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印度突遇Yes Bank“黑天鹅” 金融科技机构遭遇连环击

刘四红 | 2020-03-10 20:43 63868

印度上市银行巨头Yes Bank近日被接管一事,打乱了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的印度出海脚步。受该事件影响,多家进军印度的借贷类金融科技公司,因现金流遇

印度上市银行巨头Yes Bank近日被接管一事,打乱了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的印度出海脚步。受该事件影响,多家进军印度的借贷类金融科技公司,因现金流遇阻,业务陷入停滞状态,连环反应后,包括一些系统服务商也受到牵连。印度已成为金融科技出海的新兴热门地,近百家公司涌入布局,不过,机遇之余风险仍存。当前,印度基础设施薄弱,征信系统不完善,相应的运营风险也比较高,出海印度的金融科技企业,如何在多变的市场中寻找自身定位,引起业内关注。

来源BBT Fintech圈子

作者:刘四红

YES Bank被接管 

支付、现金贷机构受冲击


“由于财务状况严重恶化,且缺乏可靠资本注入计划,中央政府于2020年3月5日发出命令,Yes Bank被暂停使用。此举主要是考虑储户的利益。”3月6日,印度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India)官网正式公告Yes Bank重组计划,让许多出海印度的金融科技公司都慌了神。


据公告披露,YES Bank被接管后,银行资金将被冻结,单个账户的取款上限被设置为5万卢比。也正因为这一点,大多数出海印度的金融科技公司业务受到巨大冲击,据了解,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支付公司,如razorpay、Cash free均与YES Bank相连,无法实现放款和回款后,多家进军印度的借贷类金融科技公司,也因现金流遇阻,业务陷入停滞状态,连环反应后,包括一些系统服务商也受到牵连。


“YES Bank接管事件是印度银行业不良增速的‘冰山一角’,由此诱发的业务停摆中,对该行所承接的支付业务都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其中以资金超速流动为特点的小额现金贷业务受冲击最大。”一知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前,出海印度的借贷类金融科技公司用YES Bank的支付通道比例很高,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小额现金贷业务周期较短,资金回款一般是以一周或两周为单位,资金流速也通常是常规分期产品的2到4倍,而此次突遇支付通道关闭,也意味着对其业务所造成的影响,将是常规分期产品2至4倍率的冲击。


最直接的体现在于放款和回款两方面。一位从事金融科技出海落地的资深人士同样称,YES Bank被接管,受到冲击最大的是支付公司,紧接着传导给中国现金贷公司的影响便是放款和回款问题。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YES Bank被接管,银行资金被冻结,与之合作金融科技公司的借贷业务账户将受到较大影响,借款人的还款和放款无法正常进行。后续,根据Yes Bank的恢复情况,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可能需要支付公司调整合作银行。


利用监管真空期挣“快钱”? 

时间窗口已不多


自2019年以来,金融科技机构出海印度案例便频见报端。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其中不乏小米金融、OPPO等互联网巨头,也包括掌众、现金巴士等互金公司,纷纷进军印度布局,布局领域包括支付业务、贷款业务、导流业务等。


对于此次YES Bank接管事件中,各家中国金融科技机构业务是否受到波及?北京商报记者向多家企业进行了采访,其中,小米金融回复称,目前已在印度当地提供有Mi Credit(贷款超市)和 Mi Pay服务(支付业务),该事件对小米金融整体并未造成较大影响,运行状态正常,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客诉也做了应对方案。其他公司则在发稿前未作出进一步回复。


当前,印度已成为金融科技出海热门目的地。有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前已有70家左右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布局印度,如果持续火热,该数字将升至上百家甚至几百家。庞大的市场、人口的红利以及消费升级优势,使得在线借贷市场需求旺盛,而传统银行提供的服务有限,因此很多机构普遍认为印度在线金融的市场前景较好。


不过,业内人士李涵(化名)指出,“印度作为中国金融科技出海的重要市场,最主要的优势是人口与相对宽松的监管(启动了监管沙盒制度),不少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是想在强监管出台之前,利用政策真空期赚一波快钱。”


“很多公司都是小的‘游击队’,都在印度,主要是和当地公司合作放贷,坏账很高,不过利息可覆盖,通过一个App、一套后台、三个催收,一两百万人民币本金,非人员成本十万左右即可进行,主要是灰色业务,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反正政府还没管。”李涵透露。


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不管是深耕还是赚快钱,留给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多。正如前述从事金融科技出海落地的人士指出,“印度这个市场从去年开始炒到现在,已经热了近一年的时间,受近期疫情影响,本来很多业务就没办法落地,有了这些接管事件后,大家则对业务布局也更为谨慎。”


一正在布局印度的金融科技公司高管介绍,该公司于2019年初在印度布局金融科技业务,“当时还觉得是出海唯一未过热的热土。但从现在来看,时间窗口已经不大了。”


此外,前述从事金融科技出海落地的资深人士同样称,“尽管在推进国际化,但印度最终一定是本地化占领市场,从目前来看,在印度赛道孵化独角兽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只有管理层、资本、团队等全方位具备能力的国际化公司,才有一定机会脱颖而出。”


出海并非坦途 

警惕挤出效应


不过,也有人士指出,此次突发事件也给了出海公司一个警示,即应该防范风险,在选择支付公司和托管银行的时候,最好有多一些备选项,不能把所有业务都押注在一家支付公司、托管银行上。


尽管印度市场存在机遇,但出海也并非坦途。“很多入局者的想法就是去赚钱,大部分机构都是瞄准线上信贷的逻辑去展业,部分直接照搬国内的模式,但从印度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路子已经开始行不通。”资深业内人士康明(化名)指出,一方面,印度本土化的互联网思维也特别活跃,本土化市场的资本化团队也并不差,因此出海企业照搬国内信贷模式不一定管用,很多本土化机构也会做。


另一方面,展业前也要考察印度的法律制度、资金进出、人员管理及文化环境等等,在很多层面,印度的门槛会比印尼明显要高很多,其中一大难点就是牌照,据了解,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要想获取牌照,可通过申请、购买或挂靠,尽管目前印度法律不限制外资进入,但企业申请流程十分繁琐,且时间周期也拖得很长。


除了牌照难点外,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出海印度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也会遇到业务开展的难题。在出海业务开展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基础建设程度弱、文化习俗迥异等问题,因此都会造成一定的风险。


“因为语言不通,因此有些出海公司没有本地公司有优势,也会遇到被骗的案例,也会踩到坑,会有很多失败者打水漂的一面。”一从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无奈道。


于百程则指出,印度市场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比国内不同,基础设施薄弱,征信系统不完善,相应的运营风险也比较高。出海印度的金融科技企业,需要做好比较充足的准备,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当地合作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在巨大而多变的市场中寻找到自身的定位,扎实推进。


康明预测,印度市场未来的赛道一定是小而美、国际化、本土化的企业,因此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后来者入局也会越来越难做,肯定会有挤出效应。“只要不瞎折腾,做细分业务是没问题的,基本上60%到70%都可以活下去。但要注意的是,图快钱、不注重风险、业务激进的公司,肯定会被清出市场。”


10
标签: 印度 金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