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不良“单降”换“双降”
过去几年里,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中报和年报都连续报出不良贷款“双降”的喜讯。但数家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打破了“双降”的“惯例”。
过去几年里,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中报和年报都连续报出不良贷款“双降”的喜讯。但数家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打破了“双降”的“惯例”。
截至本报记者发稿,9家上市银行的中报显示,实现不良贷款“双降”的有3家,分别为工行、建行和民生银行;实现“单降”(比率下降、余额增加)的有5家,分别为交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不良“双升”的有1家——深发展。
中金公司指出,信贷行业投向的改善,如基础设施类贷款占比上升,成为上半年资产质量改善的原因之一。但是,9家上市银行中至少有4家的不良贷款净形成率出现攀升,分别为交行、深发展、华夏银行和宁波银行。
此外,银行也不能脱离经济基本面而独善其身。8月25日,一家大行人士坦言,当前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仍不能过于乐观;二是国内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部分行业盈利前景不容乐观。
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继续保持“双降”,不良贷款余额5181.3亿元,比年初减少421.8亿元;不良贷款率1.77%,比年初下降0.65个百分点。
个贷不良率上升
通过压降存量不良贷款规模和调整行业投向,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那么,新增不良贷款来自何处?
以唯一实现“双升”的深发展为例。中金公司指出,深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占比较大,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其商业类不良贷款较年初大幅上升4.9亿,占新增不良贷款(5.44亿元)的绝大部分,住房按揭和信用卡不良余额也有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公贷款不良率下降的同时,深发展零售贷款的不良率上升0.23个百分点,达到0.35%;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的不良率分别为0.26%和2.25%,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19和1.61个百分点。
工行也是如此,其个人不良贷款较年初增加11.87 亿元,该行解释称,主要是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额有所上升;但个贷不良率为1.11%,下降0.05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也表示,报告期末,个人贷款和信用卡的不良率较期初略有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受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影响,部分借款人的收入水平下降,导致还款能力不足。
在对公贷款方面,建行、工行的半年报显示,批发零售、房地产业均为不良贷款“大户”。如建行半年报显示,该行对公贷款不良率平均值为2.12%,但房地产业不良率为3.4%,其不良贷款余额为120.88亿元,占全部对公贷款不良余额的17.8%。
从行业看,建行对公贷款中不良率最高的为批发零售业,高达7.03%,不良贷款余额为87.0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亿元;该行解释为,受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此外,建行海外业务不良贷款余额为9.98亿元,增加3.86亿元。
资产质量“谨慎乐观”
不良贷款净形成率成为观察资产质量压力现状的另一窗口。
中金公司指出,交行的不良贷款净形成率攀升。今年上半年,该行贷款降级约69亿元,毛形成率约为1.04%;期内不良减少64.7亿元,其中核销20.36亿元,清收27.6亿元,升级约15亿元;年化净不良形成率约为0.38%,较一季度的0.16%有所上升,“显示交行上半年资产质量面临一定压力”。
无独有偶。深发展、华夏银行和宁波银行均存在不良贷款净形成率攀升的问题,表明资产质量压力犹存。
虽然上半年基建类贷款占比上升,是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基建领域集中了大量的信贷投放,未来将会显现出一定的风险;因为基建项目需要区分层次,比如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资产质量的稳定性较高;但区、县政府投资的一些项目,存在不确定性。
言及资产质量的压力,一位大行人士指出,来自宏观经济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仍不能过于乐观,特别是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出口企业又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外部经济和出口形势不能尽快恢复,对这部分企业冲击较大,进而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带来威胁。
二是国内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部分行业经营情况仍不容乐观。目前钢铁、有色、化纤、电力和化工等行业净利润同比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