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金融科技将在对公服务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月22日-23日,以“新格局 新发展 新金融”为主题的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盛大召开!本次论坛聚焦世界与中国、市场与监管、学术与实践三大层面问题,探讨疫情影响之下世界及中国经济金融的当下和未来。金融界连续多年作为受邀媒体全程报道。
华夏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健华在会上分享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创新的推动作用和最主要的关键点,同时他也表示金融科技在实践当中真正想落地,还是有很多的困难的,以及如何去突破的问题。
首先他从实践者的角度分享了科技对创新的推动作用。金融科技从早期的互联网金融,即是把很多传统业务从线下向线上迁移,到后来的移动化的趋势,即把所有的功能都集成到了一个手机,或者一个平台上。目前,移动金融方面已经迈出了长足的一步。比如,零售金融的线上的快捷支付、无接触支付,包括网上的贷款申请,现在已经基本可以做到秒级的立刻办理。
目前金融科技的比较大的短板,其实就是对公服务。他称,无论是企业端还有政府部门做得还不太够,因此,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是面向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产业数字金融在创新的时候,除了ICT整体技术以外,还有一个物联网的技术。
物联网技术它为什么重要?他解释道,因为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发现,企业信息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往往是很难获取。即使到现在,我们说已经有了很多普惠金融的服务,服务到很多小企业,现在所有的做法基本都是围绕小微企业主个人的行为,真正意义上能做到纯线上服务的,还是针对企业主个人的。所以,普惠金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企业的金融行为。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每一项物品、每一个环节都有标签。物品的全流程,生产、交易、流通环节是可能全程监控的。一改之前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处理信息只是涉及到一些财务信息的状态。这些信息就可以作为金融机构对企业作风险识别判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应用在估值定价、风险评价当中。例如动产的抵质押问题,就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从所有单据源头跟踪监测。
针对数字货币他认为,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是科技技术最早的应用者,也是最大规模的应用者,所以金融和科技应该说是密不可分的。金融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支持,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比如,快捷支付实际上主要是由一些商业机构推动的,这也是技术驱动,属于企业行为的推动、边缘革命推动。但是,最后所有的边缘革命都需要有来自中心的驱动。如果没有一个中央银行的控制,货币发行不受控,那么,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金融稳定是难以保证的,所以数字人民币出来以后对未来的影响可能很大,对我们的金融产品创新,特别是在支付交付环节,未来会是比较大的冲击。
对于未来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张健华也谈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产业数字金融应该是一个重点需要突破的方向,在未来很大的一块可能是顺着资金的交易链寻找整个供应链,这样产业数字金融除了简单的融资以外,还有一些资金交付,交付环节、开放银行建设等环节可以做,最终要实现企业端、客户端和银行金融机构端的无缝衔接,能够互相渗透,把金融服务嫁接于整个企业的经济经营行为当中。
对于未来消费数字金融的升级可能比较大的点就是人工智能。当下,金融科技替代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人工手工操作性的。未来,最终有一个智能化投资引擎来替代人工决策。所以,在下一代消费领域里面的发展,智能化方面的应用会有很多,比如客户身份识别。
对于金融普惠,他针对技术方面在实践当中未来几个比较重要的点进行了分析。首先怎么样达成内部的共识。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懂科技的人可能不太懂业务流程、产品应用,而业务部门的人又不懂技术。所以,现在交叉型、复合型人才缺乏。除了人才以外,还有就是高层的认知。一个大的机构,一个组织要想真正转型,其实这里需要一个内部的共识。共识里面就包括开放,比如说各种技术、应用要去尝试,还要引入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其次,要求我们自己内部必须得是反应快的、灵敏的。这个有很多对底层技术的要求。最后,是数据的问题。如何让做为生产资料的数据发挥他的价值?私有的数据可以交给市场解决,公共数据需要政府来推动,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支付清算体系、跨行之间的清算,最后央行还是自己统一了,也在于这样的基本原则。
他特别强调金融业对科技技术的运用程度越深、越高,它面临的技术风险也越大,所以现在业务连续性风险,提到了特别高的高度。每年进行业务连续性的演练,就是担心将来系统如果出了问题,很多东西是不可逆的。
关于数据和隐私保护。他认为现在既然是大数据时代,数据是生产资料又是涉及到个人的隐私,所以这个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