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微企业贷款中介收费的事最近很热,某银行的负面报道铺天盖地,最终迫于舆情暂时中断了所有的渠道合作进件。中介收费这个事,源远流长。这次不是最严重,也不是最广泛,只不过这次被放到了放大镜下。不是金融机构不管,不是管
小微企业贷款中介收费的事最近很热,某银行的负面报道铺天盖地,最终迫于舆情暂时中断了所有的渠道合作进件。中介收费这个事,源远流长。这次不是最严重,也不是最广泛,只不过这次被放到了放大镜下。不是金融机构不管,不是管理不严,甚至不完全是渠道的锅。关闭渠道进件就能控制住中介收费?恐怕也不是。银行的客户经理心知肚明,自己手上的小微客户,不管是房抵贷也好,信用贷也好,有多少是自己的客户转介绍的?有多少是自己认识的渠道推单的?有多少是自己心知肚明过程中多半是被中介收了费了的?中介收费问题,本质是市场的畸形导致的,多少金融机构在管控中介收费上下了苦工,产品介绍上明确表示除利息外不加收任何费用,短信中提醒,签署合同让客户确认没有其他收费,放款时再次确认,放款后还有电话回访。但实际情况呢?客户不会告诉你实情,客户主动隐瞒中介收费的事实,甚至有时金融机构发现蛛丝马迹,客户帮中介打圆场。小微客户并不是单纯的受害者,某种程度上小微企业和中介是相互依存关系,是某种程度上的共谋。根据2019年6月央行和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5.9%。
目前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看起来相对较低,一是由于在政府的号召下,在监管对金融机构两增两控强力考核下,所有金融机构尽全力在小微市场上投放,小微企业的流动性一时半会不会出问题;二是因为监管政策要求对还款困难的小微客户金融机构的贷款到期时要应延尽延,现阶段不会体现出不良;三是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贷款后不会马上资金枯竭,即使经营不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才会爆发。长期来看,官方公布的平均5.9%的不良率还是有相当的统计学上的参考意义。这里讲的5.9%的平均不良率是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能拿到几百万,上千万授信的小微企业,已经是小微中的佼佼者了,而更多的小微企业是路边一家一家的小店,是只有几个人的家庭作坊,是路边的小摊,是批发市场一个一个的档口。这些客户的户均授信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生命周期只有2年出头,可以想象,这批客户的的不良率远超平均线5.9%。很多人认为银行的贷款利润=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不良率。大错特错,这么认为的人要么是真的不懂,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其心可诛。真实情况是贷款利润=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不良率-资金闲置成本-获客成本-数据成本-尽调成本-税务成本-清结算成本-拨备成本-机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科技成本,房租成本)。这批客户即使是以5.9%平均不良率算,你觉得多少的定价才具有市场可行性?但若是真那么定价,媒体怎么写?监管怎么看?甚至于法院怎么判?无名无利还要挨板子,那么谁还愿意投入大气力去做呢?长期以来,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因为融资路径少,刚性需求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得不到满足,才会侧面导致小微企业去寻找民间融资较贵的渠道,小微企业聚集的江浙、广东等地抬会,标会等民间金融形式的发达也正因为此。实际上,目前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他们面临更大的问题是,有没有救命钱的问题,也就是信贷可得性的问题,他们面临的是融资难,而不是融资贵问题。当然,谁都想要又便宜又可获得的钱,但现实情况却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几年,政策方向倾向于小微贷款,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近期公布出来的小微贷款平均利率是比较低的。但这个低,也有一定问题。2019年6月25日,中国银保监会在浙江台州组织召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现场交流会。会议发布的小微企业贷款相关数据显示,至2019年5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15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指单户授信总额 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10.25万亿元;2019年前5个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89%。定价6.89%,不良5.9%,定价约等于不良,这个模式并不具备市场可行性,只能金融机构讲责任,提高政治站位,硬顶。但目前整体35.15万亿元的小微贷款,普惠型10.25万亿元小微贷款,金融机构能顶多久呢?何况,以上数据是2019年的,2020年疫情后,小微贷款的发放量更大,利率水平更低。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6月19日表示,今年以来,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2020年1-5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03%,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67个百分点。一季度,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4.32%,较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利率进一步降低,这对小微企业而言,这当然是可喜的。但这么大的体量,对金融机构而言,商业上如果不具备可行性,如何能够持久?除了意愿问题,金融机构本身的消化能力也有一个上限。小微企业拿到的实际价格就是银行的利率定价吗?有些恐怕并不是,我们只能保证银行真的只收了那么多,真的没额外收费。但,实际呢。对于小微贷款,中介介入的江浙客户认可的中介加收费用是放款金额的2-3%,广东是3%-5%,中西部更贵,普遍到5%,如果是东三省,超过10%都不稀奇。在这个范围内,中介收费,很多客户是认可的,甚至觉得是公道的,不管你多少次提醒没有额外收费,甚至去电询问,这些客户都不告诉你收费的实情。这些情况不是坐在电脑前看看报表就能知晓的,要去市场,去一线,没有头衔,不要随从,不说官话,实地走访,是不是事实,很好验证。长久的信贷饥渴,造成了一种现象:小微贷款对于客户而言,银行是过客,中介才能帮他解决问题。中介会帮他美化资料(税、票、流水)、会帮他推送多家银行,会在他拿不到钱时,帮他拿到钱。客户考虑的是一顿饱和顿顿饱的问题。银行可能帮他一顿饱,中介是他长期的依靠。
不到逾期,不到上征信,不到真的拿不到所有贷款,他就不会和中介翻脸。怎么可能不想呢?金融机构没有收费,却要承担由此导致的投诉、不良上升、监管问责等种种不利,在这个市场上没有比金融机构更痛恨中介收费的了。但决定中介空间的,不是金融机构,而是市场,中介和小微客户实际上已经相互依存,金融机构强管控下,只能打低中介收费的比例,但很难杜绝。市场问题需要市场化解决,否则会产生一系列次生问题。大家都认同,企业客户比个人更理性,但为什么中介向客户收费在消费信贷上得到了极大抑制,而在小微企业这一侧反而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不是简单的做好防骗宣传就可以了,银行网点比厕所还多,哪有那么多那么好骗的企业主,问题不是被骗,而是共谋。根源还在供给上,供给如果不稀缺,客户也就没有了和中介共谋的必要。 所以解决中介收费问题,首先是遵循国家扶植小微的政策,持续加大小微市场的投放,让更多小微企业主对小微贷款的持续供给有更多的信心,降低他对中介的依赖。其次是大力发展非接触小微贷款,减少客户贷款的中间环节,对公贷款不同于个人,中间的流程要复杂得多,一旦流程拉长,又在线下办理,中间就有牟利的空间。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43号)。《通知》要求,推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创新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解决“首贷难”、“续贷难”等问题。督促金融机构优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操作程序,做到应延尽延,并引导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利率水平。加强水电气、纳税、社保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创造条件。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优化再造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发放流程和模式,推行线上服务、“不见面”审批等便捷信贷服务。发文高屋建瓴,切中要害,但要落实下来,需要监管机构对现行监管政策做出修改。比如开户,现行监管政策是无法支持小微企业线上开户的,户都开不了,贷款怎么发放?怎么还款?还怎么落实不见面审批呢?其它更细的贷款及反洗钱规定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相信政府的决心和监管的智慧,期待更多的细则逐步落地。只有小微企业更为便捷的直接和金融机构发生信贷关系,中介收费才能得到遏制。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短期之内靠着政府的号召、监管政策的考核,可以得到缓解,但长久来看还是得回到市场化解决的道路上来。市场化的定价能使得金融机构小微贷款产品的商业逻辑能够得到自洽,激发商业银行的长期的供给意愿。供给充分后,融资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至于融资贵,贵是一个相对值,什么是贵,什么是便宜,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市场充分竞争后,会对不同资质的小微企业形成一个相对公允的贷款市场价格,在这个价格上加上各种补贴政策,才能对融资贵问题形成一个长效的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