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加入泛北部湾合作
8月6日,中国政府在南宁宣布,将设立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用于双方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信息通信等领域重大投资合作项目,大力推进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并在今后3—5年内,中国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加强东盟一体化建设和区域合作。
“虽然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时间表不会改变。”广西自治区副主席陈武肯定地告诉本报记者。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两百多亿美元的投入与支持,彰显中国政府对于推动该区域合作的重视及达到共赢的良好愿景,“但在国家投入之外,商业银行的投入更为重要,地方省份之间的配合亦是其中重中之重。”
地方省份随中央而动,作为衔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平台之一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以下简称泛北论坛),今年列增泰国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作为主办单位。“去年是海南进来,今年则是广东,如此国内地方省份面对‘海上东盟’的布局已经开始完成。”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说。
国家信用吸引商业银团
自2002年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以来,双方贸易发展迅速。2008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双方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与东盟双方的投资额已接近600亿美元。
“自贸区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推动,而这背后又需以金融作为载体。”连平说。前述150亿美元的信贷,目前虽然没有明确出资主体,但已体现中方诚意,是务实而非务虚,且因有国家信用作为保障,银行方面也很期待。
连平称,国家资金背后,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的跟进,后者带来的资金量可以是国家资金的数倍甚至是数十倍之多,而银行资金又直接针对商业项目,“特别是跨国之间较大的项目,多会采取银团一起跟进方式。”
广西自治区发改委主任章远新告诉记者,目前正就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进行项目甄选工作,广西方面还是将上报项目重点放在基建上,“这一块是短板。”
事实上,中国政府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自去年即已展开。继2008年12月开始在广东、长江三角洲地区、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开展与东盟的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今年又批准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间的2、3月份,中国分别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签署了800亿元人民币和11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表示,愿与泛北各方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机遇,加快推进区域统一市场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
“具体项目执行方面已与国家进出口银行进行了磋商,做好一个制度与业务安排,首先是对应广西区内的进出口企业。”广西北部湾银行行长藤冲向记者透露,8月底北部湾银行将在钦州市开设网点,而后向防城港、崇左两大边境城市铺开,主要针对邻近的越南等国货币结算服务。
金融危机下广东西转
泛北部湾概念于广西方面2006年提出,中方层面为旨在以中国区域内广东、广西及海南三省区,东盟方面涵盖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文莱北部湾区域六国,旨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建设一个“海外东盟”的次区域合作之局。
在前两届泛北论坛之前,中国地方政府层面一直为广西一方独舞,2008年,海南加入;2009年,广东正式加入。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速推进,泛北合作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广东经济正处在稳步回升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泛北合作,是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也是实现泛北地区长期发展的重要平台。”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黄龙云说。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表示,此前中国政府相继批准实施的一系列地方发展规划,包括《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以及广西钦州保税港、广州南沙保税港、深圳浅海湾保税港、洋浦保税港的布局,都是在“搭建面向东盟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开放的环境”。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仍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中国与泛北部湾国家的贸易额达2269.6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8.2%。
马飚由此建议,应该建立协调区域内各方的泛北合作秘书处、国家政府领导人会议制度、部长级会议制度和项目合作与协调工作组、金融合作机制等,使多方实现互动多元交流,“努力实现泛北合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目前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联合专家组已经召开工作会议,讨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成果,一通过即提交今年中国-东盟有关会议审议。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方专家组秘书处也将在7日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