案依然缺乏,但很多环节都已经铺开。2009年底,桐庐将实现县内就诊“一卡通”。随着“新农合”和新医改的推进,信息化将成为农村信息化和医疗信息化的双重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