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传统服装企业的几大痛点
20年前,电商开始兴起。而那个时候,刚好是开实体店的最佳时期。
20年前,电商开始兴起。而那个时候,刚好是开实体店的最佳时期。
10年前,电商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各类网购急剧增加,淘宝、京东革了实体店的命,而后,实体店迎来了关店潮。
3年前,电商的成本越来越高,没有50%以上的毛利率,电商根本没有办法持续经营,而后,很多网店关店。
2018年,Zara在伦敦开了一家智能门店,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允许线上购买线下提货。在这个充满着变数和逆袭的时代,对于投资者新的玩法和新的机会又将在哪里?
从2017年开始,以BAT为首的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将目光聚集到线下:阿里收购高鑫,腾讯联姻永辉,京东牵手沃尔玛......再到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苏宁零售云门店.....再到18年云栖大会主题“驱动数字中国”这一系列举措预示着,实体商业的新浪潮新机遇正来临。
事实证明,不是实体商业不行了,而是落后的实体商业不行了!实体商业的价值被重新认知。目前中国仍有6000万中小型实体商家,他们还在被挤压,还在困局中挣扎求生!他们没有实力、技术、资金进行数字化转型,该如何生存?这30万亿的商业新蓝海,又将被谁最先抓住?
盘点一下传统服装企业的几大痛点,看看您的企业有没有被戳中。做好实体春天来临的准备。
人口大势已去 红利不再
国服装行业经历了相当一段繁荣期,人口的红利、政策的红利,甚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环境的红利,当这个红利在慢慢消退的时候,成本优势也在逐渐消退。
没有了大环境的发展势头,企业就变得寸步难行。在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如何紧跟趋势求发展是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传统产业链中间渠道冗余
在直销电商的疯狂冲击下,“工厂—品牌公司—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传统产业链模式已经岌岌可危,中间环节产生的费用全都转嫁给终端消费者。
服装行业最不值钱的就是库存
巨额的库存,不仅仅吞噬着企业的现金流,在目前储存和运输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对企业意味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而且拖得越久,库存越难转化成利润,这给品牌的扩张和渠道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力。而如何消化高库存,正在考验着服装企业的生存智慧。
档口租金成本高
年年看涨的租金成本已经让服装零售商们苦不堪言。以广州十三行的新中国大厦为例,一个位于一楼且大小仅有一平米,月租金竟高达14万,粗鲁统计,这个地段的档口每天最少要卖出100件货才能做到“回本”。据一个档主介绍,她的店铺所在的位置,去年每个标准档口的月租金是6万,而今年涨到了8万,涨幅超过30%。所以,租金是难以言说的痛。
产能过剩
品牌服装零售店关门的比开张的多。前几年人口政策红利下服装行业发展势头旺盛,企业对未来预计过于盲目乐观,因而疯狂拓展服装门店,导致零售店数量增长速度远快于实际销售和消费的增长。
同质化严重,市场定位不清
目前,市场上一旦有一款服装受到消费者欢迎,就有大量服装厂商闻风而动,得到服装信息后立即组织打样生产,短时间内大量爆款同款出现在街头巷尾。
实际上,这样的同质化竞争是服装企业对消费市场缺乏清晰定位的直接体现。很多企业不知道产品针对什么样的顾客群体,要用什么款式什么营销策略推广产品,依然依赖ODM工厂资源,从面料到设计都无法构建自身独有的特色,加上缺乏对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致使同质化情况如影随形。
对互联网认识一知半解
就像马云说的,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最后来不及。
传统服装企业老板,很大一部分人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渠道,比如库存太多拿到网上去卖。但事实上,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商业模式。企业老板如果不能快速反应,对互联网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做一些关联和布局的时候就容易存在大量的试错过程,使企业转型升级难有突破。
孤军奋战,学习交流少
这个行业大多数老总都会有这种感觉,企业大多各自为营,个人自扫门前雪,缺少整体力量支撑,更缺少强大后援。
专业人才紧缺
人才紧缺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业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据统计,目前市场上紧缺的服装制版师一职,在职受过高等教育的只有10%,受过专业训练的只有6%。
没有核心设计,不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我们的服装企业依然只是世界的“加工厂”,对于服装企业而言,除了设计师,还需要制版、工艺、推广等各种专业人才。
本文信息来自:服装资讯
编辑:中国绸都网,转载请注明出处