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区域性银行金融科技战略研究:认知、路径与场景

2019-03-04 14:41 15842

一、22行战略层面对金融科技的认知  纵观各城、农商行2018年的表现,我们发现,虽然城、农商行在金融科技的起步阶段落后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

一、22行战略层面对金融科技的认知


  纵观各城、农商行2018年的表现,我们发现,虽然城、农商行在金融科技的起步阶段落后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但在2018年,各家银行追赶的步伐明显变快。这也表现在各行对金融科技的认知和应用方面。以江苏银行为例,2018年该行继续提出致力于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且在金融科技的运用方面多有建树,如在行业内首推智能保险服务——“阿尔法保险”,“e融支付”收银台全渠道二维码扫码支付功能上线等。作为总部同样坐落于南京的另一家城商行——南京银行,该行将培育金融科技能力作为构筑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该行已实现了其“鑫云”互金平台的对外输出,该平台是2017年9月由南京银行和阿里云、蚂蚁金融合作推出。


  作为立足县域经济,践行普惠金融的农商行,2018年亦提出和深化了各自对金融科技的认知,相关技术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银行智能化、移动化及支付的便捷性等领域。2019年1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农村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自身在银行体系中的差异化定位,确立与所在地域经济总量和产业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和经营重点,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应专注服务本地,下沉服务重心,当年新增可贷资金应主要用于当地。”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农商行的业务将进一步下沉,金融科技的运用将更加集中在提升金融的普惠性等方面。


22家区域性银行金融科技战略研究:认知、路径与场景

  二、金融科技能力的构建路径:多向外求,鲜有自建


  不同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业务,监管层对于城、农商行跨区经营一向持审慎态度,故后者的经营范围相对前者局限性明显。尤其是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及上文中所述的意见中亦指出,农商行“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故未来对于城、农商行展业范围的限制或将进一步收紧。


  金融科技的自主研发具有前期投入成本高、见效相对较慢、边际收益递增、易显规模效应等特点,因此比较适合资金实力雄厚、经营范围不受限的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建行、平安银行在内的6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城、农商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以2018年的情况来看,22行中仅有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提出了立足于自身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如北京银行在2018年6月20日成立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并推动顺义研发中心建设。


  但在构建对外合作方面,各行步伐紧密。如杭州银行联合阿里云、杭州城市大数据运营公司成立国内首家城商行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广州农商行7月11日与京东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京东集团首次与区域性银行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不难发现,各行合作的对象基本集中在B(百度)、A(阿里)、T(腾讯)、J(京东)这些头部金融科技公司。

22家区域性银行金融科技战略研究:认知、路径与场景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城、农商行在金融科技基础能力的构建上通常只发展A(AI,人工智能)、B(Blockchain,区块链)、C(Cloud Computing,云计算)、D(Big Data,大数据)、I(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中的一项或几项。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商行工作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18)》,截至2017年年底,只有北京银行和江苏银行运用了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识别、区块链在内的五大金融科技技术。这一现状的产生既源于城、农商行较为有限的资金实力,亦取决于其实际需求。


  三、金融科技的主要运用场景:移动化、智能化等为先导,着力于普惠金融


  根据监管层对城、农商行的定位和要求,城、农商行应立足地域经济,践行普惠金融。在践行普惠金融方面,22行2018年在扶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方面多有成果。以小微和“三农”业务为特色业务的江苏银行为例,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行公司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05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42.27%;涉农贷款余额1329亿元,较2018年年初增长153亿元。


22家区域性银行金融科技战略研究:认知、路径与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2018年22家城、农商行在直销银行的发展方面多有进展。直销银行与手机银行不同。手机银行虽构筑于移动端,但其依托的载体还是实体银行。直销银行没有营业网点,不发放实体银行卡,客户主要通过电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因此相对于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的运行成本较低,因而可以收取更低的手续费。


  根据零壹财经统计,2018年22行中共有13行丰富了直销银行的应用场景,优化了相关功能。徽商银行的直销银行平台——“徽常有财”在2017年中国直销银行排行榜中力压众多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排名第三位。


22家区域性银行金融科技战略研究:认知、路径与场景

  (二)智能化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日臻完善和成熟,为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近年来,各行持续运用金融科技的力量,提高自身的智能化运营能力。


  经统计我们发现,2018年共有9行在银行智能化建设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张家港农商行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系统于2018年1月25日在智能超级柜台上实现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于2018年3月16日成立数字银行管理部,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强银行智能化建设。

22家区域性银行金融科技战略研究:认知、路径与场景

  (三)支付便捷化


  城、农商行服务的主要群体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据了解,这些用户的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因此他们对支付便捷性有更高的偏好。且随着由微信和支付宝带来的扫码支付的深入人心,上述用户对城、农商行的支付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共有6家银行在支付领域取得了突出进展,特别是上海银行推出的“上行随心付”,基于以色列Bitmint公司的量子安全方案和边缘计算支付技术,用户无需依赖网络即可实现支付,从而实现了对支付场景的全覆盖。

22家区域性银行金融科技战略研究:认知、路径与场景

  四、小结


  纵观22家上市城、农商行(17家A股上市城、农商行+5家H股上市城、农商行)2018年全年的表现,零壹财经发现,各行对金融科技的认识正在逐渐加深,金融科技已成为绝大多数银行战略层面的考量。但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不同的是,城、农商行对自身金融科技基础能力的构建多是与外部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且一般只发展A(AI,人工智能)、B(Blockchain,区块链)、C(Cloud Computing,云计算)、D(Big Data,大数据)、I(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中的一项或几项,这与监管层对其的业务定位和自身的资金实力密切相关。在金融科技基础能力的运用方面,在综合各方面材料后我们发现,2018年城、农商行以移动化、智能化和支付便捷化为先导,着力于普惠金融和零售转型等,多行在上述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2
标签: 金融 大行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