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2009-08-11 16:101335

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机化战略意义重大

  世界上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机械化。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因素,是农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繁重的体力劳动、高成本、低效益向解放生产力、低成本、高效益转变的重要手段。

  现代农业靠科技,而农业机械化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设施农业、高效收获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度和速度才能达到。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三农”工作中,增加农民收入是首要任务。发展农业机械化,能够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条件,做到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要求。全国有4100万农机手从事农机服务作业,农机服务利润1087亿元,每人获得2651元的纯收入。2007年,新疆有农机从业人员47.9万人,农机服务利润23.7亿元,人均4951.98元。农机户还有土地、畜牧业、林果业等经营收入。仅农机服务收入这一项就高于新疆农民人均1768元的纯收入。据笔者调研,一个农民经营土地,种植棉花20亩(目前新疆种植业中棉花效益是最好的),扣除成本每亩收入最多500元,共1万元。投资10万元买一台80马力拖拉机,享受补贴3万元,除去一切费用每年最少获得纯收入3万多元,2-3年可收回投资成本。拖拉机正常使用年限10年左右,收回成本后连续几年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既是农民的愿望,又是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从目前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形势看,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形式,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体现了马克思指出的“只有机器价值和它所替代的劳动力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机器”这一经济原理。

  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农业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使用农业机械参与乡村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将有效地推动村容整洁;发展农业机械化,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乡风文明。农机户作为新型农民的代表,已成为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呈明显加快趋势。根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2.1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大多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多的是妇女和中老年,对农业生产的某些环节无力顾及,经营粗放,许多农业新技术无法实施,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将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不是表面的、局部的、暂时的,而是深层次的、全面的、长期的。缓解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短缺的突出矛盾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以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拉动农机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钢铁、能源、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

  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 新疆贡献突出

  党中央国务院从2004年至2009年的六个“中央1号文件”相继阐述了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核心的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各地有关配套规章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促进、依法管理的新时期。

  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核心的农机化扶持政策有了稳定突破。2004-2008五年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9.7亿元,中央资金拉动比例达1∶5.35,相当于国家投入100亿元,可直接形成农机工业销售产值635亿元。2009年国家安排购置补贴资金130亿元,是2008年的3.25倍,农机产业链条长,对整个机械制造、钢铁等产业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近年来农机工业年均22%的快速增长,就是很好的例证。

  新疆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非常适合于发展农业机械化。新疆地区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积温高,无霜期长;土地资源相对较多,人均耕地3.4亩,为全国人均耕地的2.3倍,而且随着加大水利建设,可利用耕地仍有望增加;从1936年开始就引进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历史较长,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凸显出以下几个亮点: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快速提升。200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56.05万千瓦,较2003年增长40.3%,高于全国同期增幅4.3个百分点;拖拉机拥有量达48.5万台,较2003年增长43.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14.8万台,较2003年增长1.64倍,小型拖拉机33.7万台,较2003年增长20.3%,分别较全国同期增幅高0.18倍和1.5个百分点;较为突出的是10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4364台,较2003年增长4.3倍,配套农具达76.86万台(架),较2003年增长49.2%.

  2.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62个百分点,较2003年增长6.92个百分点。

  3.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作业水平不断提高。新疆农业机械化事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展,在粮食、棉花等大宗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更新提升粮食机械,稳步发展棉花机械,积极发展畜牧业机械,加快发展林果业机械。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业从业人口比例继续下降。农牧业生产和广大农牧民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获得越来越多的效益和实惠,形成了农牧业生产离不开农业机械,农民增收靠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促进农牧业增收增效的良性循环。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展,形成了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和理论体系、发展规律以及遵循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首先要深刻认识为什么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数量和品质日益增长和提高的需要同落后的农业生产之间供需矛盾的需要;是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基础,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解决工农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农民增收增效,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原因是在农业生产中用推进技术进步的方法,来解决供需矛盾、差异矛盾等两大矛盾问题,以实现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相适应、协调发展,工农、城乡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根本目的和强大动力,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发展根本宗旨是为了造福人民。

  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应当遵循农机化发展规律,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市场、资金等诸多因素,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机械化。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机械化总量、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应当由资源开发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由投入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随着农业机械总量的不断增加,应当不断开发新的作业领域。同时,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机研发、生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发生产多功能、高效率、高性能的农业机械,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多产业发展要求。

  二是要加强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较准确地测算出本地农业发展对农机化的需求。包括耕地面积、农机作业层次、作业量、经营水平和农民收入等基础资料,制定出农机化发展步骤、发展重点、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等,并经论证后告知广大农民,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并通过技术、行政手段,加大调控力度。

  三是要加大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不断涌现。复式作业、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林果机械化技术、畜牧业机械化技术等,都是降低农机化投入,提高机具利用率,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技术。目前,新疆各地区已开始引进试验,但应用面不广,普及率低。因此,各地政府应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使这些技术尽快被广大农机经营户所掌握,尽快实施应用,进一步提高农机化经营效益。

  四是要加强对农机使用者的培训教育,提高使用者科技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当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类农业机械的构造性能比20世纪80-90年代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使用者的操作技术要求很高,但是大部分农机使用者的技术水平不尽人意。有不少农民不按使用说明书正确地操作使用,忽视日常保养维护,导致机具出现故障,影响使用效率,农民又责怪产品质量,使企业与农民发生矛盾和纠纷。因此,当前大力加强对农机使用者的培训是非常紧迫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大系统。系统外部同许多部门有联系。系统内部也有很多子系统,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同系统外的各个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抓住当前发展农业机械化空前有利的时机,顺势发展,科学发展。当前要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继续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鼓励农业机械使用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实行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合作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2.创新农业机械科技服务机制。要加强农机化关键技术创新,加快研发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要求的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3.加强机耕道、场库棚和维修站点建设,改善农机作业运行条件。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扶持投入,改善农机具维修保养条件。充分发挥农机生产企业的作用,建立高性能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骨干维修站点。

  4.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一要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构建以国家农机化推广机构为主导,农耕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机科研、教学单位和农机企业参与合作,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二要加强农机质量监督体系,努力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三要强化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长效机制。四要完善农机化信息网络。构建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高效共享的农机化信息网络体系;改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机制,贴近机手,贴近农业生产,提升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以信息化推动农业机械化。

  5.大力培养农机化人才。活跃在第一线的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人员,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作业、维修、经营技能不强的问题也很突出。要大力推进农机化“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针对农机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建设一支技术熟练的实用人才队伍。二是针对基层农机化科技和推广人员,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的科技人才队伍。三是针对农机管理干部,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富于开拓精神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

  6.加强引导,促进农机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农机生产企业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力量。让农民买得起,用得上,效益好,即是政府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也是农机生产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只有生产功能适宜、质量可靠的产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使农民持续不断的使用所生产的产品,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机遇。因此需做到三个引导,第一引导企业不断开发适宜的产品;第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第三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0
标签:农业机械化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21世纪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

2009-08-12 11:50
754

券商新进320只个股 力挺机械化工

2011-05-04 10:43
810

力避结构畸形化增长机械化 创新信贷机制刻不容缓

2010-03-17 11:53
855

第26届高交会之智慧农业金融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2024-11-19 12:44
24839

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在广东深圳召开

2024-11-19 12:43
2395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