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2019财报:六大国有银行消费金融业务或遇“瓶颈”!

张铭研 | 2020-05-06 14:58 113161

六大国有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在2019年出现了明鲜分化。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3家银行,消金业务在2019年的同比增速大于2018年,业务有进一步


六大国有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在2019年出现了明鲜分化。
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3家银行,消金业务在2019年的同比增速大于2018年,业务有进一步增长趋势。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出现业务增长乏力甚至衰退。邮储银行在2019年闪亮回A,在消费金融业务上成绩颇为亮眼。而作为“宇宙行”的工行和建设银行均表现较差,出现负增长。
 
通过翻阅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年报,不难发现,虽有少数银行消费金融业务增长,但是大部分在近两年呈现萎缩趋势。
众所周知,消费金融早已不是银行的天下,消费金融公司在这两年净利润猛增,各个互联网平台也都在纷纷发力。说白了就是“僧多粥少”,最后能摊在银行体系下的“蛋糕”是越来越小。
这就促使各个主体继续拓展消费金融市场“蛋糕”,不断拓展三四五线市场的下沉并深挖消费场景等,否则消费金融领域也将迎来“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用机制建设的慢速发展,这一矛盾给金融业带来的影响是:新兴细分行业的生命周期似乎越来越短。这短期反映在表内,就是不良的攀升。加之激烈竞争,有些银行收紧消费金融业务。同时,监管严查消费贷款违规入楼市和股市也是银行收紧业务的另一重要原因。
 
消费金融生态体系建设,场景下沉、客群上移
众所周知,近几年消费金融野蛮生长,在扩张过程中出现很多“偏离轨道”现象。例如,银行卡滥发、发布诱导借贷的不实广告等等。监管层对此高度重视,不断出台政策整治,例如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叫停校园贷、对第三方支付实施“断直连”等。
自从2017年12月1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来,现金贷加强监管,消费金融重新回到场景竞争。随着若干指导性文件的发布,信用卡发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发放均出现了明显减速迹象。
因此,线上场景争夺越来越激烈,市场主体加速分化,业务巨头呈现“强者恒强”趋势。
2019年更多风险偏好和偿债能力较强的客群加入,消费金融“客群上移”明显。同时,由于网购市场规模增速在逐年下滑,市场基本趋于稳定,电商零售、医美、旅游、教育等线上场景成为消费金融业务争夺的焦点。
而在线下方面,三四五线和农村市场则是消费金融获客的关键。
相较于2018年,工商银行消费金融在掘金场景方面进一步下沉。工商银行在2019年年报中明确提出要“搭建覆盖全场景的消费金融生态圈”,通过完善产品功能和丰富产品线,深入推进消费金融场景共建。例如:持续优化工银 e 钱包产品功能,打造开放、融合的账户金融生态体系,覆盖账户、支付、投资、融资、结算和增值服务5大类14项产品线;投产融e联Ⅱ类账户开户、充值、提现、余额明细查询和余额理财等功能;通过工银e生活搭建连接银行、客户商户、覆盖全场景的消费金融生态圈。
但是,工行在2019年消费金融业务仍是差强人意,业务规模下降5.21%,成为近两年下降速度最快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在场景建设和产品方面相较于2018年,向前迈出一大步。2019年,中行发布“中银智慧商家”APP,实现商户服务的全流程在线无缝对接。积极推进场景建设,在跨境、教育、体育、银发、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政务缴费、文娱旅游等场景成功投产200余个项目,独家承揽第二届进口博览会、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系列国家级活动的收单服务。
2019年中行还升级个人网络消费贷款“中银E贷”产品功能,持续加强社保、公积金、税务数据对接,融入消费场景创新产品服务。
中国银行消费金融业务更多的是通过信用卡和“中银E贷”等线上产品作为抓手。体现在数据上,2019年中行信用卡消费增速较2018年有较大幅度上涨,从8.33%上涨到19.76%。
 
大势所趋,加强平台合作
在六大行中,邮储银行2019年盈利能力表现突出。邮储银行禀赋独特,是全球网点最多、市场最下沉的银行。近几年,邮储银行增速明显高于五大行,业内人士认为邮储银行是国内唯一成长型银行。
在消费金融业务上的增速,邮储也是远超过五大行。邮储银行2019年个人消费贷款3173.5亿元,比2018年增长15.17%。邮储银行信用卡透支及其他贷款余额为1231.88亿元,较2018年增加238.75亿元,增长24.04%。
2019年邮储加大了与其他平台合作。邮储银行透露,目前,邮储银行与BATJ等头部互联网流量均建立了合作关系,消费贷款合作模式将持续推广。邮储银行表示本集团顺应消费金融创新趋势,加大资源投入,加强互联网合作,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信用卡业务较快发展。
2019年,建行也在加强平台合作,与小米金融建立战略合作,创新推出线上开立数字账户“米金卡”及专属定制化货币基金“米金宝”。与“多点生活”开展全渠道合作,在多点App中推出联合会员服务及“多点零钱卡”数字账户;在北京物美超市试点布放定制的智能自助购物终端,支持扫码支付及建行刷脸支付。率先在郑州地铁推出“刷脸过闸支付+会员钱包+地铁周卡”服务新模式,采取新型数字营销方式,助力郑州进入“智慧出行”新时代。

防控风险,银行消金业务发展速度放缓
消费金融业务降速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建设银行,而在前两年建行在该领域是发展最快的银行。
建设银行在2019年压缩了消费贷款规模。此前,在“零售优先”战略上,建设银行优先支持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着力构建消费金融生态圈,在2017年个人消费贷款新增规模达到同业第一。但是伴随业务快速发展的是不良率的高升,尤其是2018年共债风险爆发带来个人信贷违约率提升。因此,建行压缩消费金融业务可以说是明智之举。
业务降速发展的还有农行,但是农行跟建行业务收缩原因不同。农业银行的客户群体偏向传统人群,这导致农行消费金融的需求比较少和单一。因此笔者个人观点是不看好农行发展潜力,除非打破原有的业务边界,在消费金融领域有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举。
2019年农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6.3%,这一数据比2018年的14.89有大幅减少。农行表示,2019年主要是由于农业以线上获客为重点,以装修、购车、教育等场景为方向,个人消费贷款实现稳健发展。

风险防控,科技先行
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带来很大影响,包括增量需求减少、获客成本提升、存量业务风险加剧、风控难度变大。金融科技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商业银行在2019年对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是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有力武器”。风控方面,六大行均进一步构建智能风控系统,搭建各种金融科技平台。
工商银行在2019年推进大数据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引入人民银行征信等多维外部数据,不断优化准入模型和业务策略,扩展BLAZE决策引擎在信用卡发卡、额度调整等环节的应用,切实提升风险控制智能化水平。此外,工商银行组建金融科技研究院,设立5G、区块链等多个实验室,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研发模式,整合提升科技创新力量。
建设银行在风控方面,2019年构建智能风控系统,加速从“人控”向“机控+智控”转变。加大计量工具对客户选择、管理决策和风险管控的支持力度,研发应用线上业务风险排查系统。同时建行还夯实金融科技基础,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对外构建G、B、C端伙伴式新生态,以开放共享的理念对外赋能。


7
标签: 业务 银行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