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债:银行“补血”新宠,年内已有14家银行发行
2020-06-06 21:25177042
疫后下行的市场资金利率,为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了窗口期。
作者 | 愉见团队
来源 | 愉见财经
政策支持之下,永续债正成为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中小行而言。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今年以来已有14家银行发行了永续债,合计规模达2829亿元,其中有11家为中小行。当然从发行规模来看,国有大行仍占据绝对优势。据“愉见财经”统计,今年已发行的永续债中,农行、中行、邮储银行三家的发行规模占据总发行规模的72%左右,其中,农行以高达850亿元的规模位居第一,邮储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以800亿元和400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城、农商行的发行规模则大多在100亿元以内。所谓永续债,全称为“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是指金融机构与非金融企业发行的,不规定到期期限、发行人没有偿还本金的义务、投资人可以按照票面利息永久取得利息的一种债券。从清偿顺序来看,一般排在存款人、一般债权人和次级债务之后。自2013年起,国内有关监管部门陆续放开永续债券试点,不过彼时发行主体主要以国企、央企为主。自2018以来,随着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加大,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创新。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中国银行发行了400亿元的永续债,开启了我国银行业永续债发行的“破冰”之路。对于银行而言,永续债的核心贡献在于补充了一级资本。一般来说,银行资本补充有两大来源,一是内生积累,即银行每年扣除税收、分红等剩下的未分配利润及部分超额拨备;二是外源融资,包括IPO、发行优先股、二级资本债以及当前被力推的永续债等。其中,IPO、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可转债(转股后)用以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优先股、永续债等用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债用以补充二级资本。银行们多半都是希望“补血”,提前储备好后续发展的资本的。所以商业银行永续债一经问世便备受青睐,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到了发行队伍之中。我们查询Wind发现,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829亿元的永续债发行,是2019年同期发行规模的4倍还多。有业内人士告诉“愉见财经”,眼下得益于自疫情发生以来持续下行的市场资金利率,为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了一个窗口期,相当于低价锁定了一笔负债,利于优化负债结构和成本。其中,中小行受益更多。一直以来,相较大行,中小行一级资本补充工具较为缺乏,要想一级资本充足率达标,要么在核心一级资本上下功夫,要么在其他一级资本上下功夫,但对于中小行而言,以往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工具不多,只能靠核心一级资本支撑,稍显吃亏。而永续债无疑为银行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渠道,不仅审批周期短,而且条款设计灵活,既可设计减记条款,也可设计转股条款。据统计,今年发行的14家银行中,仅有3家国有大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1家股份行(平安银行),其余10家均为城商行和农商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发行流程精简,非上市银行也可发行,未来永续债有望成为中小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主要工具。这背后也反映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急迫性。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7%和13.13%,分别同比降低10个基点和7个基点,其中部分机构监管指标已接近临界水平。另受疫情影响,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或许也稍大一些,或者换个角度讲,只有补血满血,才能更好地以信贷自持实体疫后复苏。央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日前就发文称,在疫情冲击下,短期内银行有大量放贷任务,资本不足一方面约束了中小银行的投放能力,另一方面,投放规模扩大和资产质量波动也会造成资本消耗的加速,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造成的资本质量问题,一段时期内中小银行资本风险压力将持续存在。而永续债可有效解决中小行长期资金来源问题,支撑银行业务规模持续发展。近日刚结束25亿永续债发行的泰隆银行就表示,本期债券的成功发行,可提高泰隆银行资本充足率1.56个百分点,按照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该行预计可以新增310多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按2020年4月末该行户均贷款28万元测算,新增信贷投放可以支持11万余户小微企业发展。此外,为提升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监管曾也在积极行动,如央行连续开展票据互换(CBS)操作,将合格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担保品范围。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开展了5次、共260亿元CBS操作,期限均为3个月,换入债券既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发行的永续债,也有城商行发行的永续债。从融资成本方面看,可想而知的,中小银行发行成本较高一些,如深圳农商行、东莞银行等票面利率都在4%以上,泸州银行更是达到了5.8%,这与中国银行3.4%的发行利率相比,相差240个基点。有业内人士对“愉见财经”称,这体现了银行业风险溢价的阶梯化和差异化。以往银行差别化定价并不太明显,更多参考的是二级市场上债券流动性情况,但自包商事件后,债券市场定价基准发生改变,发债主体的信用风险被作为一大重要考量因素。永续债作为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带有减记条款,且无法分红并不构成违约,这种情况下,考虑到银行的整体实力,国有大行永续债触发永续债减记等风险较小,因此市场的认可程度更高。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亦曾提及,中小银行的资本工具对应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更高,需要合理的补偿才能使投资者认购。但要想永续债惠及更多银行,低价是一大前提,最起码要让发行主体可承受。那么,如何降低中小行的发债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刚称,建议在涉农、小微等普惠金融监管政策考评框架下,对绩效评价优异的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专门支持,如对考评优秀的中小银行所发行永续债的投资者给予减免征收增值税等税收优惠,引导降低永续债发行成本。同时,扩大中长期投资者参与范围,通过引入增量资金供给,降低中小银行永续债发行成本。有业内人士表示,比如放宽保险资金的投资限制、适时允许合格企业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投资永续债等。根据2019年央行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披露的信息,目前银行永续债的投资者包含保险公司、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以各类型资管机构为主。银行表内配置该类资产的空间较为有限,主要原因在于风险资本占用过高(风险权重高达250%)。而在非银投资主体中,以往保险资金投资限制较严,不过,近日相关限制也有松绑。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新版《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保险资金投资的资本补充债券发行人条件有所放宽,《通知》取消了发行人总资产不低于1万亿元,净资产不低于500亿元的要求。此外,还将发行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9%,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1%”的要求调整为“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规定”;取消发行人外部信用等级AAA级的要求等。有分析称,这将有利于扩大保险机构投资自主权,将投资价值和风险判断的权利更多交给保险机构;有利于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有利于扩大资本补充债券投资者群体,完善市场化发行定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