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月贸易顺差或继续增加
中国8月进出口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出口同比降幅料放缓,环比可能回升,显示外部需求趋于稳定,而贸易顺差将继续增加。
海外知名财经媒体调查显示,中国8月进出口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出口同比降幅料放缓,环比可能回升,显示外部需求趋于稳定,而贸易顺差将继续增加。
接受调查的分析师预估中值显示,8月出口同比下降19.6%,降幅较上月的下降23%明显收窄;8月进口同比下降10%,同样比7月份有所收窄;当月贸易顺差预计为129亿美元,高于上月的106亿美元。
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克农周一(7日)也表示,因出口整体前景有所改善,中国8月出口预计较上月增长。这显示虽然净出口形势仍会拖累今年经济的增长,但因西方国家的需求逐步企稳,出口下降会有所缓解。
此前已有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形势有所改善。之前公布的8月宏观经济新兴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16个月新高,各分项指标亦颇为亮丽,显示制造业经营状况已经出现实质性好转。中国8月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至54.0,前值为53.3,中国里昂证券采购经理人指数由前值的52.8上升为55.1。(汇通网)
大陆八月份经济数据有望全线回升 出口预计环比增长
CPI料迎拐点 出口预计环比增长
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预计从本周五开始陆续公布8月宏观经济数据和信贷数据。分析师对8月数据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将更加强劲。
本报综合报道 9月11~15日,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将公之于众。而近日一项针对31位分析师的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政府拉动内需政策效应的逐步发挥,以及全球经济复苏,8月经济数据有望全线回升,甚至一直不被看好的出口行业,降幅都有望大幅收窄,显示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愈加坚定。
海关总署称出口环比将增
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克农周一称,8月出口预计较上月增长,同比降幅亦较7月缩窄,出口整体前景有所改善。但李克农并未透露具体数据。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间隙表示,“从最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出口肯定会越来越好,但什么时候会恢复正增长,现在还不好说。”
贷款增速将更趋稳定
数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国银行业8月新增贷款初步统计为3200亿人民币,连续第二个月创出年内新低。市场人士普遍揣测,进入下半年后,央行货币政策执行重点已从“适度宽松”转向“动态微调”,由流动性推升的行情将进入尾声。
不过,“实际的收紧措施并不会如部分市场人士所担忧的那般严厉,因为目前政府仍担心(如何)保持经济的持续复苏。”高盛分析师乔虹和宋宇在其最新报告中称。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前天在瑞士巴塞尔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贷款增速是良性的、是合理的,下半年会更加趋于稳定。政府官员近来也先后重申,将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8月份CPI将触底回升
CPI和PPI的降幅收窄也再次印证中国正在走出通缩阴影。交通银行研究部唐建伟称,虽然8月份CPI同比增幅将连续第七个月出现负增长,但降幅大幅收窄,8月份应该是年内CPI的拐点,未来CPI将开始触底回升。(广州日报)
复苏中的出口:振幅决定GDP高度
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的出口部门将开始新一轮扩张,但考虑到发达国家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低速增长,出口扩张的速度和程度将远低于上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的水平,这种压力将迫使中国的出口部门结束粗放型的扩张模式,向更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寻求发展。
根据我们最近的调研和研究,在比较出口竞争力以及影响出口的因素方面我们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并未被破坏
今年以来,中国出口额名义增速从去年的20%左右下滑至-20%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带来的影响,实际增速的波动略小,但无论是名义还是实际增速,下滑程度都创下了近十几年来的最高纪录,净出口在今年上半年直接拖累GDP增长2.9个百分点。随着最近美欧经济的见底企稳,中国的出口也逐渐止跌企稳,但未来出口走势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路径。
此次危机使得中国的出口部门无论总产值还是容纳的就业人口都发生了绝对的收缩。中国的商品出口额2008年为14306.9亿美元,2009年预计将会下降到12216.1亿美元,2010年预计将会恢复13437.7亿美元,仍远低于2008年的水平。从出口占GDP的比重来看,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大幅下降,从2007年的36%下降到2008年的33%,2009年预计下降到25.5%,2010年预计将进一步下降到25%以下,从而重回2002年的出口依存水平。工业部门的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的比重则更清晰的显示了这种变化,该比重目前已下降到了14.9%,已低于2000年17.1%的水平,工业部门出口市场的萎缩加剧了中国众多制造业行业产能的过剩程度。
与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国出口市场份额的稳定,因此出口的下降更多的是源于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贸易量的萎缩。观察主要国家与地区的进口,我们发现除了以转口贸易为主的香港,中国占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市场份额在过去十年间都处于上升通道中,并于近年来在20%左右受到了压制;而由于基数不高,中国占印度、俄罗斯、台湾等市场的份额仍在不断上升,这显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而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中国的贸易结构也并没有出现恶化的迹象。考察下中国出口结构我们发现,今年上半年,虽然服装、纺纱织物、鞋靴等消费品在2008年占出口比重下降后再次回升,但是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等产品附加值相对更高的行业所占份额也进一步提升,例如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出口占比从2008年的4.28%上升到 2009年上半年的4.84%,运输设备从1.57%上升到2.69%,办公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从11.2%上升到11.6%。
外需是决定出口的主要因素
如果不考虑外部世界对中国出口的各种政策性(比如反倾销、环保标准、本地购买法案等)的干扰,出口主要受到外部需求和汇率的影响。虽然中国对美出口只占出口总额的20%左右,但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出口增速与美国GDP增速之间紧密相关。这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全球一体化的世界中,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其经济增长速度对于全球来说具有领导作用和象征意义,其增长速度的变化可以近似反映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
另一个影响出口的因素是汇率。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势与中国出口增速的变化关系来看,二者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基本是反向变动。从2005年起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经历了持续的上升,从2004年12月到2009年2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1.3%,汇率的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出口部门的整体竞争力,尤其削弱了低附加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迫使中国出口产品结构逐步调整。实际上,2005年7月央行启动的人民币升值战略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调整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来引导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基于我们对中国出口的上述经验性认识,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化模型来预测中国的出口增速。这个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中国的出口增速,解释变量为美国的GDP增速和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同时为了消除序列相关,我们在模型中纳入了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和二阶滞后变量。
从我们的模型模拟结果来看,美国GDP同比增速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中国的出口增速相应提高2.52%;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每提高一个单位,中国的出口增速相应下降0.69%。模型的结果也表明,影响中国出口的首要因素是外部的需求,相比之下,汇率变动的影响则要小得多,因此,美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速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
目前全球宏观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三季度平均增速预测为2%(环比年化增长速度),四季度为2.1,也即美国经济在“旧车换新车”等一系列刺激政策作用下,美国经济在三四季度将会迎来一个反弹,由此也将导致中国出口同比增速降幅将会持续收窄,预计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速将回升到0附近。从环比来看,今年二季度出口已经出现了大幅的反弹,三季度环比年化增速预计将达到30%左右,四季度环比增速会略有下降。2010年美国经济仍会处于震荡复苏阶段,因此对中国出口的支撑作用不会太强,我们可能会观察到2010年各季度环比增速不会太高,而且下半年可能还会有所下降。根据彭博社对美国经济2010年的预测,我们的模型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预计将在10%左右。
总体来看,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部门会开始新的增长,但世界目前整体处于长周期的下降通道,全球经济整体将会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时代,我们预计,中国的出口也难以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而且随着中国人力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以及汇率的升高,出口部门将会经历持续的结构调整,我们的出口企业将会更加重视核心技术的创新、品牌的建设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由此增加中国出口部门的附加值水平。从我们最近一系列的调研来看,确实有很多这种转变的迹象,东南亚在纺织产业中的竞争力正在提升,部分高劳力密集型的产品已经开始向越南、柬埔寨以及孟加拉国等地转移,但我们也观察到中国在制造业领域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中国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拥有大量配套齐全的工业园区,尤其中国拥有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因此在未来的若干年,中国仍将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
明年出口将不再拖累增长
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之一,净出口在2001年到2007年间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2007年更是达到了2.6%。但今年随着出口的大幅下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急转直下,第1季度净出口拉动为-0.1%,上半年则进一步下降至-2.9%。如果考虑到出口对存货调整的影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作用将会更大。为了判断未来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进出口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根据前面对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进出口的预测测算了贸易差额,并测算了贸易差额的变化对GDP的拉动水平。从我们测算的结果来看,商品的净出口在2009年对GDP增长将产生负的贡献,上半年大约拉低GDP增长3.4%,这个数字略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净出口对GDP-2.9%的贡献,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差异,我们认为可能是服务贸易逆差在2009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小。下半年随着出口的恢复性增长,贸易差额对GDP的负贡献将会缩小,大约拉低GDP增长-2.6%。2010年贸易差额对GDP的贡献在0左右,从而不再拖累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注意的是,GDP支出法核算中的净出口对GDP的贡献还包括了服务的进出口,而我们测算的贸易差额只局限于货物的出口和进口。
其次,我们也测算了出口变动通过存货调整对GDP增长产生的影响。这个影响在2009年第一季度是巨大的,但从全年来看,出口下滑引起的存货调整只会拉低GDP增长0.85个百分点,而2010年出口对存货的影响将不再拖累GDP的增长。
我们认为,在今后的时间里,中国的出口部门结束粗放型的扩张模式,向更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寻求发展。此次金融危机尤其打击了中小规模的出口型企业,从最近出口/交货值和全部出口增速的差异上也能看到这种变化。出口/交货值统计的是限额以上的工业企业出口量,7月份出口/交货值增速为-13.5%,而总的出口增速为-23%,5月和6月的数据也显示二者相差有10个百分点。出口部门的这种变化显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口向更大规模企业集中,活下来的这些企业则能获得更快速的发展,我们最近在江苏和上海的调研也观察到了这种变化。(经济观察报 李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