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走具有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聚焦三大问题 精准施策发力
南京银行在科技领域投入较大,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对业务部门给予充分的支撑。2017年新一代核心系统上线,为对公业务未来互联网化、数据化提供了条件。
——访南京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 孙明哲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
南京银行在科技领域投入较大,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对业务部门给予充分的支撑。2017年新一代核心系统上线,为对公业务未来互联网化、数据化提供了条件。 交易银行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在新常态背景下转型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发展交易银行业务,是转变传统盈利模式的关键手段,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有效路径。 2017年,顺应市场和大环境的变化,南京银行审时度势,在原有的贸易金融与现金管理部基础上成立了交易银行部。 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化的发展战略,成立不到三年的交易银行部,就为南京银行赢得了诸多殊荣,成为国内交易银行中的佼佼者。 近日,《贸易金融》记者独家专访了南京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孙明哲。 孙明哲就南京银行交易银行发展的若干问题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四大原因,助力发展交易银行业务 2018年,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1.24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10.7亿元。入选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和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榜单,排名逐年提升,2018年分列第143位和第124位。这样骄人的业绩,离不开南京银行近几年在业务上的战略转型和调整。 据了解,过去几年来,南京银行一直在加快战略调整步伐,把深入推进交易银行和大零售这两大战略业务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谈及南京银行为什么把发展交易银行业务做为重点方向,孙明哲告诉《贸易金融》记者,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国家层面来看,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国家层面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交易银行的核心在于将金融服务内嵌到企业的交易中去,让交易成为价值,可有效的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 第二,从市场层面来看,市场已经发生了转化,企业从自身经营转为链式化、生态化经营,他们对银行的服务需求也不再是传统存贷款业务,对产品的场景化、个性化和便利化有更强的诉求。交易银行本身自带的属性贴合市场需求。 第三,从银行层面来看,交易银行之所以这么“热”,一方面是基于它本身具备的优良基因——业务覆盖面广、交易量大、低资本占用、收入持续稳定等。 另一方面,主要是顺应了银行业务发展的整体趋势。当前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和企业自金融不断冲击传统银行业务,未来商业银行简单依靠存贷利差、单纯依靠资产拉动负债的模式难以持续。 与此同时,企业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这些因素都迫使银行回归到公司业务的本质,关注企业经营中的交易需求、上下游关系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交易银行作为最贴近实体经济发展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突破口。 第四,从南京银行自身来看,南京银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区域的局限性和资本约束是我们发展的瓶颈。同时内外部形势也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使南京银行业务的发展也同样面临各种挑战,南京银行希望通过交易银行核心服务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突破和转型。 聚焦三大问题 精准施策发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创新找出路。2019年,是南京银行深入推进交易银行战略部署的第二年,为更好地完成南京银行赋予的发展使命,交易银行部又将在哪些方面做出创新和改革呢? 对此孙明哲表示,交易银行在2019年的发展中,主要聚焦于交易银行为谁服务、服务什么和怎么服务三个问题。 为谁服务,即指交易银行客户通常为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采购销售等交易行为的企业客户,其基本涵盖各层级的企业,覆盖面很广,甚至辐射到个人。 服务什么,就是满足客户生产经营过程中综合化金融需求。重点围绕产品和服务手段两个方面展开。 孙明哲说, 南京银行交易银行基础产品体系齐全,数量上大约有100多个,涉及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和跨境金融四个业务方向。但是产品创新仍需加强。 从服务手段来看,部分线上化产品正在开发中,系统平台仍需加强整合。 怎么服务,则指交易银行战略作为全行两大战略之一,相应机制仍需加强,这里面涉及人力资源配置、风险审批、绩效考核等一系列因素。另一方面,整合供应链金融和现金管理,建立基于数据化的管理体系,包括获客模式、风险体系、运营体系以及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等等。 孙明哲透露,南京银行在2018年底已经启动了新一代数据供应链金融建设项目,目前主要针对下游经销商客户群体,2019年4月份已经落地了首单业务。 积极探索数据化供应链体系搭建 目前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发展的重点业务板块。南京银行也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发展之路,即在现有架构之下重新搭建交易银行体系,整合所有资源。 明确提出,把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跨境金融和贸易融资作为交易银行的四大业务板块,以科技、系统、数据为支撑,职能部门、决策部门共同整合资源和流程,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 孙明哲告诉记者,“现阶段重点是积极探索数据化供应链的体系搭建。” 从与同业交流得到的信息来看,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主要经历了从1.0到5.0五个阶段: 1.0阶段是线下流程化阶段; 2.0阶段是线上化; 3.0阶段表现为海量及非标数据的不断交互、存储、整理和分析,可以设计出精准的营销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 4.0阶段是生态化; 5.0阶段是“科技+金融+生态”。 孙明哲透露,各家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所处的阶段不一样,有的几个阶段并存,南京银行也一样。 他说,从业务发生规模来看,全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自2018年至2019年4月末,发生额合计近50亿元,其中2019年以来发生额较2018年同期增长50%以上;从业务余额来看,2019年4月末供应链金融业务余额近40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了70%以上。 五大业务特色成就非凡实力 南京银行交易银行部目前已经成为业内最有影响力的交易银行之一。 仅2018年就获得四项大奖或殊荣。 2018年6月,获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颁发的“2018年最佳国际结算银行”;2018年12月,获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颁发的“2018年最佳交易银行服务奖”;2018年12月,南京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孙明哲受聘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CTB50) 成员。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南京银行独有的业务特色是分不开的。 孙明哲说,南京银行独有的业务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南京银行交易银行部从国际业务部发展而来,南京银行遵循本位币、境内外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未来可打造全球化供应链发展体系。 (2)法国巴黎银行是南京银行的股东,两家银行在多个方面有着紧密的合作,今后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法巴可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的支撑。 (3)数据化探索。南京银行在全年启动数据化供应链项目,初步尝试了对传统信贷流程的优化,通过引入交易数据、外部第三方数据,结合一整套客户甄选、风险审批、贷后预警模型,提高了审批效率,应该说在风控体系搭建、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4)科技赋能。南京银行在科技领域投入较大,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对业务部门给予充分的支撑。2017年新一代核心系统上线,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并在零售领域已经做了很多场景下的运用,为对公业务未来互联网化、数据化提供了条件。 (5)南京银行牵头140多家中小银行组成了“鑫合金融家俱乐部”,为跨区域业务合作提供可能。 供应链金融去中心化包含二种含义 标准的供应链金融逻辑是,银行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必须要依靠核心企业来进行,但现在有一种做法就是去中心化,对于这种说法,孙明哲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去中心化有两种理解或含义,一是数据(提供方)去中心化,二是金融服务(提供方)去中心化。 前者说的是,数据来源不再完全依靠核心企业,而是通过产业链各相关方,主要是金融科技赋能方(金融科技运营平台),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方(科技服务商、数据服务商、征信服务商、律所和会计事务所等)和供应链金融平台方(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物流公司等)。而后者说的是,金融脱媒。 此二者最终表现为信任机制的去中心化或者去中介化,基础是区块链技术。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条件尚未成熟,主要原因,一是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尚待解决;二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管的流程和机制有待建立和健全;三是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的新生态的机制有待完善。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银行除了关注企业(核心企业及上下游)的资金流、物流、商流等关键数据之外,还可能会更多关注企业关键人的行为数据,再通过第三方数据进行验证,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风险管理手段。 目前,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供应链金融整个生态链条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孙明哲认为,这些高科技手段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交易可信化、可视化。 他说,当前中小企业的主体信用难以得到有效验证,这也是中小企业授信难的主要原因,大数据、区块链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碎片化的问题,打通了从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各个环节产生的底层数据通道,使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合作金融机构共享信用数据,从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而又高效的数据信贷模型,服务链上各机构的需求。这对银行传统金融业务转型及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