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信深陷套路贷质疑:亏损不断,现金流吃紧,豪赌全国购能撑多久?

先晓 | 2020-07-10 18:27 181904

来源:数金社作者:先晓“在优信贷款,我的实际贷款金额应该为50016元,后查贷款合同发现贷款本金有61494元,优信业务员解释称放款金额是跟银行对



来源:数金社
作者:先晓



“在优信贷款,我的实际贷款金额应该为50016元,后查贷款合同发现贷款本金有61494元,优信业务员解释称放款金额是跟银行对账走个形式,微众银行说61494是要连本带息一起偿还的,怎么都说不通。”3个月过去了,来自河北的于先生投诉优信二手车(以下简称优信)“套路贷”一事始终没等到优信的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于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

数金社在调查中发现,近日,在聚投诉、黑猫投诉等平台上有多起针对优信的投诉,直指该平台存在“套路贷”、买车变租赁的违规行为。

01

贷款本金5万变6万 买车变租赁被用户指“套路贷”
前段时间,一位来自河北的于先生在黑猫投诉上发起联名投诉,称自己在优信二手车APP上看中了一辆价格为7.63万的斯柯达“明锐”轿车,支付了26236元首付款后,他在业务员的指导下,将剩余车款办理了贷款分期,放款方为微众银行。自己之前所申请的贷款金额为50016元
后来于先生得知,自己这笔贷款实际本金数额为61494元。但是扣除已交的首付款,自己的贷款金额应该为50016元,为何突然多出了11478元? 这让于先生感到十分疑惑。
面对质疑,优信业务员给的回复是:“放款金额是跟银行对账走个形式而已”。然而,微众银行表示,根据用户提交的申请,贷款金额确实为61494元,是需要连本带息偿还的。
于先生在优信APP上找到一份名为《融资租赁合同费用明细表》的文件,其中也显示,除了首付之外,于先生融资总额为61494元,每月应付租金1927元,租赁期限为36期。

于先生提供给新浪财经的电子合同

也就是说,首付款加上36期61494元的融资总额,于先生购入这辆二手车最终需花费近9万元,相比订车时的成交价,多出近2万元,这让于先生感到不解和愤怒。
此外,于先生发现,优信APP页面显示的61494元包括“购车借据”项下购车借据本金53376元以及“附加产品/服务借据”项下技术服务费为8118元他表示自己之前对8118附加费用并不知情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签订的不是贷款合同而是融资租赁合同,这笔5万变6万的贷款若还没还清,车就不是自己的,等所有分期账单结清,他才能获得车辆的所有权。
“如果知道是融资租赁不是正常的贷款分期,我就不买了。况且他增加贷款数额的事从始至终都瞒着我。”于先生再联系当时与他对接的业务员,发现对方已经把自己拉黑了。
了解到多位用户都遭遇了相同的套路,他十分坚定的认为,优信的行为就是打着消费透明的幌子干着“套路贷”的勾当。
聚投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8日下午17:00,优信投诉量达2128条,投诉内容多和“套路贷”有关,解决率为35.86%;黑猫投诉上关于优信的投诉有1488条,已完成解决量仅为66条。

02

二手车市场潜规则难断 用户知情问题存争议
到底为何广告分期买车,事实却是融资租赁?用户又为何事先不知情?
数金社致电优信客服,对方表示:“银行不能直接向个人发放二手车贷款,二手车购买都是以融资形式来实现的。至于合同,都是用户亲自签字的。签字就代表对方已经知情确认了。”
而据于先生回忆,线下签字的时候,业务员都是把合同滑到最底部,让他在平板电脑上签字就行。因此,自己始终以为只是签了正常的贷款合同,购买后车已经是自己的,以后按期还款就行,根本没想到有这么多猫腻。
“而且字特别小,几十页的电子合同,要放大很多倍才能看清。”于先生表示,如果仔细看完合同,恐怕花几个小时都不够。
那么,为何用户贷款金额会虚增近40%?多出来的钱又去哪里了?
据一本财经此前报道,多位自称是优信的离职员工和在职员工爆料称:“多出来的钱实际上都进了优信和车商的腰包,用户贷款提交前,优信员工在内部后台是可以对贷款金额进行修改的。”
而数金社致电客服人员,对方称:“优信不会私自增加用户融资租赁金额,相关费用还需进一步核实。
业内人士告诉数金社,汽车金融市场潜规则包括给车商的“返点”,以及虚报车价、保险费等。在二手车平台购车利益链中,不论是金融服务公司,还是汽车经销商,均收获了导流和助贷的红利。
而融资租赁本身不违规,也是二手车很普遍的交易方式,但是若平台未在办理业务前给用户做解释说明,让用户误以为就是当即买车,且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虚增贷款数额,那就是一种欺诈行为。

对于消费者维权问题,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周文伏律师表示,消费者作为成年人签订合同时应该明白这其中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所以签合同时必须要看清合约内容

他认为,面对这样的纠纷,如果走法律渠道,消费者要想维权,必须要明确掌握优信二手车工作人员的误导欺诈证据。

03

深陷亏损泥潭 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被质疑存在“套路贷”行为背后,优信还不得不面对股价下跌、连年亏损和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的现实,当年的“二手车第一股”步履维艰。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上市至今,短短两年时间,优信股价下跌超过80%。截至2020年7月7日,优信股票收盘价为1.60元,市值4.73亿元,较上市首日收盘时的28.61亿美元蒸发超过80%
股价高开低走的同时,优信财务数据也十分难看。数金社分析了优信此前发布的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的财务数据发现,2016-2018年,优信分别亏损13.58亿元、27.23亿元、15.2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56.04亿元。
对比以上三年的盈利数据,2018年优信亏损收窄,有向好的趋势。然而,在新车、二手车、助贷、汽车物流等方方面面不断发力,依旧没能让优信找到保持盈利的路径:2019年,优信亏损高达19.9亿元,亏损再次扩大。
长期亏损的局面,不仅使投资人逐渐失去信心,也导致优信自身现金流承压,根据财报数据,优信现金流已经从2019年Q3的6.27亿元下降至Q4的4.8亿元。
此外,2019年前三季度,优信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77%、73.92%和78.51%,这一数据在Q4迅速上升到91.36%,偿债压力不断加大也让优信本就岌岌可危的局面雪上加霜。
为了保持公司健康的现金流,近年来,优信一直断臂求生,试图通过剥离出售自身业务实现自救:
2019年年7月,优信将助贷业务卖给58金融旗下的Golden Pacer,获利1亿美元;2020年1月,优信将旗下事故车拍卖业务以3.3亿元出售给博车网,并承诺5年内不再从事事故车拍卖业务;2020年3月,优信将起家业务优信拍出售给58同城,获得1.05亿美元资金输血。
对这几次业务剥离,优信给出的解释都是:为了更有精力专注做2C全国购。
全国购是继卖掉优信金融与优信拍之后,优信主营仅剩的二手车新零售业务。
据优信董事长戴琨此前介绍:“优信全国购业务的覆盖面目前是最广的,在全国一共有超过两千个销售网点,地级市的覆盖率达到95%。”
从财报数据来看,全国购业务发展迅猛,的确为优信业绩做了很大贡献:
仅2019年第四季度,优信2C全国购交易车辆达到2.8万辆,同比增长26.5%;2C交易收入达3.88亿元,同比增长64.6%;毛利润为2.76亿元,同比增长108.8%
不过,2019年3月17日,瓜子二手车也上线了全国购业务,目前已在国内近百个主流城市上线,曾经创下一月引3万多商户入驻的数据。
且目前瓜子二手车主要有严选(C2B2C)+全国购(B2C)+拍卖(C2B)三种模式,相比之下,优信仅靠全国购支撑本就惨不忍睹的现金流和财务数据,是不是真的具备优势,恐怕还需要划上一个大问号。
此外,据官方介绍,布局“全国购”业务,优信需要在全国多地设立仓库,按需配货。某种程度来说,在单靠这一重资产模式运营,其中的存货成本与风险,未来或进一步拉大优信的亏损缺口。
曾经二手车的故事讲得过于美好,如今优信面临的现实却十分骨感:股价不断下跌,业绩长期亏损,消费者投诉不断······曾因一则广告一炮而红的"二手车第一股"已经光环不再。
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优信二手车将如何借助全国购业务度过本就不太平的2020?
一切交给时间。



7
标签: 金额 本金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