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一周年:退潮尚需时日 如何影响中国

2009-09-15 09:01511

2008年9月15日,华尔街顶级投行雷曼兄弟轰然倒下,始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凸现出强大破坏力。那时,没有人能说清楚,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到底会持续多久。一年过去,无论金融市场还是实体经济,复苏之快超过人们想象。金融危机渐行渐远了吗?世界经济复苏是否可持续?世界格局向何处变化?目前仍难下定论。

  国际金融危机退潮尚需时日

  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退出战略”仍存分歧

  2008年9月15日,华尔街顶级投行雷曼兄弟轰然倒下,始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凸现出强大破坏力。那时,没有人能说清楚,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到底会持续多久。

  一年过去,无论金融市场还是实体经济,复苏之快超过人们想象。金融危机渐行渐远了吗?世界经济复苏是否可持续?世界格局向何处变化?目前仍难下定论。

  危机难言结束

  在经历了两个季度的动荡之后,全球主要股市从今年3月份已开始反弹,全球主要经济体二季度经济出现增长,世界经济呈现出趋稳向好的迹象。

  然而,有分析人士警告,世界当前面对的只是未经手术的表面性复苏,金融危机尚难言结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表示,IMF仍维持今年全球经济负增长1.4%的预期。

  全球金融市场的警报尚未完全解除。尽管第二季度美国各主要银行业绩环比有较大改善,但主要是因为会计准则变化、坏账特别处理等原因。美国金融机构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短期行为的激励机制依然存在,其金融体系的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目前,银行体系的整体资本充足率仍不足,商业地产和信用卡领域可能成为新的风险源头,而“有毒资产”更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特之剑。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认为,全球银行业还有1.6万亿的有毒资产没有剥离。这些都使银行系统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怀疑。

  更为严重的是,在金融危机告一段落之时,另一场危机——贸易危机气势汹汹地卷土重来。据统计,今年以来有关反倾销、反补贴的新案件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数量,其中大多数与中国产品有关。今年上半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多达58起,涉案金额超过80亿美元。世界贸易组织(WTO)警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正愈演愈烈,预计今年全球贸易总额将萎缩10%。保护主义之风愈演愈烈,给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

  全球经济面临新变数

  危机愈演愈烈之时,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超常规货币政策和增加政府支出的经济刺激计划,以遏制危机的蔓延。不过,随着危机进入后半场,如何消除经济刺激计划“副作用”,妥善平稳实现“退出战略”,更关系全球经济未来走向。

  根据IMF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份,二十国集团成员为应对危机而承诺的各类经济刺激计划涉及资金总规模已接近12万亿美元。这其中包括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刺激性财政政策的各项内容。

  但这些“强力药方”同样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其中,为拯救金融市场而注入大量流动性,从而推高通胀预期;各国巨额财政带来的经济运行成本增加,都是重大风险。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认为,危机过后,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技术上,从经济中抽走流动性比拯救经济时注入流动性的难度都大。

  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政府认为,应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宽松政策,防止二次衰退比预防经济过热更为现实和重要,但在实施的时机和尺度上,各国又存在一定分歧。

  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退潮,各货币当局政策方向出现异化,将对各经济体汇率、资产价格和外贸产生影响,从而为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变数。

  二十国集团(G20)迅速崛起,取代完全由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平台。金融危机虽然也对“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造成了冲击,但较之“金融风暴”中心的美欧发达国家来说,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也最有望率先走出危机。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决策重要一极。

  金融危机催生“后华尔街”时代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后,随着市场的回暖和企业恢复盈利,美国的金融业正在逐步走出危机的阴影,步入“后华尔街”时代。

  金融生态演变

  从金融生态角度看,在美国政府的强力干预下,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业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投资银行方面,去年9月下旬,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华尔街主要投资银行在两周内或被收购、或转型为银行控股集团,这些企业开始强化风险控制,实施去杠杆化。随着一些竞争对手的消失,在投行业务领域,高盛集团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美国原有几大商业银行排序也发生很大变化。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冲击较小的摩根大通银行在先后收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之后,成为最具实力的商业银行。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在分别收购美国全国金融公司、美联银行之后成为美国房贷市场最主要的两家金融企业。花旗集团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从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上跌落下来,其业务的拆分、重组仍在进行当中。

  为了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对于金融企业的干预程度也达到了空前规模。虽然关于政府干预市场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但是美国政府在市场机制休克状态下的果断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曾经是世界上最大保险公司的美国国际集团以及两大房贷企业房地美和房利美先后被美国政府接管,美国政府对花旗集团的救助最终使得政府成为花旗最大的股东。政府如何从这些金融机构中退出,向纳税人交代还是个未知数。不过,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以及如何解决大型金融机构因太大而不能倒闭的问题,将是政府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从反弹到复苏

  最近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美国金融企业已经走出了危机最糟糕的阶段,一些企业开始大幅盈利。这有很多原因,其中一条跟会计规则的调整有关。去年在各方的压力之下,金融企业暂时放弃了按市价计算的会计准则,这让金融企业得到了喘气的机会,在财务上有了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这些企业在第二季度的利润比原来要好很多。

  另外一条原因是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以及今年第一季度,很多金融企业在坏账处理方面做了过度宽松的计算。还有一个原因是过去一年,金融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金融企业被淘汰,现存企业的压力、盈利空间发生了变化。以美国的高盛集团为例,由于竞争对手消失,其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此外,宏观经济触底回升也为金融企业盈利提供了支持。在金融危机发源地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呈现回升的迹象,对于金融危机的见底和实体经济复苏提供了信心。根据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关系,金融市场比实体经济提前6个月出现拐点。美国的失业率走向、房地产市场价格以及消费信心等经济指标走向,都在验证过去几个月金融市场的回升并非假象。

  不过,金融企业的回暖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复苏,目前判断世界经济是否已经复苏还要看各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能否转化为实体经济自主性的增长。这种增长需要建立在市场机制下,具体表现为企业主动投资,企业库存趋于稳定,消费者恢复正常的消费行为。目前美国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这对消费市场、房地产市场复苏都构成很大障碍,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信贷市场仍然处于偏紧状态,商业信贷和信用卡消费坏账比例增加都会对金融企业的未来盈利构成威胁。

  金融监管的博弈

  如何平衡监管与创新的关系是美国金融业当前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华尔街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系统的漏洞,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旁氏”骗局麦道夫案件曝光更让投资者对华尔街和监管部门的信任大打折扣。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再次重演,奥巴马政府计划强化监管,扩大美联储的权力,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强化信息披露。但是,随着金融市场回暖,来自金融业以及政府内部的反对声音也在增加,在政府与金融企业的博弈中,如何平衡监管与创新,维护美国在全球金融业的领先地位将成为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

  事实上,监管的速度往往跟不上创新的速度。造成监管难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监管机构缺乏人才。以美国为例,华尔街每年都用非常高的薪水吸引一流人才。但是监管部门不可能向自己的员工支付与华尔街同样的高薪,这就造成政府无法吸引到最好的人才。

  随着金融机构从危机中逐步恢复,金融企业与政府监管之间的博弈也重新开始。尽管金融企业知道政府的监管势在必行,但是他们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把政府监管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在经过了一场“金融海啸”之后,华尔街正处于修复、重整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既取决于金融企业自身,也依靠实体经济复苏的支持。在美联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如何解决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将是美国金融业演变的下一个看点。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去年今日,华尔街大型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以此为标志,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有赖于各国政府及时携手推出了一系列救市计划,一年后的今天,全球经济渐露复苏迹象。

  无论大小强弱,全球所有经济体在危机中得到的教训都是刻骨铭心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沉着应对惊涛骇浪,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和机遇显得更加珍贵。

  金融危机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GDP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速度不得不放缓,国民财富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为了刺激经济,中央政府不得不背上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全球资产价格的大幅缩水,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蒙受巨大的账面亏损;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面临美元贬值的威胁;全球股市下挫,无论是投资A股市场还是购买QDII产品的投资者,都饱尝市值蒸发的痛苦。

  不过,中国在危机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一是中国深刻认识到,超过50%的外贸依存度减弱了中国实体经济抗击危机的能力。出口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过高是经济结构不平衡的根源,而金融危机恰好为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二是危机创造了促进全民消费的环境。当外需不值得期待的时候,扩大内需被寄予厚望。今年以来政府采取的完善社保体制、实施全面医改、国有股划转社保基金,以及正在酝酿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都是旨在增加居民收入、拉动消费之举。

  三是此次金融危机让中国外汇储备单一化的风险暴露无遗,也让中国清楚地认识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不足之处。中国加速外汇储备资产的调整是必然之举,而中国倡导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也有助于全球金融体系更健康。

  四是危机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要求,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海外市场对于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愿望更加迫切,而更为深远的意义是,中国正加强对货币主导权的控制。

  可见,金融危机中,中国虽然失去了一些财富,但是得到了宝贵的机遇。我们应主动把握机遇,趋利避害,掌好未来经济平稳发展的方向舵。

  首先是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增强经济活力。金融危机带来的转型机遇是数万亿财富损失换来的,中国必须扎实推进这一进程。要清醒认识到转型过程中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也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难题,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毫不迟疑地坚定推行,各方戮力同心,将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产业升级、打破垄断等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是抓住机遇大胆走出去。这既包括中国的主权货币,也包括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尽管近期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主义频频抬头,但是无论是欧美的去杠杆化,还是亚洲的去产能化,都意味着全球需求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无论是企业并购,还是资源品、核心技术等的交易价格会相对便宜。中国企业需要在通胀来临之前果断出击。

  再次,储备人才是第一要务。在海外并购的失手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上的巨亏已经充分暴露了国企人才短缺的劣势,中国经济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而当下正是实施全球人才储备战略的好时机。

  最后,必须加强风险监管。需要时刻牢记的是,面对国内的巨量信贷,以及众多企业的海外投资,我们必须加强风险监管。毕竟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最大、最直接教训还是对风险监管的忽视,在保障激发创新的前提下,加强风险监管,将是中国远离危机的强有力保障。

0
标签:金融危机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2015年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出口出现金融危机以来最大降幅

2015-12-23 17:30
1558

金融危机是如何被猪取代的

2009-06-05 14:49
838

李克强:金融危机影响还在加深

2009-04-22 09:14
550

吴敬琏:金融危机恰是改革机遇

2008-12-06 12:06
741

金融危机下应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08-11-09 15:31
868

温州房价腰斩断供频现 专家称局部金融危机已来临

2013-08-30 11:53
93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