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公司的机会

朱光 |2020-04-23 12:29102972

对于金融科技的从业者,过去的风控政策都是在高速增长的环境下制定的,没有穿越过真正的周期。风险、存量资产正在给所有金融科技从业者带来全

对于金融科技的从业者,过去的风控政策都是在高速增长的环境下制定的,没有穿越过真正的周期。风险、存量资产正在给所有金融科技从业者带来全面压力。如果能前瞻性的应对风险和及时调整,可以使风险管理和精细化运营水平提升到新层次,推动战略和经营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小满金融CEO 朱光


新冠肺炎疫情是我们在新世纪遭遇的第一只“世界级”黑天鹅,它在对全社会的生活、经济造成扰动的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没有任何个体能独善其身:不论国与国,抑或一国之内的个人、家庭、企业,都是命运共同体,唯有在各自的位置上“守土有责”,继而齐心协力,才能共克时艰。


企业连接国与家,更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对于金融科技领域的企业来说,一方面,企业要在保护好员工的前提下,实现复工复产;另一方面,线下服务受到限制,要帮助银行、消金公司等合作伙伴应对 “零接触服务”的挑战,共同为“小微企业”有效输血,助力疫情结束后的消费复苏。从应对疫情的实践来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协作模式发生了改变,金融科技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图为度小满金融CEO朱光


当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但国外疫情蔓延形势仍然形势严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在“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这一最大确定性之下,我们应该练好内功,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挑战。


 

疫情加速金融科技回归风险管理本质



尼采说,“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这次全球性的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次“免疫力大考”。当疫情突然爆发时,没有特效药,靠的是自身肌体的健康程度和免疫力。企业就像人一样,遇到不可预测危机时,拼的就是企业平时积攒的内力、组织的健康度。同样,一个本来就“带病”的企业,很难抵抗突如其来的危机。


过去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聚集一些风险,主要是因为过于强调效率的提升,忽视了风险的管理。本次疫情可以说是对企业的一次全链路压测,其中会暴露出很多商业模式的问题、组织效率的问题、灾备能力的不足。比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政府在2019年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风险防控,出台了多项监管政策:包括加强利率管控、强调数据合规应用、规范催收管理等,一些缺乏金融科技支持、风控能力不足的平台就出现了较大的业务波动,无法在低利率下保持盈利。而本次疫情,放大了本来就存在的风险,让原本带病的企业情况更加艰难。所有金融行业和金融科技的从业者,如果能前瞻性的应对风险和及时调整,可以使风险管理和精细化运营水平提升到新层次,推动战略和经营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我们一直认为,“金融科技要先解决风险问题,再解决效率问题。” 近年来,“伪金融科技公司”不断出清,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开始回归风险管理的本质。疫情这一突发事件,将加速这一进程。


金融业务对“免疫力”有更高的要求,要遵循经营规律,就是任何时候都要留下充足的风险缓冲,以备不可预期的风险。风险的稳定性是金融企业展开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所有运营决策都是在风险稳定的基础上做的。任何金融企业都会面临像疫情这样的宏观风险,但比拼的是危机到来时,谁的资产稳定性好、谁的波动小。稳定的风险是建立在对客户的深度洞察的基础上的。这次疫情给了金融行业难得的机会,恰好能看清楚用户中,哪些是具有稳定风险表现的客群。金融机构可以不断探索加深用户洞察的路径,分客群精细化运营管理,从而大幅提升风险稳定性。


不应放过任何一次危机对组织的锤炼。金融科技公司也应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链路金融科技布局,包括信用风险管理、操作性风险管理和宏观风险预警。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让风险管理贯穿获客、准入、贷中管理、贷后管理等全业务流程。例如,在获客方面,可以通过技术识别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优质客户;贷中管理方面,实时监测客户状态变化,调整风险敞口;贷后管理上,基于风险预测进行差异化的贷后管理。


在宏观风险预警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区域进行监控,并针对多头共债风险进行预警。同时,推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深入到业务流程重要环节,如信审、客服、催收等,降低合作伙伴操作性风险。


 

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公司的机会


疫情之下,实体企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除了面对需求萎缩、生产停滞、物流受阻等难题外,很多企业首先遭遇了一场现金流大考。在此背景下,政策层面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及金融扶持政策,其中,金融行业作为扶持政策的落地执行者,能否及时高效地化扶持政策为雨露甘霖,为中小企业解现金流燃眉之急,成为疫情之下各家金融机构面临的一场大考。


尽管疫情趋于平稳,经济开始反弹,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仍然艰巨:第一,对银行来讲,整个资产构成会发生变化,过去可能在资产端以大型企业、优质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为主,现在向普惠、向小微、向零售金融转型压力增大;第二,过去的风控政策都是在高速增长的环境下制定的,没有穿越过真正的周期。风险、存量资产也会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压力。


如何能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困难和压力,这将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机会。


对于重合规、重风控的金融科技公司而言,传统金融机构的压力和问题,恰恰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机会。


在去年年初开始,我们预判部分金融机构的风险在抬头,收紧了风控策略。


在信贷方面,第一,对“多头共债”容忍度降到冰点,不留风险敞口。根据上市银行披露的2019年年报显示,多家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显现上升趋势,这其中,共债风险就是其不良率上升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部分客群存在超前消费、“以贷养贷”、“多头借贷”等问题,若银行未能及时发现此类高风险客户,容易受到共债风险波及。可以通过多头预警指标快速侦测到这一异常风险点,并通过大数据迅速描绘出人群画像特征,随即调整相关客群的准入规则与额度策略;


第二,在产品上以循环产品为主,逐渐减少长分期产品这类长周期、受经济波动较大的产品比重;


第三,加大了对优质客户精细化运营力度。多重举措下,去年四个季度度小满金融的不良率持续下降。今年,尽管业务受疫情影响,还是确保了基本的稳健性。同时也让我们有能力对因疫情产生的短期资金困难的客户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当前,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线下场景重新焕发活力,但疫情让金融机构充分意识到金融科技的价值,也充分意识到线上业务和自动化流程的潜力,线上化、数字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零接触”加速金融全流程线上化趋势



受疫情影响,金融领域线下场景受限。一方面,大量金融服务需求,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如信贷、理财、保险等个人业务线上化提速;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很多员工无法到岗,金融业务的线上化、自动化成为刚需,金融机构线上化、智能化的需求迫切,并已成为共识。


过去对线上转型重视不足的金融机构,受限于面签、柜台开户等线下流程,甚至无法顺利展业。相比之下,线上转型较为彻底的金融机构,顺势推出“零接触”金融服务,把握了市场机遇。疫情让金融机构充分意识到线上业务和自动化流程的潜力。


在危机下,企业的精细化运营需求更加迫切。同时,疫情隔离的要求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复工人数,服务流程如何线上化、智能化成了新的挑战。


例如,在客服服务方面,由于疫情的突发,坐席人员无法按时复工,客服业务出现严重用工荒的现象。另外,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还面临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和压力的挑战。


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在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例如,在金融机构的客服场景下,客服复工人数受疫情影响严重,语音机器人既能避免人员聚集的风险,又能降低人工成本,且可以杜绝语言暴力等风险,受到金融机构的欢迎。疫情高峰期间,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客服无法到岗,利用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语音机器人承担了客服的大部分工作,3月份后,随着客服逐步复工,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减低了30%左右的人工成本。


对于金融科技而言,今年既是挑战严峻的一年,也将是发展的关键之年。相信疫情过后,金融科技将成为所有金融机构的“标配”。2020年也将成为金融数字化发展的分水岭。



5
标签:从业者 金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