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现状|看似富裕 实则却不堪一击
今年以来社零消费持续低迷并创2003年以来新低,引发消费升级和降级之争。
今年以来社零消费持续低迷并创2003年以来新低,引发消费升级和降级之争。
消费升级和降级的界定
消费包括消费规模、水平和结构,消费升级主要侧重消费水平即消费品的质量提高、消费结构改善即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提高。消费品质量提高和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提高,即是消费升级。因收入下行甚至负增长、负债高企等导致消费更低劣的商品、减少发展型消费而增加生存型消费,就是消费降级。
目前大多数国人所处的现状:
1. 目前看似得富裕生活,是基于多年储蓄加上没有大灾大难下的。但凡出点事,二十年积蓄迅速掏空。
2. 一线二线城市富人云集的现象,依然只占全国的少量人群,并且一二线有大量温饱线上的人。
3. 三四线的红利不在于有成堆的暴发户,而是比起一二线的高杠杆,更安全的小康之家。
4. 中国人的身价主要靠房地产,资产千万不代表你现在有钱消费,甚至深陷贷款。
我国消费的整体情况:社零增速放缓,考虑服务消费后,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提高
社零增速自2008年以来持续下行,目前创2003年以来新低,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房贷高企、股市下跌财富效应消失、服务消费占比上升等影响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自2008年以来持续放缓,实际同比增速自2010年整体趋缓。今年以来增速继续下行,其中9月名义同比增速为9.2%,创2003年以来新低,表明居民的实物消费增速放缓。
其中重要的拖累力量是汽车和房地产相关消费,化妆品、金银珠宝、日用品等消费增速依然较高,今年累计增速分别为12%、8.7%和13.4%。今年以来,乘用车的销售增速明显下降,6月以来连续五个月负增长,且负增长幅度逐月扩大,其中主力品种A级车的销量增速下跌较为明显,10月为-13.2%,累计-2.1%。房地产相关消费下行主要是因为房地产严格调控下销售下行,家具、装潢、家电等增速放缓。
导致社零销售增速下行的原因主要有:近年来经济增速下行,收入增速放缓;流动性退潮下的P2P爆雷、股市下跌财富效应消失、房贷高企挤占消费等。
1)近年来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
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束了高速增长阶段并逐步构建新的中高速增长平台;居民收入水平也呈现出增速换挡的态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从2008年的14.5%下降到2017年的8.3%和2018年前三季度的7.9%,实际增速从8.4%下降到2017年的6.5%和2018年前三季度的5.7%。
从收入的四大构成看,今年以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增速下滑,源于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趋势有所遏制、股市下跌等财富效应消失,养老金增速放缓导致转移性收入增速有所下滑。
2)股市下跌、P2P爆雷,流动性退潮,财富效应消失
我国处于金融周期顶部和流动性退潮过程中,P2P爆雷、信用债违约、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股市下跌等风险事件频发。其中股市下跌、P2P爆雷等对居民的收入影响较为显著。
今年1-7月出现跑路及提现困难的问题P2P平台高达338家,其中7月单月就新增171家,P2P行业规模缩水近三分之一,许多居民的存款受损,对消费产生抑制。
3)居民加杠杆买房,居民杠杆率、负债/可支配收入比迅速攀升,挤占消费
2015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并从一二线城市扩展到三四线城市,居民部门大量加杠杆购房。居民部门杠杆率迅速提高,从2008年的18%上升至2017年底的49%;居民负债/可支配收入突破100%。居民的流动资金下降,按揭贷款的利息支出增加,挤占消费支出。
同时,未购买商品房的居民在增加储蓄为购房做准备,降低其他消费,即房地产价带来的流动性紧缩效应。我国居民首次购房平均年龄为27岁,低于美国(35岁)、英国(35岁)和日本(41岁)。而年轻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较高,因此购房行为对消费的挤占在我国体现得更加明显。
消费结构:消费升级是趋势,但部分人群消费降级,消费分级明显
从结构看,我国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持续扩大,仍处于消费升级过程中。
2013年统计局调整居民消费口径,2013年至2017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烟酒和衣着等生存类消费占比下降,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服务等享受类消费上升。
消费降级集中于中间阶层人群,如加杠杆购房的高负债中产白领和一二线租房的城镇职工等人群。
第一,该部分人群既无财产性收入,又无类似最低收入人群获得的财政转移性收入保障。根据五等分收入划分,高收入户的收入增速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9.6%,在五等分人群中收入增速最快。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户收入增速持续下行,其中2017年增速最慢的是中等偏下入户,为7.3%。
第二,房租、医疗价格持续上升,中低收入人群不得不压减开支。今年以来北京租房价格同比上涨幅度已超过20%,成都、深圳等城市的平均租金同比涨幅超过30%。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增速回升最主要在医疗保健,其次是住房开支,以城镇为例,医疗和住房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15.4%和10.8%,增速分别较2017年全年提高6.4和2个百分点。我国医疗在2017年推行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简言之即提高医生服务价格如挂号费、手术费,大幅降低药物价格,避免以药养医。对于享受农村和城镇居民医疗的群体影响不大,因为政府提高了补贴,但对于适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群体面临的价格上升,降低了消费效用。
第三,部分加杠杆买房的居民可能在扣除房贷支出后的消费支出下降,消费降级。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整体上升较快,2018年1季度达到49.3%,居民负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超过100%,挤压消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测算,住户部门杠杆率靠前的省份有浙江、甘肃、广东、北京、福建等地,介于49%-63.5%,消费容易被挤出。
短期的消费降级与明显的消费分级折射出当前经济金融社会环境:宏观经济下行预期转差、流动性退潮、社会阶层分化和就业困境
1)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预期转差。居民收入增速随经济增速换挡而放缓,中美贸易战、资本市场下行、民企生存困境、环保风暴等导致居民对未来预期转差,消费者信心指数和预期指数在6月以来出现明显回落。
2)消费低迷的背后是流动性退潮。“大河无水小河枯”,股票下行、债券违约、融资成本上升。9月广义货币供应M2增速为8.3%,为近20年低点。1-9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5.4万亿元,同比减少2.3万亿元,表内贷款多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票据等大幅减少。
3)贫富差距拉大与阶层分化明显,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应不同的消费档次和水平,消费具有多层次性,升级和降级分属不同人群。城市能级之间、高低收入人群之间的消费分级,源于居民的贫富差距拉大。我国基尼系数在2015年触底后连续两年上升至2017年的0.467。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可支配收入之比连续两年上升为10.9倍,其中城镇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可支配收入之比5.62倍,农村为9.48倍。中低收入群体追求消费品的基本功能和性价比,高收入人群追求品牌和奢侈品等。这种局面导致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结果是:消费增速放缓、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消费分级。
4)就业机会萎缩,影响收入与消费。今年以来,内需下行,创投破产数量增加,金融地产实业裁员降薪,就业机会萎缩,影响当期和未来收入,直接影响消费增速下行。
来源:泽平宏观、进击波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