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齐聚,详解金融科技重塑小微金融智变
——2019年7月5日中国小微金融年会圆桌论坛(二)
《贸易金融》记者陈美琪
——2019年7月5日中国小微金融年会圆桌论坛(二)
参与嘉宾:
平安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裁王瑞;
深圳前海大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姚立宝;
北京贵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张海;
北京道口贷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市场部负责人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联盟理事单位张光辉。
主持人:
贸易金融杂志编辑部主任王凤君
主持人:对于小微金融来说,科技赋能小微,为其带来了哪些最新的改变?
王瑞:科技为小微金融解决难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解决小企业能不能做的问题。平安银行有一个税金贷产品,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结合历史数据,形成了一套能够把好客户与坏客户区分开的能力。一扫脸就可以知道背后有关数据,包括征信、工商注册、涉诉情况及报税数据。解决了对小微企业的认知问题。
另一方面,做小微企业要有可持续性,降低成本问题。在传统模式下,如果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只是20万、30万的话,客户获取成本过高、不可持续。虽然国家政策大力倾斜,但是经济效益上来说是不可持续的。这些方面用计算器处理之后。初期建设成本投入后,通过大量线上获客,运营成本大幅降低,使得小微金融得以普惠,科技在小企业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姚立宝:现在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包括银行本身都运用了风险防控、小微企业贷款的各个环节中,有很多风控数据模型和风控数据。若只靠个人经验是绝对不能把成本风险和规模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的,只有通过金融科技,以科技带动金融才能够把之前简单依靠人工智能,计算风险防控转化为数据风控、数据驱动、数据模型,更清晰、更有条理的对客户进行分类,这些都是科技变革带来的。
在未来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的变革可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或是对于小微企业的风控,会做的越来越好。
张海:首先,科技对贵银供应链最大的影响是业务创新转型,相信很多金融机构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之前主要是做政信任务,去年开始专注于供应链金融,由于大宗煤炭交易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周转快、规模大等特点,所以选择主要在能源、有色金属板块做。
在征信措施上,是围绕核心企业担保或商票质押。随着科技、区块链、物联网的发展,核心企业的作用会弱化。未来,希望科技的进步,可以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破除融资难的障碍。
张光辉:数字金融给社会带来更多包容的金融形式。数字金融让每一个企业都有信用表达的机会。如何挖掘及采集信息、使信息产生可衡量的信用是关键。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区块链等的技术应用,将民营企业的财务能力、诚信情况、人员经营能力及情况等软性信息进行标准化和序列化,并且将信息进行充分披露是金融科技非常重要的事情。
目前,道口贷发展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风险定价体系,能够对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根据各不相同的情况,从多个维度,如:经营、财务状况以及道德风险、行业风险、企业家精神等传统金融机构难以量化的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定价。通过信息披露、小额分散的形式来控制风险。道口贷的核心风控特色就是充分的信息披露。让出借人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信用情况,通过科学技术的分析处理展示,反应出真实的状态,让更多社会出借人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参与支持实体经济。
主持人:科技如何嫁接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做好风控
王瑞:供应链金融的逻辑,基本上是依托核心企业的信誉。大家如果反过来看消费金融的模式,直接看的是个体,真正小额分散情况下,可以产生信用。若只做一两个核心企业的话,风险非常高,集中度特别高。
只能拿一个比喻作为最终总结性的观点。当我们看这里面的整个风险、业务模式的时候大家就想一下:一个狮子更加强壮安全,还是一个蜂群更加强壮安全。一个狮子更加强大,但是一枪打到它头上就会死掉。一个蜜蜂群,一巴掌打过去可能会死一群,但是这个蜂群整个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姚立宝:最早区块链趋向于比较传统的行业,比较实质性抓住它的物流或者形成一个闭环的风控的模式。渐渐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数据不断的丰富,在供应金融方面,作为金融科技公司或者金融机构可以有更多思维模式的出现。对供应链金融而言,每一个行业形成一个供应链都有自己独特的运营、运转模式及独特的自身数据链接。
过往做供应链金融更多依据金融机构自身对于风险的把控,从金融风险方面去看供应链的行业,可能有的产品不见得适应于供应链,以往银行没有其他的数据来佐证。
随着数据的丰富,作为金融机构或者是金融科技公司,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的利用数据。其次,IT技术和人工智能这些新的科技的发展,可能我们具备了这个条件,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希望能有更多的变化。
张海:贵银供应链分三步:第一步,先建立线下转型体系;第二步,根据贵银供应链创建的贵银联盟体系中的银行、金融机构共同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第三步,要在能源金属板块、融资标准体系成熟之后,在向别的领域拓展。
最重要的核心是风控、信用破除。可以通过依赖区块链等技术破解信用难题。
另外,在供应链企业中,有多少家能够自己搭建平台?在供应链系统之外的小微企业怎么办?由于每一家企业不可能自己去搭建这个平台,而且互相之间也不兼容,这是我们眼前要解决的问题。
张光辉:供应链依靠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帮助上下游企业做融资是本身的特点。金融科技让所有企业都能产生信用成为可能,道口贷在风险防控上经历几个迭代,道口贷风控3.0的模式更具包容性服务中小微企业。并不是说放松了风控,而是更注重信用的发现和积累。基于基于对它的数据分析、评判,在不断的合作过程中,积累信用。而且这是一种动态的信用迭代的形式,对它的信用进行不断的分析、评级、评价。同时,结合充分的信息披露。
主持人:数字化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有哪些的难点、痛点,如何解决?
王瑞:现在科技已经很发达了,包括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直接指纹摁一下就可以,方便性主要体现在C端上。银行的小微金融授信业务,还受到部分监管的限额。如:开户和面签的问题。
其实,校验一个人的身份有非常多的科技手段,但监管要求要面签,甚至是两个客户经理的面签,涉农的业务成本非常高,一些农村客户大多在偏远地区而且非常分散,因此操作成本压力非常大,希望未来在政策、法规及合规方面能够在科技助力下可以开辟出更广阔的天地来。
姚立宝: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愿意给小微客户提供金融的服务,但在获客的层面,因为信息不对称影响很大。未来希望通过更多金融及科技手段,有更好的获客途径,尽可能削减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成本提升、手续繁杂,更好的为小微企业服务。
张海:我们可以对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尤其是对大制造、大数据、大环境新能源等板块的民企提供资金服务。
由于小微企业的特点是分散、规模小、轻资产、不规范,而金融机构天生嫌贫爱富、规避风险,不做雪中送炭,爱做锦上添花的事,从这两点来看,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并不是门当户对。
而最重要的难点则是小微企业违约的代价成本太低,当民营企业自身的素质提升,信誉有了,融资难的问题自然就水到渠成,得以解决。
张光辉:其实金融就是要打破信息不对称,但是无论科技怎么样发达信息不对称总是存在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市场的力量,通过市场的筛选,通过不断的信用积累去发现好的企业,去服务他们。
当然,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整个社会对金融要有一个包容之心,可以接受企业自然淘汰的规律,接受这种风险,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情况做理性的投资和适当的小额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