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IT与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
金融IT一般指应用IT技术到金融行业中,包含了银行、证券、保险等企业全部的IT应用。
“替代手工”和“数据大集中”。
第一个历程是“替代手工”,发生在70年代-90年代初期,部分业务开始以计算机处理的方式代替手工操作。
70 年代,中国银行引进了第一套理光—8型(RICOH —8)主机系统,揭开了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的序幕。对银行的部分手工业务以计算机来进行处理,主要软件以 COBOL 语言编写,实现了对公业务、储蓄业务、联行对账业务、编制会计报表等日常业务的自动化处理。
80 年代,我国银行业相继引进了日本的 M—150、美国 IBM 公司的 436l、4381型主机系,进一步在大中城市推广应用各类柜面业务处理系统。
90年代,各大专业银行信息系统主机纷纷升级,如引进美国 IBM 公司的大型机 ES9000系列主机,扩大业务处理范围、增强业务处理能力。1991年4月1日人民银行卫星通信系统上电子联行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银行信息系统进入了全面网络化阶段。各大银行除先后加入人民银行的电子联行系统外,在一些大中城市还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自动化的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如:同城跑盘清算系统、同城网络清算系统和同城清分机处理系统。
同时,继中国银行之后,其它各大银行也纷纷加入 SWIFT系统成为其一员,使国际结算业务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人民银行卫星通信系统上,除了银行业务的应用外,还开发了全国证券报价交易系统,使全国的证券交易形成了一个统一、公平、合理的市场,IT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深入探索行业电子化建设之路,通过持续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开展金融业务和管理,提升服务的工作效率,提高业务的自动化水平。
第二个历程是“数据大集中”,发生在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数据集中,即实现全国范围的银行计算机处理联网、互联互通、支付清算、业务管理及办公逐步实现计算机处理等。1999年9月1月,工商银行启动了“9991”数据大集中工程,2001年,几乎所有的大型金融机构无一例外的走上了数据大集中之路。2002年下半年,以中国工商银行完成数据大集中建设工程、深圳发展银行实行业务外包等为标志,中国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成果。
二、金融信息化阶段
金融信息化阶段,发生在21世纪初到2006年,这个阶段的标志是“
数据应用”和“网上银行”的崛起。
银行完成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开拓网上金融服务等。从“金融电子化”到“金融信息化”的提法,绝不仅仅是概念变化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比电子化包含更多的内涵,是电子化的纵深发展。相比之下,电子化时代的金融信息系统是一种旨在满足内部管理、封闭式的系统,而信息化时代的金融信息系统则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金融业进行重构并据以建立开放式的金融信息化体系。
在这个阶段,整个世界进入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中国原本就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出现了新的竞争格局。要想取得市场上的优势,金融企业必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金融产品创新和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
金融信息化的意义这时候也并不局限于金融行业本身,而在于金融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时代对金融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把金融企业的支付系统接口接在企业的网上、政府的网上以及各消费者家中的网上。国内的金融企业纷纷触网,推出网上支付系统。中国银行率先推出了网上银行的系列产品。中行的客户只要拥有一张长城借记卡,再从网上下载中行提供的电子钱包软件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各种操作,包括在网上开展查询、转账、支付和结算等业务。而随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正式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接着又开通了网上个人外汇买卖、证券保证金自动转账等服务。招商银行开始推出了“一卡通”及“一网通”网上业务。招商银行的网上业务还包括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上证券、网上实时支付等功能。
这几年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金融经营管理的各个机构、各项业务、各个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网络化和电子商务的链接成为衡量“新世界、新金融、新银行”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赶上潮流,适应WTO形势下的新竞争格局,中国的金融企业加快了脚步迈入信息化时代。
2001年, 中国银行建立了独立的CA认证中心, 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对海外提供数字电子认证服务的机构, 中国银行借此可以为境外网银和境外基础现金管理提供先进、高效的服务。
2002年9月,建设银行总行成立电子银行部,全国37家一级分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 业务呈现成倍发展态势。统一网上银行“e路通”品牌后, 推出了全国龙卡支付、柜台签约、查得快、网上双币种贷记卡业务等功能。
2003年底,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实现综合业务系统平台改造后, 以产品, 理财、投资、服务作为重点全力打造网上银行服务平台.建立了“网上镶”为品牌的个人网上银行和公司网上银行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阶段
互联网金融阶段,我个人认为是在2007年到2016年。
2007年,拍拍贷成立。此举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至此,金融科技真正渗入到金融最核心的业务中,并且根据互联网的特点,衍生出一系列风险评估新方式。
同时,2007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交易额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个人网银和企业网银交易额规模达245.8万亿元,环比增幅高达163.1%其中,个人网银交易额的增长态势非常突出,2007年交易额规模增长近3倍,达15.8万亿元。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火热带动个人网银飞速发展,2007年随着中国股市市值的不断看涨,个人理财市场异常火爆,股票、基金等的交易量增长迅猛。电子商务交易额规模爆发式增长也拉动网上支付增长,也推动了金融IT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是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年。根据CNNIC历年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市场规模达561亿元,同比增长117.4%,其中无论是C2C还是B2C电子商务交易额都分别实现了125.2%和923%的高速增长,网络购物的爆发式增长,特别是以淘宝为代表的C2C交易额的大幅增加,对于网上支付的拉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2008年, 我认为全球最具战略眼光的中国银行整合了分散在各地的网银系统, 并将原先分离的企业网银和个人网银整合到新版网银上, 建成了业务齐全、初具规模的网上银行系统, 客户数量和交易量得到了迅速增长。
2011年5月18日,人民银行正式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2011年央行向2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发放支付牌照,正式标志着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开始。
2013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给传统金融带来极大震撼,也因此各基金、保险公司纷纷展开大规模互联网化的战略布局。互联网企业因为经验和技术能力的优势,其地位得到空前提升。
2014年10月16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正式宣告成立;传统银行重构互联网金融,电子银行部纷纷“升级”为互联网金融部;2014年,互联网金融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2015年7月18日,央行联合十部委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四、金融科技(FinTech)阶段
金融科技(FinTech)阶段,我认为是2016年起至今。
2016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金融科技提出明确定义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目前已成为全球共识。
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使得金融科技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引导方向。
同年,《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大中型银行要把数据治理作为重要的制度性建设与基础性工作,统一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深化数据应用,有效支撑银行业务发展,有效提升银行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的转型需求与成本压力,也让监管部门认识到金融上云的必要性,因此提出未来银行业面向互联网场景的信息系统须全部迁移至云计算平台,其他核心系统分批上云。金融上云的刚需催生了云服务提供商业态。
2016年底,招商银行推出摩羯智投,将人工智能与量化交易应用到中国金融行业最核心产业。
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逐步打开应用场景,包括征信、大数据风控、反欺诈、智能客服、智能投顾以及智能投研。
2017年5月,人民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切实做好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指引,引导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正确使用。
2018年中国建设银行旗下的全资金融科技公司在上海揭牌,作为国有大行成立的首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建设银行上海九江路支行成为国内第一家无人银行, 机器人客服、远程服务、AR/VR体验服务, 这些原本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在成为现实。
2019年5月,工商银行通过附属机构设立的工银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北雄安新区正式挂牌开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亿元,这是银行业内首家在雄安新区设立的金融科技公司。至此,我国已至少有8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
2019年10月,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作为首份规范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文件,意义重大。
在第一章里这样讲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与安全应用,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选择。
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借助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合约等技术,金融科技能简化供需双方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开辟触达客户全新途径,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资产负债、信贷关系、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优化,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金融科技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发展金融科技能够快速捕捉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变化,有效增加和完善金融产品供给,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企业经营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实时监测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引导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过剩产业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科技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通过金融科技不断缩小数字鸿沟,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难以兼顾等问题,助力金融机构降低服务门槛和成本,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应用场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滴灌式精准扶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支农力度需要加大等问题,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金融支持。
金融科技成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金融风控模型,有效甄别高风险交易,智能感知异常交易,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运用数字化监管协议、智能风控平台等监管科技手段,推动金融监管模式由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信息壁垒,缓解监管时滞,提升金融监管效率。
金融科技还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平安集团已将logo从原有的“保险、银行、投资”六个字,改为“金融.科技”。
FinTech未来将走向何方,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息息相关,也由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们共同创造,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共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