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矿泉水行业公开秘密 企业难打新国标擦边球
在中国饮用水的“微利时代”,市场上充斥假“矿泉水”。而新国标强制标注水源产地,将令不法企业难以打擦边球。
在中国饮用水的“微利时代”,市场上充斥假“矿泉水”。而新国标强制标注水源产地,将令不法企业难以打擦边球。
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将于10月1日起实施。“取消菌落总数指标,新增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溴酸盐指标限量、强制标注水源地,矿泉水行业的门槛和成本得到较大提高,这将掀起行业新一轮的洗牌。”深圳市景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敬良向本报记者表示,新国标对品牌企业有利。业内人士表示,新国标中取消菌落总数指标,实现与国际接轨,有利矿泉水行业扩大市场。而饮用天然矿泉水须在标志中标示水源点名称的规定,更令一些伪矿泉水出局,有利大企业做强。
行业门槛大大提高
在旧标准之下,国内矿泉水行业此前经历过尴尬的发展阶段。“矿泉水国标过去一直对菌落总数限定严格,每毫升不得超过50个,原意是怕一些不法企业乱来。”周敬良称。然而,行内公开的秘密是,由于矿泉水特殊的水源和工艺要求,菌落总数控制比纯净水等饮用水难度多得多。“桶装水矿泉水在流通领域中出现菌落总数超标的事件时有发生,而质监部门的抽检中,矿泉水的菌落数是一大问题,企业也为此提心吊胆。”华南矿泉水业内人士坦言。
然而,与国内旧标准相对应的是,在WHO、美国EPA等标准中,都没有细菌总数指标,只是对致病菌有严格要求。2007年,118吨法国依云矿泉水因菌落总数超标被国内检验检疫局退港处理,这正是因为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差异造成。由于标准的不合理,令国内矿泉水行业产生另一个大问题:“正因为菌落总数限定严格,致使众矿泉水企业为控制菌落总数而加大臭氧投放量,也增大了致癌物溴酸盐产生的几率。”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确认,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定为2B级潜在致癌物,它是矿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生成的副产物。
取消菌落总数指标,新增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溴酸盐指标限量,《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一并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虽然溴酸盐是臭氧杀菌的副产物,但臭氧是之前行内使用最有效的消毒方法。”矿泉水界资深人士称,用新的科技来替代臭氧,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也会造成成本的较大变化,标准规范令行业门槛大大提高。广东省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会长罗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标准虽删除了菌落总数,但更强调了致病菌,实际上对矿泉水的生产质量管理和检验要求更严格。
标注水源地难打擦边球
据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瓶装饮用水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利润率仅3.85%。随着市场运行、原料成本、劳动力等成本的不断上涨,中国瓶装饮用水进入“微利时代”。“一般饮用水的价格低,而矿泉水在行业中的利润率最高,因此市场上出现太多的假‘矿泉水’,以普通水价钱卖。”矿泉水界资深人士称,新国标强制标注水源产地,令不法企业难以打擦边球,净化了大企业的市场环境。
“国外水源地保护好,可以直接灌装,不存在因为臭氧消毒而产生的副产物溴酸盐等问题。新国标形势下,今后国内矿泉水企业与外资品牌的竞争,可能是水源地资源的竞争。”国内某大矿泉水企业内部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