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减退 金融监管改革任重道远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后,全球金融业已经摆脱了当初处于系统性崩溃边缘的危局,复苏迹象日益明显。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是对全球金融业多年累积的错误进行了一次“破坏性清算”,那么在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退之时,全球金融业将走向何方?
深圳商报9月14日讯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后,全球金融业已经摆脱了当初处于系统性崩溃边缘的危局,复苏迹象日益明显。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是对全球金融业多年累积的错误进行了一次“破坏性清算”,那么在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退之时,全球金融业将走向何方?
危机记忆引发连番追问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消息迅速传遍全世界,全球投资者信心再遭重创。从东京到柏林,从伦敦到纽约,全球主要股市一片惨跌。
由此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而世界经济则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
让我们再回到今天。在经历了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的动荡之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已大幅反弹,世界经济正显现趋稳、向好的迹象。
然而,人们不禁要问,这场号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真的已经过去了吗?全球主要股市从今年3月份开始大幅上涨,这是世界经济即将出现反弹和复苏的前兆,还是在充裕流动性支撑下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的发端?欧美金融企业盈利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再度恢复,这是全球金融业具有强大自我修复能力的明证,还是新一轮投机盛宴的副产品?当初酿成危机的体制性、结构性因素是否依然存在?
全球股市暴涨暗含风险
自今年3月上旬以来,美国纽约股市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涨幅超过50%,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涨幅在40%左右,而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和日本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涨幅均在45%左右。
但与此同时,关于股市反弹是否可持续的讨论也在增多。一些人士担心,在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主要由充裕流动性而非上市公司盈利支撑的股市反弹有可能酿成新的投机泡沫。
不少人担心,股市上涨的根本支撑应该是上市公司盈利改善,如果仅仅依靠充裕的流动性支撑,很可能酿成新的资产价格泡沫。
金融企业利润需要拷问
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众多美欧金融企业实现盈利,但外界对于金融机构盈利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担忧从来没有停止过。
美国金融企业盈利增加,有很多原因,其一是会计规则的调整。二是很多金融企业在坏账处理方面,做了过度宽松的计算。三是很多金融企业被淘汰,这让现存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和盈利空间都发生了变化。
所有这些因素都让人们对美欧金融企业盈利平添了一丝怀疑。从根本上讲,金融企业盈利增加,应主要依靠为客户、为整体经济活动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如果金融机构只是通过一些“技术性”手段将账面做得漂亮,甚至靠直接从事市场投机活动获利,那它们无疑已经偏离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业本身应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有可能成为新一轮泡沫的制造者。
金融监管改革知易行难
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监管的低效和不到位。比如,导致金融危机的次贷危机是由很多贷款公司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造成的,但这些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不受任何监管,也不需任何执照。
对于政府监管部门来讲,金融监管加强的速度往往跟不上金融创新的速度,造成监管难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监管机构缺乏人才。还以美国为例,华尔街每年都以非常高的薪水吸引一流人才,但政府监管部门不可能向工作人员支付同样的高薪,这就造成政府无法吸引到最好的人才。由于缺乏优秀人才,监管部门往往很难理解一些最新的金融产品,难以判定其中的风险和潜在的危害,更不用说制定相应监管政策了。
随着金融企业从危机中逐步恢复,金融企业与政府监管之间的博弈也重新开始。尽管金融企业知道政府的监管势在必行,但是它们也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把政府监管控制在最小范围。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呼吁,有必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风险预警网络。
毫无疑问,政府监管将在重塑全球金融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在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业并未受到巨大冲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政府对金融业实施了严格监管,注意强化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