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获客陷入瓶颈时,寻求通过让利、赋能合作场景数字化升级的方式,锁定更多商户资源,增加受托支付贷款投放规模。
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吹响转型号角的同时,也掀起商户、场景资源的争夺战,只不过这场争夺战以曲线的形式进行,融入商户门店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中。「消费金融频道」注意到,自捷信消费金融发布“2023战略”之后,全力改造线下业务模式,推出ALDI 2.0 自助办单、“捷商汇”云互动平台等智能服务工具,打通“线上+线下”信贷服务模式。除了在线下为商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信贷服务,捷信还邀请线下合作商户进驻线上分期商城,将合作商户拉入捷信业务生态中。为了增加商户的粘性,捷信上线专属商户服务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平台“捷商汇”。该平台作为捷信服务商户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能为商户提供捷信相关产品、促销信息、合作政策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捷信通过“捷商汇”帮助商户提升精选客户、销售技巧、消费金融知识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商户对捷信的好感,保持渠道的粘性。与线上场景协同并进,马上消费金融也对线下场景、商户进行数字化改造。针对重庆百货、物美集团等股东方的线下场景,以及电信运营商营业厅、消费电子产品、家电的商户等,马上消费金融在早期就通过将APP二维码置入商户,根据客户消费行为进行获客和转化。
为了解决当下获客难题,马上消费金融还通过“AI+场景+交易+信用”的模式渗透商户场景,将AI硬件置入到消费场景中,一方面赋能商户数字化经营,另一方面提升消费金融服务效率。
疫情使线下商户经营受损严重,倒逼商户进行线上转型,而消费金融作为实体经营的重要辅助工具,也是商户数字化转型的一项核心需求。今年,包括中银消费金融在内的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开启线上化、数字化转型,以往重人力、高成本的线下业务模式日渐解除。尽管线下业务模式被颠覆,但以往通过线下模式累计的商户资源和场景优势,依然是消费金融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消费金融的本质是场景金融,将金融服务融入具体的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融资服务,促进买卖双方完成交易,是消费金融服务的主要模式之一。在场景金融的业务模式中,商户处于桥梁和纽带的角色,服务好商户的数字化转型就等于抓住了商户场景下的用户资源。消费金融的场景非常丰富,包括购物、餐饮、娱乐、家 装、旅游、教育、医疗等。过去几年,由于支付不便、风控落后、审批环节复杂等因素,场景金融主要集中在3C门店,医美、家装、教育培训、旅游等客单价较高的消费场景中,其中一部分还集中在线上渠道,而线下中小实体的需求和潜力被忽视。当线下实体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潮到来时,中小商户的消费场景也会被挖掘。目前,消费金融市场中的场景金融规模较小。数据显示,从交易规模来看,2019年仅有不到20%的持牌消金的受托支付贷款投放规模占到全部贷款比重30%以上,25%左右的持牌消金的受托支付贷款投放规模占比介于10%~30%之间,超过一半的持牌消金受托支付贷款占比不足10%。提升场景金融规模,也能为消费金融市场注入更多动能。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整体增速有所放缓,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较上年 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较上年增长30.5%。2020年之于消费金融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最为艰难的一年,受获客放缓、新增获客成本提高、利率上限约束等因素影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营收利润增速明显下滑,多数机构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场景和商户资源上,希望借此扩大有效放贷规模。只有规模做大,以小额、分散为特征的消费金融生意才能获得利润。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消费金融场景在传统的3C卖场和装修、教育、医美等线下门店的基础上,逐渐线上化。消费金融机构以信用支付、App、智能风控为支撑,发力线下场景、线上场景和线上线下相结合场景等多种模式,精细化筛选长尾客户的真实消费需求场景,场景金融就会更加多元且丰富。无论消费金融行业如何转型,场景和商户资源始终是玩家参与竞逐的核心筹码。在更多消金巨头涌入的关键节点,如何牢牢抓住合作商户,撬动增量用户,成为眼下消费金融公司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