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票据历史角度思考中国票据市场发展趋势

2020-07-17 11:31 813

来源:陆家嘴金融网作者: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肖小和、李紫薇一、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回顾中国票据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千百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作者: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李紫薇

一、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回顾

中国票据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千百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票据的发展伴随着经济、信用、金融的发展以及自身功能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一)古代及晚清时期的票据发展

周朝时期,商品经济雏形初现,借贷关系开始产生,质剂、傅别、书契等票据雏形应运而生,此时期票据主要作为借贷契约而存在,发挥的是取款凭证功能。

唐朝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货币供给不足推动了信用工具的发展,飞钱、书帖等票据相继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商品交易往来。

飞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汇兑票据,其出现不仅解决了铜钱短缺的问题,而且推动了汇兑业务的开展,票据汇兑功能得到初步体现。

书帖可用作存取款、转账凭证,部分柜坊允许将钱存入后,开立载有付款数目、日期以及收款人姓名的书帖,用户在交易之时无需使用现金,只需出具货币所有者的书帖即可。

时间推移到宋朝,极度繁荣的商品经济将票据的使用推向了新发展,交子、会子等相继出现,票据的发行数额、流通方式、支付时限、监管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完善,票据的使用频率得到了明显提升,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随着印刷术问世,交子、会子开始逐渐被用于市场交易,推动了票据支付功能的发展。南宋会子收归官营后允许与铜钱一并流通,成为政府法币,支付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清朝前中期的票据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意义上票据的基础功能,市场上主要存在的票据有会票和钱票两种。

钱票是钱庄凭借自身信用而发行的票据,可代替现银、现钱流通,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小范围流通的货币。会票出现于明朝后期,清朝时期进一步发展,会票的应用场景丰富,不仅可以用于汇兑,还可以开立期票用于货款支付。

会票具有流通转让性,流通时须在票据上记录流通情况,这一点可以视为背书的萌芽。清朝前中期,汇兑业务广泛开展,票据流通制度逐渐完善,这使得票据的流通更加便利规范,票据的汇兑和支付结算功能得到了加强。

晚清时期,信用制度进一步完善,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大规模出现,这些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大量使用票据,带动了我国传统票据的进一步发展。

票号是中国古代汇兑专营机构,其覆盖全国的经营网络的形成推动了汇兑业务空前发展,票据的汇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钱庄庄票信用卓著,具有直等现金的作用,在票据到期前,商人可以持票向金融机构申请“拆票”,即现代意义上的贴现,票据的融资功能开始被发现。鸦片战争爆发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外商银行纷纷在各通商口岸开始设立,西方新式票据也随之传入。

从此,中西方票据开始融合,我国的票据开始发生深刻变化。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设立,华资银行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它们在经营过程中仿照西方银行发行新式票据,经营贴现、押汇等业务,推动了我国新式票据的发展。

总的来说,晚清时期票据种类丰富,现代意义上的本票、支票、汇票均已出现,票据的使用愈发频繁,民众对票据的了解度与接受度逐步提升,票据的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民国时期的票据市场发展

民国初期,随着华资银行势力不断壮大,钱庄、外商银行、华资银行“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与此相对应,市场中票据新旧并立、中西共存。票据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产生的,由于各地需求不同,长期以来中国各地票据种类、样式各不相同,呈现出“东西各异,南北互特”的特点,票据流通极为混乱。

此时期,银钱业纷纷出台规章制度规范票据流通,但真正意义上的立法工作开始于北洋政府时期。1929年《中华民国票据法》出台,是中国第一部成文的票据法律规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票据进行了详细的规范,票据立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票据市场法律制度渐趋完善。

20世纪30年代末,国外贴现理论传入,理论界、实务界人士纷纷提倡,掀起了第一次承兑贴现汇票热潮。

1930年间,交通银行率先试办和推广贴现业务,并设计创立承兑汇票。此后,银行界、企业界相继加入,推动了票据业务的发展。白银风潮后,上海市面银根紧缩,为加速资金周转、实现资金融通,承兑汇票及贴现再次被提出,形成了第二次承兑汇票热潮。

此次热潮出现后,上海银行票据承兑所成立,标志着一个区域性的票据市场在上海逐渐形成。上海银行票据承兑所的成立表明中国票据贴现市场雏形的形成,带来了票据贴现业务的迅猛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承兑所承兑汇票等新型交易工具逐渐被推广开来,贴现业务作为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受到各界的重视,票据的信用功能得到显现。

抗战初期,随着上海、武汉沦陷,国民政府内迁,重庆成为政治中心及战时金融中心。为活跃战时金融,扶植生产发展,四联总处积极推动联合贴放业务。

为弥补大后方资金不足,达到调剂金融之目的,国民政府开始重视票据业务,相继出台多部制度规章,推动了票据融资功能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期承兑贴现的票据必须基于合法商业行为签发,对票据真实交易基础提出了要求。

但是,由于前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缺失,得不到中央银行重贴现的支持,我国票据市场的建立极为困难。尽管国民政府积极推动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但承兑与贴现业务发展无太大起色,业务量萎缩情况较为严重。直至1943年,重贴现才正式划归中央银行办理,中央银行重贴现职能得以正式确定。

抗战胜利后,各金融机构开始复员。为活泼金融运用,协助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承兑贴现制度,将贴现承兑制度推行至全国,国民政府发布规章推进票据业务发展,各商业银行也相继出台各自的制度办法对票据承兑和贴现加以规范。

战后的一段时间得到迅速的发展,工商业者也已习惯用承兑、贴现的方式融通资金。然而,随着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物价波动剧烈,票据贴现业务难以正常实施,业务量显著减少。在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影响下,法币濒临崩溃,金圆券滥发现象严重,中央银行发行大额本票和定额本票以替代现钞流通。市场投机活跃,资本囤积居奇或投入黑市拆放,贴票现象严重,由此催生出的远期支票成为票据的畸变形态,票据市场一片混乱。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票据市场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经历了金融体制的不断变化与探索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制度,为缓解粮食产需、供销矛盾,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我国开始定制并发放大米票、马料票等票证。

然而,此时期的票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汇票,更像是一种货单,是统购统销计划时期的经济管理手段。由于缺乏商业汇票发展的基础条件,票据的功能受到限制。

直到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开始活跃,商品流通下的支付结算工具匮乏成为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三角债”问题,商业汇票的支付结算功能重新被提及,各种票据业务摸索和试点纷纷进行。在发展商业信用的特殊背景下,票据的融资功能开始显现。

1981年,在杨浦和黄浦两个区办事处的协作下,试办了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此后,多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加入票据业务试点。1984—1990年是我国商业汇票市场发展的起步时期,此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相继颁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再贴现实行办法》、《银行结算办法》等制度规章,推动了票据市场的发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出台,开启了我国票据发展史上规范发展与制度化建设的新阶段。此后,人民银行相继颁布了《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加强了对商业汇票的宏观管理和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法律法规初步确立。

此时期中国人民银行改进和完善再贴现及贴现业务的利率定价机制,票据调控功能被挖掘。到1999年末,我国票据市场相关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为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迈入了商业银行票据专营的新时代,票据市场经营模式开始向集约化方向转型。

2003年“中国票据网”上线,为金融机构之间的票据转贴现和回购业务提供报价、撮合、查询等服务,解决了票据市场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提高了市场信息的时效性。

2005年起,部分商业银行推出了基于行内系统的电子票据产品,针对客户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票据服务模式和票据产品,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票据融资已成为重要的短期融资渠道。

2009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正式建成运行,我国票据市场由此迈入电子化时代,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呈现出票据业务快速增长,票据创新活力不断,票据理财、资管等业务应运而生,票据投资功能开始出现。

面对2009年资产荒,商业银行开始提高票据资产配置比重,票据交易十分活跃,回购业务量迅速增长,票据的交易功能逐步显现。

在追逐利润的同时,票据从业人员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有所下降,在规避监管的驱动下,以“消规模”为特征的卖出回购业务大放异彩,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等套利业务盛行,部分金融机构利用“卖断+买入返售+到期买断”、“假买断、假卖断”、附加回购承诺等交易模式违规办理票据业务,为他行隐匿、消减信贷规模提供“通道”等,票据市场乱象频发,为票据市场发展埋下风险隐患,直接导致了2016年票据案件的集中爆发。

2016年,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成。票交所的成立推动了业务、系统体系建设,加快了业务产品的创新步伐,票付通、贴现通、标准化票据等产品的相继问世,缓解了中小银行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票据市场风险防控水平大幅提升,票据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纵观中国票据发展史,票据的发展呈现出与经济、信用、金融相适应的特征。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金融体系、信用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票据的汇兑、支付、结算、融资、投资、交易、调控等功能不断被挖掘并发挥,票据的全生命周期作用逐步显现,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逐渐增强。

二、中国票据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金融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加快。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后疫情时代,有序推动经济复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基于此背景,我们认为票据发展面临新机遇,同样也有新挑战。

(一)票据市场发展的机遇

基于我国经济和金融步入新常态,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票据业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并将继续在服务经济、发展金融市场、完善信用体系、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助推金融改革、加快业务创新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宏观经济导向推动票据市场发展

票据市场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承兑发生额与GDP的相关性达到了92%,贴现发生额与GDP的相关性达到62%,表明票据市场与实体经发展高度相关。

票据承兑发生额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11.58%上升到2019年的20.59%,贴现发生额占 GDP 的比重从2001年的14.02%上升到2019年的34.61%,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后疫情时代,鼓励我国消费的宏观经济导向将拉动经济和商品贸易流的增长,从而稳步推动票据融资规模稳步增长,票据市场和规模增速与GDP增长的相关度可能增强。

2. 票据在短期资金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链接货币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纽带,在短期资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受企业规模、治理结构等因素限制,中小微企业难以通过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得资金,票据市场具有准入门槛低、期限短、流动性强、操作便捷灵活等优势,是企业获得短期资金的重要来源。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央行通过再贴现业务可以控制资金总量,引导信贷流向。

3. 票据是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

商业汇票是企业可获得性较高的金融工具之一,与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相比,票据业务优势明显:

一是票据贴现利率总体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通过票据融资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相较于流动资金贷款而言,电子票据项下业务办理更加高效便捷,有利于节约时间成本, 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速度;

三是票据业务准入门槛较低, 能更好地覆盖中小微企业,促进企业资金融通,是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

4. 票据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之一,对银行经营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以盈利性为最终追求,配置一定比例的票据资产能够改善资产流动性与风险性,提高资产质量,达到调节和优化资产结构的目的。

第二,票据兼具信贷属性和资金属性,商业银行通过票据交易调节资金和信贷规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票据产品种类繁多,票据利率多变灵活,可视具体业务情况而进行调整,灵活性较高。

第三,通过办理票据业务、配置票据资产,商业银行可以获取承兑手续费收入、贴现利息收入、买卖断价差收入等利息及中间业务收入,通过承兑保证金吸收存款可以进一步提高票据业务利润贡献度。

据估计,票据全产品线年度利润达到2000亿元,占银行业年利润的10%以上,是推动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5. 票据是现阶段提升企业信用的最佳工具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历来是社会经济关注的重点话题,此类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信用程度较低,财务信息不透明,可用于担保的抵押物少,银行难以对其经营状况及信用状况做出准确判断,银行惜贷现象严重。

票据作为企业获得程度较高的金融工具之一,其可追索性及可背书流转性能够串联企业信用,实现信用增级的效果。

尤其是在国家鼓励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汇票优势逐渐凸显。在供应链中使用商业汇票,通过核心企业授信,带动票据逐级流转,实现企业信用叠加,从而帮助末端中小微企业获取低成本资金,缓解融资难题。

除此之外,商票保兑、保贴等业务可以帮助提升企业信用,扩大票据流通范围。2020年1月,上海票交所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系统开始试运行;6月5日,人民银行起草《关于规范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旨在通过规范承兑人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建立承兑人信用约束机制。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系统的建立一方面可以维护持票人合法权益,减少票据纠纷;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市场信用约束机制,提高企业信用程度。

6. 票据业务有助于实现区金融发展良性循环

票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常用的金融工具,其规模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活跃程度。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弱后,金融资源配置不均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商业汇票应用场景丰富,各地区可结合自身产业结构及地域特色发展票据业务,通过发展票据业务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改善落后地区生态环境。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依托产业链发展票据业务,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达到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有助于改善落后地区金融生态,启动良性循环。

7. 市场完善为票据业务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从统一票据规则完善方面来讲,上海票交所成立以前的票据市场是一个线下OTC市场,由于规则的不统一,基层法院在审判票据纠纷案件时存在很大争议。

2020年5月30日,“中国票据市场与票据纠纷案件裁判规则”专题研讨会在南昌成功举办,就票据纠纷裁判规则制定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票据纠纷裁判规则的统一化发展,对于票据案例是非明辨,对于票据市场的规范健康合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从资管法规完善方面来讲,《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明确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范围和认定条件,建立非标转标的认定机制,并对存量“非非标”资产予以过渡期,这为标准化票据的发展提供了方便。

8. 票据融资是提高行业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比纸质票据而言,电子票据打破了票据交易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实现实时、跨区域流通使用,大大缩短了资金的在途时间,提升了企业贴现融资效率。

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商业银行、第三方平台上线在线票据产品,支持票据承兑、贴现、背书转让等全线上、一站式服务,极大提高了票据的交易效率,商业银行直贴平台的建设实现票据贴现在线审批、极速贴现,使得企业融资效率大幅提升。

2020年4月,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可拆分、等分化的供应链票据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随着标准化票据的推动,票据融资效率将有效提升。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票据融资手续较为便捷,在票据业务线上化发展的趋势下,票据融资成为提高行业效率的有效途径。

9. 电票系统改进和上海票交所建设为票据市场发展创新奠定基础

2009年10月2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管理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正式建成运行,我国票据市场由此迈入电子化时代。伴随着票据市场的繁荣发展,票据理财逐渐兴起,票据产品及交易模式也不断创新。

2016年,票交所成立,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成,票据市场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解决市场中的新难题,票交所和各参与主体积极创新,在票据交易、票据产品、定价策略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票交所建立后,通过重塑票据业务规则和市场生态,显著提高了票据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和规范性,加之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票据创新奠定了基础。

10. 金融科技为票据市场发展提供条件

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如火如荼,各行各业都在寻求与金融科技的结合点。票据市场金融科技应用前景广阔,对于区块链技术而言,依托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数字票据联盟链,通过智能合约编程可以规范票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区块链时间戳可以帮助实现票据市场监管,通过发行数字票据可以实现票据实时清算等;

对于大数据技术而言,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可以提供票据市场数据服务,通过大数据建模可以为票据监管提供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可以为商业银行创造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数据挖掘为第三方信用评级带来新机遇等;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言,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对远程交易员身份进行识别,建立人工智能客服可以减少人力咨询成本,结合大数据实现智能交易、做大票据利润,通过图像技术可以进行票面信息识别、增强票据风险防控能力等;

对于云计算技术而言,通过优化云计算服务器可以提高计算速度、降低交易响应时间、提高票据交易速率,通过云存储可以实现票据海量票据数据存储,为利用大数据进行票据分析奠定基础等。金融科技对于票据市场而言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下,票据市场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1. 票据制度完善为票据市场提供保证

票据制度可以规范票据使用主体和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票据制度,只要在宏观上能够反映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

在微观上能够方便票据使用、减少经济参与主体之间的纠纷,充分发挥票据的功能,就是科学的、先进的、合理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票据市场制度建设取得阶段性的进展,从最初总结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试点经验基础上颁布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等颁行,再到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以来《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及其八项配套等制度的出台,以及票交所阶段《票据交易管理办法》、《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等发布,票据市场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完善,为丰富票据业务产品、提升市场风险防范水平、促进市场创新发展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票据创新为市场发展增强活力

随着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票据创新不断深化,尤其是在上海票交所成立以后,票据市场创新产品涌现,票付通、贴现通、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等产品相继推出,票据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提升。

商业银行也积极探索票据业务创新,在传统的承兑、贴现、转贴现等业务基础上,推出区块链票据、票据池、票据资产证券化、线上贴现等创新型票据业务产品,为票据市场发展提供源动力。央企在票据市场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央企“企票通”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商票流通,降低了产业链运行成本,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票据市场面临的挑战

在抓住机遇,促进票据市场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现阶段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 制度方面的挑战

票据制度建设与票据发展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我国票据市场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票据法制建设滞后于票据市场发展。《票据法》出台于1995年,其颁布对于早期票据市场稳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票据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票据法》并没有随着票据市场的发展而修改完善。一方面,《票据法》,其中第十条关于真实交易背景的规定不仅与票据无因性原则相悖,还阻碍了融资性票据的发展,我国票据制度对于融资性票据的排斥,严重制约了票据直接融资功能;

另一方面,《票据法》中关于电子票据、票据创新、票据经纪、票据评级机构、票据信息管理等方面制度的缺失阻碍了票据市场发展步伐。作为票据市场核心法规,《票据法》的滞后发展对于票据市场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二是制度要求的统一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票据市场参与者的规定。《票据交易管理办法》拓宽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由于财务公司以外的非银机构对于票据业务普遍不熟悉,且目前尚未出台相关制度文件允许其参与票据市场交易,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实际上一直处于“放而未开”的尴尬境地。

第二,关于交易背景真实性的规定。《票据交易管理办法》第十七条指出在贴现过程中,贴现申请人无需提供合同、发票等资料。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部分监管部门仍要求商业银行进行贸易背景审查。

三是部分票据制度的合理性问题。《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使得票据资产重复计量,严重影响了票据市场的活跃度。在标准化票据推出的大背景下,票据的信贷属性逐渐弱化,是否继续认定转贴现业务的信贷属性有待商榷。

2. 票据中介违规行为带来安全隐患

由于现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票据市场,我国票据市场一直以来都处于分割状态,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基于此发展背景,以提供信息支持和撮合服务为主要职责的票据中介机构应运而生,票据中介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票据市场的流动性,提升了票据市场交易效率。

但是,长期以来,票据中介游走于票据市场的灰色地带,通过自有资金参与票据市场交易,赚取超额利润,这种违规行为增加了票据市场风险隐患,严重制约了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票据制度仅简单要求商业银行不得与票据经纪公司开展业务,尚无对于经纪的其他规定。由于缺乏市场准入要求,票据经纪市场一度野蛮增长。票据中介资质良莠不齐,部分中介机构操作极为不规范,导致近年来票据风险事件是有发生,其中不乏票据中介机构的参与,这给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

3. 评级机构缺失限制票据流通

一直以来,我国票据市场缺乏统一、权威的评级机构,缺少票据专项评级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只能依据内部评级体系对企业及交易对手评级,评级手段、方法的差异性,以及评级结果的保密性严重影响了票据市场定价的科学性,造成评级资源的浪费,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的票据市场形成受阻。相比银行承兑汇票而言,商业承兑汇票是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签发,其风险性相对较高。企业资质参差不齐,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评级信息的缺失致使市场参与者对于商业承兑汇票安全性存疑,严重阻碍了商业承兑汇票的进一步推广,票据评级制度的缺位对于商业汇票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极为不利。

4. 电票时代票据风险仍未完全消除

2016年,票据市场风险案件相继爆出,面对纸票时代风险频发,人们将目光投向了电子票据,呼吁纸质票据电子化。根据上海票交所数据,2019年全市场电票承兑金额占比达到97.94%,贴现金额占比达到99.36%,我国票据市场已然步入全面电子化的新时代。

然而,电票的出现并没有完全遏制票据风险事件的发生,伴随着2018年首例电票诈骗案件一审宣判,电票虚假代理接入事件浮出水面。虽然票交所的成立,推动了票据业务标准的统一,使整个市场的风险显著降低。

但是,电票交易下的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仍值得关注。与此同时,在电子票据支付环节,ECDS系统并未要求采用DVP清算方式,在票款支付相分离的模式下,“打飞”、“背飞”风险依旧存在。

5. 全国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票据市场

上海票据交易所虽然将银行间票据市场整合为全国统一的二级市场,但是尚未实现完全统一的票据市场建设,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各地区之间的信息壁垒依旧存在,由此导致了市场透明度不高,各区域自成体系,地区之间贴现利率差异较大,严重影响了票据的流通。

除此之外,目前票据市场缺乏全国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缺乏规范的指标统计方式,各主体在统计口径、统计维度、指标名称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使得市场参与者无法及时准确的获得票据市场详细信息。当前,票据市场数据主要散布在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票交所、央行等机构中,海量数据无法得到整合和分析,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于票据市场预测和风险防范。

6. 区域票据市场不同步发展下市场分化特征明显

与经济发展相类似,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同步的问题。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5月,我国东部地区用票量合计6.29万亿元,市场占比达到63.03%,票据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中部地区用票量合计1.73万亿元,市场占比为17.36%;西部地区用票量合计为1.42万亿元,市场占比为14.26%;

而东北地区用票量为0.53亿元,市场占比仅有5.35%;除中东部地区外,各地区用票量占比均有所下降。

在全国各省市中,江苏省、浙江省用票量占比超过10%,其次为山东省、广东省、上海市,占比超过8%,反观海南、西藏等地区,用票量占比不足0.5%。区域票据的不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票据业务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票据市场结构分化特征明显,不利于票据市场的协调统一发展。

三、中国票据市场发展趋势的思考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在宏观经济稳字当头和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的背景下,票据市场也将迎来了发展新时期。其趋势主要表现在:

1. 趋势一:票据服务实体特别服务中小微及民营企业将成为重要工具
从信用体系建设角度分析,票据市场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切合目前企业信用实际的短期融资工具。一直以来,中国实体经济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2015—2019年,小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维持在60%-75%的范围内,近年来有所提升;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平均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58%和55%,然而,银行平均贷款审批指数仅有48%,银行贷款审批程度远不能满足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对于规模较小的小微和民营企业而言,资金紧缺程度更加严重。票据是在企业支付结算需求下应运而生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票据市场发展成为企业低成本融资渠道。

2019年12月,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3.24%,比同期限LPR低91个基点,票据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明显。
随着票据市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2019年,全市场累计签发承兑汇票20.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5%,票据承兑余额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5.0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累计贴现票据12.46万亿元,同比增长25.33%,票据贴现余额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例为5.34%,在企业贷款增量中占比达到16.77%,成为支持企业贷款增长的重要力量。

票据市场在服务中小微及民营企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根据上海票交所数据,2019年出票人为中小微企业的票据承兑余额占比达到69.84%,贴现余额达到81.39%,票据已经成为解决中小微及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低成本和实体经济可获得性最强的金融工具,票据将继续在服务实体特别服务中小微及民营企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趋势二:票据支付借助金融科技将成为企业重要方式

从科技发展角度分析,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将为票据市场创新发展提供条件,有利于提升了票据业务的深度与广度,提升票据业务效率,票据支付借助金融科技将成为企业的重要方式。

回顾票据历史发展长河,支付和汇兑功能是票据发展的起源,是票据全生命周期功能发展的基础。相比于现金、本票、支票、银行汇票等支付方式而言,商业汇票具有延期支付、可背书转让、到期前可贴现等优势,且电票的签发、流转等以ECDS系统为依托,可有效约束违约行为的产生,是企业尤其是供应链企业款项支付的最佳方式。

然而,受限于票据市场发展初期市场透明度不高、各区域票据市场分散化发展等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票据支付主要采取线下支付的方式,货款支付的不同步给票据市场发展带来安全隐患。科技的进步将传统的线下支付转移至线上,上海票交所、商业银行、第三方票据平台、企业等借助科技之力发展线上票据支付产品,实现票据货币化支付功能,进一步扩大票据支付范围、扩大支付覆盖面、提升票据支付效率、提高支付的广泛性和大众性。2019年,企业累计背书转让票据46.47万亿元,同比增长16.86%,企业票据支付意愿大幅提升。

未来随着数字票据正式推出,票据支付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将进一步凸显,借助金融科技发展,票据支付将成为企业支付的重要方式。

3. 趋势三:票据将成为少发货币,传导货币政策及调节货币流动性的有效手段

从金融市场架构角度分析,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仍要经过长期的改革发展,票据市场仍将在完善短期资金市场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票据是传统的支付结算工具,承兑业务可以减少企业运营资金占用,实现延期支付,票据背书可以满足企业间短期资金支付需求。

相比纸票而言,电子票据既是信用工具,又是支付工具,同时具有互联网属性,可以实现货币化支付。央行【2016】224号文指出:“各金融机构应以上下游关系密切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为重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使用电票”。

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使用电票进行支付,可以有效串联供应链企业,带动优质企业信用传递,通过票据轧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实现应收账款票据化。

商业汇票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可以通过信用手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达到票据货币化支付的目的,既解决了企业资金需求,又没有实际投放货币,是减少货币发行量、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工具。

2020年以来,央行投放1。8万亿元再贴现再贷款额度,用于支持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和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央行可以通过再贴现引导信贷和资金投放,实现“精准滴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央行可以通过票据市场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金融体系流动性。

4. 趋势四:票据将成为大众投资者的理想产品

从投资供给端角度分析,标准化票据在未来极有可能面向大众放开,票据将成为大众投资者的理想产品。2009年—2012年,在票据市场高速发展下,具有高收益、低风险、零门槛、期限短等优势的票据理财迅速发展,票据资管、票据理财等业务火爆一时,票据投资功能自此被挖掘。

2016年,全国首只票据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具有高收益、低风险的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进入投资者的视野。2019年,上海票据交易所相继发布4期标准化票据。

2020年6月,央行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明确支持资管产品投资标准化票据。标准化票据属于货币市场工具,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可以通过购买标准化票据进行票据投资,迈出了票据债券化发展的一大步。《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化票据可等分化等,使得标准化票据进一步向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靠近,标准化票据的发展为票据投资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票据产品、业务互联网化、平台化将是大势所趋,票据投资产品也将通过网络化、平台化等形式发展。未来标准化票据及其他票据投资产品极有可能面向市场开放、面向大众开放、面向个人开放。票据市场未来也将不断创新投资产品,适应投资者需求,发展票据远期、票据互换、票据期权、票据期货等衍生产品,满足不同投资主体的偏好。企业和个人投资者也将通过票据投资产品进行投资,票据也将成为大众投资者的理想投资产品。

5. 趋势五:票据在上海票交所基础上,有望将发展为国际票据交易所

从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角度分析,上海票交所建设为票据市场发展创新奠定基础,上海票据交易所也将有望建设成为世界开放的国际化票据交易平台建设。

票据是经济交换和商业信用发展的产物,从美国、英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区发达的票据市场发展经验来看,票据业务能够有利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上海票据交易所作为我国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具备票据报价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等功能,承担着中央银行再贴现操作等货币政策职能,是我国票据市场登记托管中心、业务交易中心、创新发展中心、风险防控中心、数据信息中心。

在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展的基础上成立国际票据交易所,有望实现全球票据市场的融合,促进票据跨国交易流通,提高票据交易度和使用度,提升票据跨境支付结算功能作用,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离岸金融市场效率,引进国际先进经验,促进国内票据市场对外开放,丰富票据创新产品种类,推动全方位的金融业对外开放和深化金融改革等。

6. 趋势六:长三角有望建立一体化的商业承兑汇票平台

从基础平台建设角度分析,票据业务发展将有广阔的空间。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历来是票据市场先行工作的示范区域,占据着票据市场三分天下,2019年,长三角各省市票据承兑额达到6.2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0.67%;贴现4.28万亿元,占比达到34.35%;票据交易额为34.87万亿元,占全国票据交易比重达到34.23%。

2018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指明方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为落实相关要求,上海票据交易所探索建设供应链票据平台,推广“贴现通”、“票付通”业务,并取得积极成效。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商业信用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程度来看,长三角四省市商票贴现累计发生额占比全国比重达到40%以上。在鼓励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承兑汇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为长三角地区继续挖掘商业承兑汇票作用,发展商票融资提供可能。

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一体化的商业承兑汇票平台,有利于强化地区企业意识,提升地区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经济布局,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商票发展做出示范。

7. 趋势七:在央企建立企票通基础上国企和地方政府将有望建立商业信用票据平台

从企业融资需求角度分析,商业汇票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企业信用提升的最佳工具之一。

2019年8月26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携手51家央企发起设立央企商业承兑汇票互认联盟,“企票通”正式上线运营。“企票通”一端连接央企,一端打通商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接入人民银行ECDS系统,实现商票的出票、承兑、背书、贴现、付款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利用平台的信用互认和增信机制,丰富了企业间支付手段,有效发挥央企商业信用价值,降低央企产业链融资综合成本。

在总结“企票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国企和地方政府有望搭建商业信用票据平台,通过统一的信用平台建设,引导企业更多地将电子商业汇票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去,通过平台企业票据流转,实现商业承兑汇票的闭环运行,提高供应链企业运行效率。

建立商业信用票据平台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速企业资金回笼;另一方面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商票信用环境,提升企业信用,促进商业承兑汇票流通。

8.趋势八:制度与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激发票据市场潜能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分析,创新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票据创新为票据市场发展增强活力,将进一步激发票据市场潜能。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给票据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市场创新活力无限。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工行、浦发、中信、中行、招行、广发等国股大行相继推出“极速贴现”或“在线贴现”等创新产品,京东等科技公司也推出了“京票秒贴”等在线贴现产品,第三方平台快贴、秒贴、票据撮合平台更是遍地开花,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票据贴现融资效率以及贴现体验感。

上海票据交易所“票付通”产品拓展了线上票据支付途径,上线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有5家合作金融机构和20多家平台试点接入,绑定用票企业700家,合计发起6500笔票据支付,支付金额约为60亿元;“贴现通”产品建设了全国统一的贴现服务平台,解决了贴现市场分散、信息不对称等痛点,截至2019年末,共有2720家贴现申请企业参与,其中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0.63%,企业共计委托票据6653张,实际撮合成功5130张,撮合成功率高达77.11%;供应链票据平台的推出实现了票据可拆分化,提高了票据融资的便利性,截至2020年6月16日,已有4家供应链金融平台接入,注册企业共计187家,累计签发供应链票据592.51万元。随着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创新与完善,标准化票据等产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纵观历史,制度与科技犹如左臂右膀,为票据市场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展望未来,票据市场建设将进一步发挥制度和科技优势,不断激发市场发展潜能,通过制度创新,发挥票据前端承兑支付和融资流通功能,走支付便捷化短贷票据化之路;依托科技发展,发挥后端交易投资功能,走类债券和类证券化之路。

9. 趋势九:发挥技术力量与信用环境提升优势,票据整体风险将有效降低

从风险防范角度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票据市场信用环境的提升将有效降低票据市场整体风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使用为票据市场监管及风险防范提供了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实时监管平台,监控拦截可疑交易与报价,将票据风控关口前移;通过建立票据市场监控规模型,对可能存在的违规操作风险实现类T+0事后分析;通过智能合约建立票据市场统一规则和秩序;通过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实现票据市场无成本调阅,解决风险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

社会整体信用环境的提升是降低票据市场风险的基础,通过打造信用社会的措施,提升全社会信用意识,营造良好商业环境;通过加强对失信惩罚的措施,增强全社会失信成本,降低信用违约概率。全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程度提升,防范风险票据市场风险。风险是底线,未来在发挥科技力量与提升信用环境的基础上,票据全生命周期风险将得到有效控制,票据市场整体风险将显著下降。


0
标签: 票据 中国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2025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第九次成员内部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5-01-15 11:00
80644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低利率时代 交易银行的价值与机遇

2025-01-15 09:41
83516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低利率时代 交易银行的价值与机遇

2025-01-15 09:19
31869

第14届(2024)中国经贸企业最具信赖的金融服务商(金贸奖)重磅发布

2025-01-14 22:34
88314

中国诚通下属诚通保理与力神青岛成功落地1亿元业务投放

2025-01-10 11:14
66735

浙江省海港集团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共同签约

2025-01-10 11:11
6451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