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监管开始出手;银行绕道“假结构”揽储或将终结
北京银保监局还要求,对照梳理自查本行存量业务,并将自查结果、整改方案及时间表在10月10日之前报送北京银保监局,同时确保本行新发生结构性存款业务合规有序开展。
文| 姜樊
来源:财联社
地方监管已经开始出手整顿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了。财联社记者获悉,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了《关于规范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剑指银行近年来的“网红产品”结构性存款,这或意味着北京地区银行绕道“假结构”存款高息揽储的时代即将终结。
“近年来结构性存款发展得十分迅猛,虽然这一业务在外资银行来说十分成熟,但国内银行‘假结构’存款问题尤为严重。”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监管剑指结构性存款之后,其他地区或也将跟随出炉相关整顿文件。
《通知》指出,当下辖区内的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如产品设计不合规、风险计量不准确、业务体量与风控能力不匹配、宣传销售不规范等问题。北京银保监局要求各家银行把好产品设计关口,杜绝“假结构”问题;完善业务风险计量,落实审慎监管规制要求;强化衍生交易风险管理,控制业务总量增速;规范宣传销售行为,普及理性投资观念。
北京银保监局还要求,对照梳理自查本行存量业务,并将自查结果、整改方案及时间表在10月10日之前报送北京银保监局,同时确保本行新发生结构性存款业务合规有序开展。
监管列举四类主要问题
假结构、刚性兑付问题尤盛
北京银保监局在《通知》中指出,当下辖区内的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如产品设计不合规、风险计量不准确、业务体量与风控能力不匹配、宣传销售不规范等问题。这在业内人士看来,也正是当下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普遍存在的问题。
结构性存款,是指金融机构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沪深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
通常的操作是将本金投资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将定期存款的利息投资于期权市场。根据某个时间段或时间点投资标的价格波动,选择是否行权。赌对了行权,投资者获得额外的浮动收益;赌错了不行权,损失也只是充当期权费的利息,并不影响本金。
然而,这种类金融衍生品在当下的银行中却普遍少了“结构”。多位银行研究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假结构与刚性兑付问题是当下结构性存款最突出的问题。
北京银保监局也将结构性理财的“假结构”问题放在了银行需要整改和排查首当其冲的位置上。
“个别银行结构性存款中未实际嵌入金融衍生产品或所嵌入金融衍生产品无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涉嫌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北京银保监局表示,部分银行为结构性存款设定远高于同期限存款利率水平的保底收益,构建狭窄的收益波动区间或将挂钩的衍生产品行权条件设置为几乎不可能触发事件,使结构性存款从名义上的浮动收益产品变为事实上的固定收益产品,违背了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基础上获得相应收益的产品设计原则。
北京银保监局2018年以来,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增长,一系列合规问题和乱象也随之凸显,如通过“假衍生真保收益”行为变相高息揽储,对所嵌入金融衍生产品涉及到的监管指标计量不准确,风险控制能力与业务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不匹配,以不规范的产品宣传与销售行为强化存款人对结构性存款收益的“刚兑”预期等。
北京银保监局表示,《通知》明确提出各行应对本行存量业务进行自查整改,并确保新发生结构性存款业务合规有序开展,旨在杜绝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结构性存款产品领域的非理性竞争,向辖内存款市场传递规范信号,平抑中小银行负债端资金价格,切实落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要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运营。
绕道结构性存款高息揽储
北京地区新增业务将受到限制
“以后如果想要绕道结构性存款来高息揽储,恐怕将难上加难了。”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此次北京地区的《通知》主要针对新增业务,要求各家银行确保新发生结构性存款业务合规有序开展。
也即是说,北京地区新增的结构性存款必须使存款人获得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产品设计原则,银行要把好产品设计关口,杜绝“假结构”问题。严格遵守各项监管规制要求,准确计算涉及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各类监管指标,对结构性存款业务中存在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加强管理。同时银行业要合理控制业务总量增速。
“结构性存款之所以出现快速增长,源于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但百姓稳健的投资需求仍在,所以银行推出各种结构性存款变成了这些保本理财品的替代品。”董希淼表示,与此同时,银行也可以绕道结构性存款进行高息揽储。
公开数据显示,结构性存款在去年出现了狂飙上升的势头,规模则在去年下半年突破了10万亿元。除了具有衍生品牌照的银行以外,一些没有相关资质的中小银行也开始抢占市场,出现了造假“抢蛋糕”的现象。虽然随后结构性存款规模出现了短暂的下滑,但在今年年初其规模再度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实际上,近年来越来越严厉的金融监管,让银行同业负债受限,因此不少商业银行不得不借道监管限制较少的结构性存款来缓解负债压力。2017年以来,在一系列金融监管规则出台的压力下,商业银行同业理财业务规模大幅下降,同业负债也明显收缩,银行的存款业务增速有所下滑,银行负债端压力日益凸显,各行迫不得以展开了揽存竞赛。
不过,银行绕道结构性存款来高息揽储的做法也越来越难,监管趋严正不断加大对“假结构性存款”的监管力度。
例如《理财新规》要求衍生产品交易部分要按照衍生产品业务管理,应当具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同时商业银行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并将保本型理财产品按照是否挂钩衍生产品,分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和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应分别按照结构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进行管理;并明确规定结构性存款为银行表内存款,按照存款管理,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相关资产应计提资本和拨备。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针对结构性存款的整顿力度或将持续增大。在北京之后,其他地区或也将陆续发布类似文件,以规范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业务。
“结构性存款的整体合规性有望持续增强,而分化也将逐渐形成。”一位银行研究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对于业务规范的大型商业银行,凭借其强大业务运营和金融衍生品业务能力,进一步丰富结构性存款的种类与维度巩固其市场地位;而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或将倒逼其提升在衍生产品方面的能力建设,尽早获得金融衍生品业务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