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供应链金融大案,中原证券2.4亿踩雷闽兴医药应收帐款
继诺亚之后又发生一起供应链金融大案——中原证券证实资管“踩雷”。
继诺亚之后又发生一起供应链金融大案——中原证券证实资管“踩雷”。
7月11日,一则“闽兴医药实际控制人失去联系,中原证券董事长亲自带队到河南省公安厅报案”的消息引发了公众热议,中原证券2.4亿资管产品“踩雷”福建闽兴医药应收账款也由此被曝出。
针对此事,中原证券在11日晚间对外作出了回应。公告称,近期,公司在对上述资管产品进行后续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融资人不能按期偿还本息的风险,引起了公司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风险排查过程中, 公司取得融资人提供虚假文件的证据并据此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于2019年5月4日立案侦查,目前侦查工作正在依法推进。
(图源:万联网截取自中原证券公告)
公告披露,此次事件中涉及的中原证券两只资管产品,联盟17号成立规模5,984万元,2017年12月8日正式成立,2019年4月24日到期;中京1号成立规模18,165万元,2018年2月5日正式成立,2019年5月7日到期。上述资管产品相关文件中不存在保本保收益条款,公司自有资金并未参与设立上述资管产品。
中原证券是上市券商,总部位于河南郑州,前五大股东包括河南投资集团、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一期、安阳钢铁集团、中国平煤神马能源等。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于1994年7月30日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夏薛雯,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中药、西药、医疗用品及器材、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等。其中夏薛雯持股超90%。
此次中原证券无法兑付的产品为“联盟1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中京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中国基金业协会显示,“联盟1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到期日为2019年5月7日,成立日期为2017年5月7日;“中京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到期日为2019年5月7日,成立日期为2018年2月5日。两只产品的管理人皆为中原证券,托管人皆为中信银行。
数据显示,联盟17号成立规模0.5984亿元,已于今年4月24日到期;中京1号成立规模1.8165亿元,于今年5月7日到期。
有媒体披露,闽兴医药作为担保方的应收账款转让交易合计超过8笔(其中1笔已注销),平均每笔应收账款转让规模从2亿元至4亿元不等,上述应收账款合计规模已高达22.68亿元,若包括已注销部分登记,则高达26.76亿元。涉及到的机构包括华鑫信托、国联信托、兴业信托、华融信托、华药保理、日立保理。
除中原证券外,目前多家与闽兴医药存在供应链融资关系的金融产品可能也正在面临风险。据媒体报道,闽兴医药作为担保方的应收账款转让交易合计超过8笔(其中1笔已注销),平均每笔应收账款转让规模从2亿元至4亿元不等,上述应收账款合计规模已高达22.68亿元,若包括已注销部分登记,则高达26.76亿元。
受该事件影响,截止万联网发稿前,中原证券持续下跌8.64%,收于5.29元/股。
财报显示,中原证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下降23.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78.76万元,同比下降85.12%。2019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4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78.78%。
除了产品踩雷外,根据公司3月29日的公告披露,公司累计诉讼(仲裁)金额合计约9.47亿元,其中涉及本金7.88亿元,涉及的四宗案件均为股票质押合同纠纷案。
(图源:万联网截取自中原证券公告)
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爆雷并不鲜见。早在2018年,原名为华业资本就爆出遭百亿元诈骗,而其投资标的也是医药企业应收账款。这一百亿元诈骗更像是“诺亚财富案”和中原证券踩雷的结合体。
实际上,这也并非闽兴医药初次暴露出问题。
万联网记者通过企查查发现,国联信托于今年5月13日向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请求冻结被申请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银行存款人民币3.6亿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
此次判决结果为:冻结被申请人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福建省总队医院处享有的全部应收款债权(以案涉保全标的3.6亿元为限),冻结期限三年,冻结期内暂停支付。
(图源:企查查)
“供应链金融这块问题很多,在确权的环节容易出现问题。”某中型券商非银分析师表示。
来源:界面、第一财经、万联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