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金融的七大价值
产业数字金融是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现代金融在服务产业需求端的全新发展方向,是数字技术成果在金融领域应用空间最广泛、潜在价值最丰富
一、系统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的资产负债结构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实体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和存量固定资产总额超 100 万亿元,如果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则每降低企业 1% 的融资利率,就能为实体企业释放总量超过 1 万亿元的融资成本。这种效果在社会融资成本较高的民营中小微企业中将更加显著。通过改变融资模式,可以为实体经济带来数万亿元规模的成本减负。
二、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第五,目前商业银行的产业端金融服务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受大型银行和平台金融科技公司服务下沉的双重挤压,生存压力较大。因此,以产业数字金融为抓手,通过数字化转型转出服务特定产业链的能力并形成差异化优势就变得更加重要。
三、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产业数字金融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能够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有利于稳链、固链、强链;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扩展金融机构服务范围,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四、推动生态联结、价值共生的新型银企关系的形成
在数字时代以后,尤其是在产业数字金融模式下,数字技术的创新集成应用促使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数据信息外部化、共享化。金融机构能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直接采集企业生产经营的一手数据信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实时、动态、准确地反馈给金融机构。同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使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信息传输和有效处理的机制,形成数字化反馈闭环,参与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的设计和决策,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捕捉企业融资需求的痛点和难点、优化风控模型,推出具有创新性、精准性、定制化特征的产品服务。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及流程边界逐渐模糊,二者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参与和渗透相关流程环节,有限的业务联结转向无限的生态联结。与此同时,数据要素具有在分享融合中创造价值的特殊属性。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与企业数据信息的外部化、共享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二者之间的生态联结范围会更加广泛、联结程度会更深,协同创造的价值将更大,金融机构与企业会逐渐形成同频共振、彼此赋能的价值共同体。由此,银企关系从有限联结、相对独立的关系逐渐转变为生态联结、价值共生的新型关系。
五、为数字时代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抓手
“四流”数据以及数字化的资产,均是构建数字时代商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而产业数字金融模式则为商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抓手。
六、有效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升监管机构科技监管能力
七、助力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重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大国竞争博弈的战略重心。积极推动产业数字金融创新发展,集中力量破解产业端金融供给难题,是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中国特色金融体系内涵、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
来源:《产业数字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