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的应用场景及前景

2019-12-20 14:00183747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通过在分布式节点共享来集体维护一个可持续生长的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在金融业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的融合为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本专题从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场景,国有商业银行的探索实践等方面,来展示区块链为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创新与改变。

来源:银通智略


一、专题摘要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通过在分布式节点共享来集体维护一个可持续生长的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在金融业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的融合为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本专题从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场景,国有商业银行的探索实践等方面,来展示区块链为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创新与改变。


二、区块链的本质及与金融的联系


(一)区块链的基本内涵


广义上的区块链是以区块结构存储数据、多方维护的、使用密码学技术保证传输和访问的实现数据存储的技术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火热的比特币、以太坊背后的一种去中心化的记录技术。


狭义上,当结合具体的产品谈区块链时,指的是以区块连接而成的链式数据存储方式。


区块链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意味着在区块链网络中分布着众多的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自由连接进行数据、资产、信息等的交换,而无需通过第三方中心机构。例如我们目前常规的转账需要通过银行这个中心机构,在区块链网络中,我们将能实现直接点对点的转账。


第二,不可篡改。区块链使用了密码学中的哈希函数以及非对称加密技术来保证区块链上的信息不被篡改。


第三,可追溯。区块+链的形式保存了从第一个区块开始的所有历史数据,连接的形式是后一个区块拥有前一个区块的HASH值,区块链上任一一条记录都可通过链式结构追溯本源。


(二)与金融的联系


区块链与金融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最初由金融业推动。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技术解决方案而出现,“比特币”的基础定义即为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而支付是一切金融活动的重要基础。


2015年,区块链技术从“比特币”的概念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方向,其发展主要依赖于金融行业的推动。


2015年9月,由区块链科技初创企业R3CEV发起的R3区块链联盟正式成立,致力于为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吸引了包括富国银行、美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花旗银行等在内的多个国家主流银行加入,拉开了金融机构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序幕。


2015年底开始,全球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成立区块链实验室进行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汇款转账、支付结算、数字票据、股权众筹及场外交易、抵押贷款、保险、资产管理等大量POC验证案例涌现出来。由此掀起了全球范围内讨论区块链技术伟大意义的热潮。


在2016年10月18日我国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明确将金融定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


2015年至今,全球有超过100家银行进行了区块链应用的探索。同时,各大互联网巨头及IT厂商也纷纷推出基于区块链的产品及技术服务。国内互联网巨头基于自身金融业务推出区块链应用;海外科技巨头则重点在于搭建区块链底层服务设施,如BaaS服务平台。


图1全球银行对区块链的探索

(三)区块链金融的优势


第一,区块链金融具备交易方便的优势。交易快捷方便是区块链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交易的一大特点。借助于区块链,用户无需前往专门的金融交易市场即可进行交易。这对于日常工作较忙的上班族亦或者出行不便的中老年用户来说是非常便利的。除此之外,借助区块链的金融交易能够节省一部分中间差价。

第二,区块链金融具备信息安全的优势。区块链金融能够较好的保证交易安全是其较快速的被金融业认可的重要原因——交易信息具备不可篡改的特性。交易信息一旦得以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长久的存储起来。这无疑使区块链金融的交易具备了较好的稳定性与极高的可靠性。

第三,能够加速贸易场景融合。贸易金融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由于参与方多,交易流程长,许多业务特别是跨行业务存在依赖半手工操作,信息传输、身份认证、数据安全等方面有待完善以及贸易背景真实性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算法加密的技术特征,使其天然具备了防篡改、防抵赖属性。这些属性与贸易金融场景融合,很多难题迎刃而解。

第四,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成本。引入区块链技术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消费金融业务面临的欺诈风险防控难题,从而大幅降低银行的风险成本,使得中小银行也可以提供“低门槛+低利率”的消费金融产品,形成持续竞争的实力,并有望大幅延缓甚至改变消费金融行业的分化速度和轨迹。

三、区块链金融的应用场景

(一)数字货币:提高货币发行及使用的便利性

随着电子金融及电子商务的崛起,数字货币安全、便利、低交易成本的独特性,更适合基于网络的商业行为,将来有可能取代物理货币的流通。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交换的交易平台也应运而生,这也让社会各界注意到其背后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并逐渐在数字货币外的众多场景获得开发应用。

国家发行数字货币将成趋势。2015年厄瓜多尔率先推出国家版数字货币,不但能减少发行成本及增加便利性,还能让偏远地区无法拥有银行资源的民众也能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得金融服务。突尼斯也根据区块链的技术发行国家版数字货币,除了让国民通过数字货币买卖商品,还能缴付水电费账单等,并将交易纪录记载于区块链中,方便管理。

同时,其他许多国家也在探讨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数字货币能够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高支付结算的便利性。并增加了经济交易透明度,减少了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目前,包括瑞典、澳大利亚及俄罗斯正在研讨发展数字货币的计划,我国央行也在2016年1月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提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此外,通过发展数字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扩展到整个金融业及其他领域,确保资金和信息的安全,提升社会整体效能。

(二)跨境支付与结算:实现点到点交易,减少中间费用

区块链技术出现以前,境内外交易都需要依靠中介机构来完成交易主体间的具体清算事宜。以银行业为例,在银行作为第三方中介的结构体系中,每发生一笔业务都需要银行与消费者、银行与商家、银行与央行之间的信息衔接才可完成全部的支付程序,这种复杂的流程使得银行需要多次核对账目、结算清查才能保证交易过程不发生纰漏。每个国家的清算程序不同,可能导致一笔汇款需要2至3天才能到账交易流程及痛点如下图所示:

图2传统跨境支付流程及痛点

资料来源:麦肯锡


区块链将可摒弃中转银行的角色,实现点到点快速且成本低廉的跨境支付。通过区块链的平台,付款方可以直接从付款方银行支付系统进行支付,收款方可以直接从收款方银行支付系统获得账款。借助区块链安全、透明、低风险的特性,依托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与结算还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图3 区块链技术下跨境支付流程及优势

资料来源:麦肯锡


第一,增强信息储存。而在区块链体系中,每个区块都携带了上一段交易的信息并在链条上储存共享,减少了传统交易过程中复杂的流通程序,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传统银行业如何改善自身经营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区块链解决方案使得跨境支付中的中转银行不再被需要。

第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金融服务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存在信息传输效率低下,金融服务成本较高等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时间戳验证等属性,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优化金融基础结构、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并降低成本。

第三,加强数据安全与保护。在金融业务中,金融机构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维持信息流与资金流之间的对接工作,但仍无法维持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平衡。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无需第三方中介参与即可直接交易,通过链上的不同区块完成溯源工作,流通资金经过的每个环节、每个经手人都将被实时记录,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与不可篡改性,能够加强数据安全与防范金融风险。

(三)票据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减少人为介入,降低成本及操作风险

票据及供应链金融业务因人为介入多,导致许多违规事件及操作风险。从2015年年中开始,国内开始爆发票据业务的信用风暴。票据业务提高了流动性的同时,相关市场也滋生了大量违规操作或客户欺诈行为,陆续有多家商业银行的汇票业务事件集中爆发。目前,国内现行的汇票业务仍有约70%为纸质交易,操作环节处处需要人工,并且因为涉及较多中介参与,存在管控漏洞,违规交易的风险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因为高度依赖人工成本,在业务处理中有大量的审阅、验证各种交易单据及纸质文件的环节,不但花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各个环节更是有人工操作失误的机会。

通过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将能大幅减少人工的介入,将目前通过纸质作业的程序数字化。所有参与方(包括供货商、进货商、银行)都能使用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分享文件并在达到预定的时间和结果时自动进行支付,极大提高效率及减少人工交易可能造成的失误。

实现票据价值传递的去中介化。长久以来,票据的交易一直存在一个第三方的角色来确保有价凭证的传递是安全可靠的。在纸质票据中,交易双方的信任建立在票据的真实性基础上;即使在现有电子票据交易中,也是需要通过央行ECDS系统的信息进行交互认证。但借助区块链的技术,可以直接实现点对点之间的价值传递,不需要特定的实物票据或是中心系统进行控制和验证;中介的角色将被消除,也减少人为操作因素的介入。

(四)证券发行与交易:实现准实时资产转移,加速交易清算速度

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的流程手续繁杂且效率低下。一般公司的证券发行,必须先找到一家券商,公司与证券发行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募集合同,完成繁琐的申请流程后,才能寻求投资者认购。

区块链技术使得金融交易市场的参与者享用平等的数据来源,让交易流程更加公开、透明、有效率。通过共享的网络系统参与证券交易,使得原本高度依赖中介的传统交易模式变为分散的平面网络交易模式。这种革命性交易模式在西方金融市场的实践中已经显现出三大优势:

首先,能大幅度减少了证券交易成本,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使证券交易的流程更简洁、透明、快速,减少重复功能的IT系统,提高市场运转的效率。

其次,区块链技术可准实时地记录交易者的身份、交易量等关键信息,有利于证券发行者更快速清晰地了解股权结构,提升商业决策效率;公开透明又可追踪的电子记录系统同时减少了暗箱操作、内幕交易的可能性,有利于证券发行者和监管部门维护市场。

第三,区块链技术使得证券交易日和交割日时间间隔从1-3天缩短至10分钟,减少了交易的风险,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可控性。

(五)客户征信与反欺诈:降低法律合规成本,防止金融犯罪

银行的客户征信及法律合规的成本不断增加。过去几年各国商业银行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不断投入资源加强信用审核及客户征信,以提升反欺诈、反洗钱抵御复杂金融衍生品过度交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的成效。为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及符合法规要求,银行投入了相当的金钱与人力,已经成为极大的成本负担。

记载于区块链中的客户信息与交易纪录有助于银行识别异常交易并有效防止欺诈。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可以改变现有的征信体系,在银行进行“认识你的客户”(KYC)时,将不良纪录客户的数据储存在区块链中。客户信息及交易记录不仅可以随时更新,同时,在客户信息保护法规的框架下,如果能实现客户信息和交易纪录的自动化加密关联共享,银行之间能省去许多KYC的重复工作。银行也可以通过分析和监测在共享的分布式帐本内客户交易行为的异常状态,及时发现并消除欺诈行为。

四、我国区块链金融的探索

区块链技术改变金融业潜力巨大已然成为行业共识,国有大行已经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与区块链技术积极融合,为支付、信贷、融资等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一)中国工商银行: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 政务、民生等多领域布局

经过多年实践,工商银行认为区块链比较适合用于信息的共享和透明、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资金的高效清算。

早在2018年中国工商银行就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口,率先成立区块链实验室,不断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研究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政务、产业、民生等多个领域构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区块链服务体系。

2019年11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这是该行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服务、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二)中国农业银行:关注智能增值服务与借贷服务提升

11月中旬,中国农业银行与京东数字科技集团近日正式签署了托管业务《框架合作协议》,并启动双方联合打造的“智能托管平台”,平台上线首周交易量达到1.038亿元。后续京东数科将向农业银行全面提供JT²智管有方的服务能力,利用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科技与创新场景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多智能增值服务。

此外,中国农业银行与国内专业区块链电子签约平台君子签达成合作,全面引入君子签区块链电子合同服务,解决目前银行借贷面临的业务效率低,存证举证难等困扰,实现银行在线借贷业务的电子合同签订、全流程存证举证服务及签约后的司法配套服务,从而构造更高效、智能、安全、放心的银行借贷服务

(三)交通银行:上线国内信用证区块链平台

11月28日,交通银行在互动平台表示,交行积极开展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并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上线了国内信用证区块链平台,使业务处理时间平均缩短3-5天。同时,推出了国内首个区块链资产证券化系统——“链交融”平台,加入了中国人民银行贸易融资区块链平台,作为核心节点加入了中银协组织的“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

此外,交通银行还对外发布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方案指出,交行将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合作。跟进人行贸金平台建设步伐,配合人行完善系统平台对接实现方案,助力大湾区贸易融资区块链发展。

未来大湾区的金融创新将是交行重点着力点,交行将依托人行区块链平台,推进票据、保理、不良资产等跨境资产转让试点。

(四)中国银行:区块链债券发行 持续扩展区块链应用场景

12月4日,中国银行公告称,该行已于12月3日在境内完成2019年第一期200亿元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发行定价,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发行中,中行同步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债券发行系统,这也是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债券发行簿记系统。

中国银行表示,运用区块链技术发行债券,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降低债券发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风险;第二,降低债券发行成本,提高债券发行效率;第三,有助于后续审计和管理。

在11月中旬,中国银行在境内完成了2019年第二期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定价,同步成功测试了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债券发行系统。

(五)中国建设银行: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再保理业务平台

12月初,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其基于区块链的再保理业务平台正式上线。建行表示,再保理业务为提高操作效率、降低风险,从设计之初就为其定制区块链平台,构建再保理业务下多方参与的生态圈。

在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发表题的“拥抱区块链,践行新金融”评论文章中指出,随着链上链下数据协同不断融合,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区块链在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方面将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这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优化社会治理体系也有着重要意义。文章表示,建设银行将继续以科技赋能金融、以共享构建生态,以贸易金融为切入点,不断拓展住房租赁、资产托管、精准扶贫等领域,进一步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探索更多的区块链应用场景。

从五大行的近期探索区块链的成果来看,应用场景已经抵达数字钱包、贸易融资、房屋租赁、公益扶贫、跨境支付和数字票据等地带。“区块链+金融”的新兴业务模式为金融发展开辟了新思路。

五、区块链金融的发展前景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互联网科技之后第五个最有潜力引发颠覆性革命的核心技术。在过去的一年中,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投资机构的热烈追捧下,各个领域也纷纷行动起来,从上市公司到初创企业,从商业领袖到技术大咖,区块链因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迷人魅力吸引着投资者们纷纷投身这个神秘的技术领域。

金融是基于信任的合作,区块链的特点为创造信任奠定了基础。在解决信用风险大、资金运用效率低、支付处理成本高等金融领域难题上,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区块链+金融”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想象空间。以贸易金融为例,通过记录贸易融资业务的核心单据和关键流程,使贸易双方获取真实信息,并借助智能合约快速执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市场信任形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数据显示,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项目一期上线运行一年多以来,已实现业务上链3万余笔,业务发生笔数5000余笔,业务发生量约750亿元。

虽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真正落地并产生社会效益的项目数量不多,区块链技术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仍需理性看待。下一步,要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数字经济模式创新,为营商环境优化增加动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8
标签:区块 前景 场景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场景化创新,金融服务无缝嵌入企业运营

2024-11-18 17:12
72345

吉科软申请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分布式数字身份认证方法专利

2024-11-15 11:07
48995

江苏常州:建好全市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多元化场景金融产品

2024-11-11 15:08
61609

腾讯亮相2024服贸会展现数字人民币“跨境场景”拓展应用

2024-09-13 13:02
97801

南京银行行长朱钢:聚焦对公结算、供应链金融等场景做好高成本负债管控

2024-08-12 15:01
75716

上海:打造制造业供应链标杆场景 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

2024-07-29 15:02
4736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