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信贷“大起大落” 引发金融风险
相比上半年的“天量放贷”做法,收紧信贷当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商业银行必须平稳操作,回归正常秩序,根据自己的资金来源数量、结构和贷款需求,正常放贷,决不能急刹车。央行也需要按照控制通胀、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来确定下半年货币政策的操作思路,决不能仰股市鼻息而动,否则,不但可能害了股市,也可能伤了货币政策。
北京青年报报道 昨天,有三条消息引起了笔者注意。一是审计署强化金融审计,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将成重点;二是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说,要正确理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三是由于上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增长过快,部分银行下发通知要求“只收不贷”,有意压缩新增贷款规模。还有一些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将存量贷款出售,将贷款从资产负债表内转移至表外,导致当月新增贷款规模下降。
关于银行信贷方面的消息,近来的确让人有“大起大落”的感觉。从数据上看,往年全年信贷投放基本上没有超过5万亿的,而今年前七个月就投放达到了7.73万亿;6月份信贷投放1.63万亿,而7月份又突降至3559亿元;从操作上看,上半年各商业银行都将放贷当做中心任务,层层下压,银行人员由过去担心完不成存款任务,变为担心完不成放贷任务,而7月份央行提出动态微调后,一些银行则迅速开始收紧贷款,使得7月份放贷量竟然不及6月份放贷量的零头。现在,又出现了“只收不贷”的怪事,还是在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实,这样的现象也反映出部分商业银行在经营和政策执行上的不成熟。
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是第一位的。稳健经营首先反映在信贷资产业务的发展上。根据负债业务发展状况和结构,根据外部经济状况和需求,使贷款匀速、平稳地发展,才能保证经营稳健、贷款质量和效益。集中、大量、盲目的信贷投放,即“大起”,必然伴随的是贷款风险,给未来埋下产生不良贷款隐患。“大起”之后,又突然戛然而止,出现“大落”,则很可能给资金最大化运用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影响到经营。同时,突然“只收不贷”,也可能使得本行支持的一些贷款项目突然失血,给企业造成经营困难,给自己已经发放的贷款造成风险。
此外,成熟的货币政策必须具有独立性和稳健性,在具体操作上,要把握好“度”。从去年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后,实际执行中却已经偏离了“适度宽松”,而走向了“过度宽松”。这直接导致上半年出现“天量信贷投放”,使得实体经济难以消化,大量进入房市和股市,最终可能抬高资产价格,酿就金融风险。同时,也给远期通胀埋下隐患。货币政策控制失当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推高的股市,一旦货币政策出现一点点风吹草动,股市就会应声大幅波动。而股市的大幅波动,又会反过来影响货币政策。此时的货币政策便很可能深陷两难境地:不继续增加贷款供应,必然有一批项目要断掉资金链,成为烂尾工程;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投放货币,就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此时,继续放贷将使得流入股市、楼市资金越来越多,风险越来越大;而收紧贷款、严格贷款用途又将导致股市大幅波动,影响信心。
相比上半年的“天量放贷”做法,收紧信贷当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商业银行必须平稳操作,回归正常秩序,根据自己的资金来源数量、结构和贷款需求,正常放贷,决不能急刹车。央行也需要按照控制通胀、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来确定下半年货币政策的操作思路,决不能仰股市鼻息而动,否则,不但可能害了股市,也可能伤了货币政策。 (余丰慧 河南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